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2022-05-01由 南粵古驛道 發表于 林業

筋骨草屬的亞科是什麼

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南粵古驛道大多分佈於粵東西北山區,沿線自然環境保護較好,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地質型別非常多樣。對南粵古驛道沿線動植物資源和地質現象進行調查、分類和標識,將南粵古驛道打造成為一座自然歷史博物館。遊客行走在古驛道上,不僅僅望得見青山、看得著綠水、記得住鄉愁,還能認出花草、收穫到知識。

南粵古驛道上的植物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川續斷(學名: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 ),其拉丁名的種加詞是指某些種的葉基具蓄水功能。續斷的原名就是“還魂丹”,它是一味補肝腎、續筋骨的常用藥,早見於《神農本草經》,屬於上品。一名龍豆,又名屬折。後世常以續斷和他藥配伍。它的藥性在《本草經集註》中便有注:“惡雷丸。”《得配本草》亦有曰:“初痢勿用,怒氣鬱者禁用。”面板免疫機制不良者應禁止使用續斷,否則會在使用該藥後出現過敏性紅斑,奇癢難受,並且時刻伴有一種灼燒感,面板小部區域出現丘疹的現象。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蕎麥,味甘,性平,寒,無毒。蕎麥的谷蛋白含量很低,主要的蛋白質是球蛋白。蕎麥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中的賴氨酸含量高而蛋氨酸的含量低,氨基酸模式可以與主要的穀物(如小麥、玉米、大米的賴氨酸含量較低)互補。它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因為顆粒較細小,所以和其他穀類相比,更易於人體消化。蕎麥的膳食纖維含量是一般精製大米的10倍;其含有的鐵、錳、鋅等微量元素也比一般穀物豐富。但是,過量食用蕎麥的話,會影響人體機能對蛋白質、無機鹽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還會影響到人體的生殖能力。過量食用蕎麥可導致脾胃虛寒。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彼岸花,屬石蒜科,又稱烏蒜,彼岸花、曼珠沙華、曼陀羅華、石蒜,為《法華經》中的四華(花)之一。原產於中國長江流域,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及西南部分地區,相關記載最早見於唐代,彼岸花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花卉。花如龍爪。具鱗莖,形如洋蔥頭;葉叢生,細長尖端,狀似蒜葉,肉質、帶形、青綠色具白粉;花萼單生,頂生傘形花序。夏秋之交,花莖破土而出,傘形花序頂生,有花5至7朵,紅豔奇特(除紅色外還有白色品種),花瓣反捲如龍爪。先開花後長葉,冬天葉子不落,夏天葉落休眠。由於花和葉子不能見面的特性,石蒜又被稱為“無情無義”的花。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地稔,(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野牡丹科、野牡丹屬的匍匐狀小灌木植物。地稔的葉片呈橢圓形或卵形,輪狀花冠,花瓣通常有5枚,淡紫紅色,菱狀倒卵形,果實為球狀漿果,成熟的果實外皮紫黑色,狀如小瓶子,果肉酸甜,漿汁呈紅色,可以提取天然色素,是一種良好的天然紅色素原料。地稔葉、花、果在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漿果從結實至成熟也呈現“青-紅-紫-黑”的色彩變化,色彩繽紛,有較大的觀賞價值。據說,地稔還可以入藥,具有活血止血、消腫祛瘀、清熱解毒之功效,有較大的藥用價值和開發潛力。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菊芋(拉丁名Helianthus tuberosus L。),別名五星草、洋羌、番羌,菊科向日葵屬。它是多年生草本,高1-3米,有塊狀的地下莖及纖維塊根。原產於北美,在我國各地廣泛栽培。可供食用,作青貯飼料,另外還可用於製作菊糖及酒精。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紫萼蝴蝶草,來自玄參科、蝴蝶草屬大家族,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利溼止咳,化痰,她還有很多綽號:方形草、長梗花蜈蚣等等。方形草,源自植物的莖幹,她的莖幹是方形的;梗花蜈蚣,她的葉子呈對稱往兩邊生長,莖幹會從紫紅色漸變成青綠色,花開時,那小小的花朵更像是一條花蜈蚣,這就是“長梗花蜈蚣”綽號的由來。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紫花地丁,為多年生草本,葉多數,基生,蓮座狀;葉片下部者通常較小,呈三角狀卵形或狹卵形,上部者較長,呈長圓形、狹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邊緣疏生具腺體的流蘇狀細齒或近全緣。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較淡並帶有紫色條紋。蒴果長圓形,種子卵球形,長1。8毫米,淡黃色。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為山茶科山茶屬油用植物的總稱,因其種子能榨油供食用而得名。油茶樹為常綠喬木或小喬木,壽命長,按其花朵的顏色可分為白花油茶、紅花油茶和金花油茶。油茶葉革質,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邊緣有鋸齒,有時具鈍齒。油茶花頂生,近於無柄,苞片與萼片約10片,由外向內逐漸增大,闊卵形。花期冬春間。油茶果為蒴果球形或卵圓形,直徑2-4釐米。油茶與油橄欖、油棕、椰子並稱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有東方橄欖樹之稱。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紫珠(Callicarpa bodinieri Levl。),是馬鞭草科紫珠屬落葉灌木,又名白棠子樹、紫荊、紫珠草、止血草、珍珠楓等。為聚傘花序腋生,具總梗,花多數,花蕾紫色或粉紅色,花朵有白、粉紅、淡紫等色,6月至7月開放。果實球形,9月至10月成熟後呈紫色,有光澤,經冬不落。故在蒼白的冬日裡也能見到紫珠曼妙的身姿。紫珠原產於河南南部,在中國大陸主要分佈在華東、中南及西南各省,在越南也有分佈。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龍鬚藤是一種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的有花植物藤本,有卷鬚,嫩枝和花序薄被緊貼的小柔毛。葉紙質,卵形或心形。總狀花序狹長,腋生,有時與葉對生或數個聚生於枝頂而成復總狀花序。莢果倒卵狀長圓形或帶狀,扁平,果瓣革質。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水楊梅,首見於《本草綱目》,又名細葉水團花、水楊柳、水石榴、水楊柳等,為茜草科水團花屬落葉小灌木。水楊梅多生於溪邊、河旁、沙灘等溼潤環境,為水土保持林優良灌木;花美麗,為頭狀花序,小花色澤繁多,有白色、紅色、橙黃色或黃色花等顏色。其花瓣形為三角狀,五枚花瓣以圓形為中心形成五角星狀,花果期5-12月。花柱長於花冠,如毛茸茸小球,極可愛;又兼喜生於水邊,故得“水楊梅”一名。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苞舌蘭(Spathoglottis pubescens),又稱土白芨、土白及。其假鱗莖,是止血良藥,功能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主治外傷出血。歷史上稱為白芨的中草藥,具有類似藥性。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趕山鞭,多年生草本,高達70釐米。莖圓柱形,上部多分枝,常有2條突起的縱稜,散生黑色腺點或斑點。單葉對生,長圓形,長1—2。5釐米,寬3—10毫米,頂端鈍,基部漸狹稍抱莖。花萼、花瓣及花葯都有黑色腺點。聚傘花序頂生,花淡黃色;花柱3,分離。蒴果卵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趕山鞭,乍一看像是袖珍版的金絲桃,其又名烏腺金絲桃,最大的作用在於它的藥用價值,據《中華本草》所記載,趕山鞭具有涼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檵木(“檵”,念“ji”第四聲),是金縷梅科繼木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葉革質,卵形,長2-5釐米,寬1。5-2。5釐米。花兩性,3-8朵簇生,花白色。蒴果木質,有星狀毛。種子長卵形,長4-5毫米。《植物名實圖考》:“其葉搗爛敷刀刺傷,能止血。”事實上,其花、葉、根、果、種子均可入藥,有止血活血、消炎止痛之效,常用葉嚼爛敷刀傷。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金櫻子(Rosa laevigata),常綠攀援灌木,高可達5米;小枝粗壯,散生扁彎皮刺,無毛。小葉革質,通常3,稀5;小葉片橢圓狀卵形、倒卵形或披針狀卵形,邊緣有銳鋸齒,上面亮綠色,無毛,下面黃綠色;托葉離生或基部與葉柄合生,披針形,邊緣有細齒。花單生於葉腋,直徑5-7釐米;花瓣白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果梨形、倒卵形,稀近球形,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花期4-6月,果期7-11月。具有強腎固本的功效,本草綱目曾經記載金櫻子善能固精止遺,常用於腎氣不足,精關不固之遺精、滑精等,所以在農家經常被拿來泡酒以強身健體。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林澤蘭,別名叫白鼓釘,因為其花像一顆顆釘子簇生在枝頂而得名。林澤蘭葉無柄或幾無柄,線狀被針形,長5-12釐米,寬1-2釐米,兩面粗糙,背面有黃色腺點,頂端鈍,邊緣有不規則的疏齒裂,葉脈通常基出3脈。每頭狀花序有管狀花5朵;總苞片卵形至長圓形,頂端尖或急尖,背面稍帶紫紅色;花冠淡紅色,少為白色,裂片狹三角形;冠毛比花冠短。瘦果圓柱形有5縱稜及多數腺體。花果期為8-11月。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銀杏是我國特產的中生代孑遺植物(也稱作活化石植物),銀杏也是稀有樹種,有“公孫樹”“白果樹”之稱。它的種子外皮有股臭味,去掉後就得到了人類可以吃的“白果”,外殼為白色,果肉泛黃,有微小毒性。《本草綱目·果部》載:“白果,鴨腳子。原生江南,葉似鴨掌,因名鴨腳。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這種氣味來自於種皮內包含的大量氫化白果酸和銀杏黃酮。銀杏還是優良木材,供建築、傢俱、室內裝飾、雕刻、繪圖版等用。葉可作藥用和制殺蟲劑,亦可作肥料。種子的肉質外種皮含白果酸、白果醇及白果酚,有毒。樹皮含單寧。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貴陽府志》中寫楓香寫得甚好:“實如毬,霜後葉殷紅色,俗呼楓香樹。樹似白楊,大者數圍。葉短而闊,近蒂處圓而前有三歧。蒂長善搖,風來多聲。秋深露冷,色紅丹;冬則枯槁零落。結實作毬,圓如彈子,有剌長半寸,黃褐色,剌不甚密,拔去其剌,中心燥裂不堅;八九月實成,燒之頗香。”既描繪了楓香的形態特徵,又道出了其果實的獨特。它的藥用也是有奇效有祛風活絡,利水,通經的作用。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地榆(拉丁學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得名於《本草經集註》中的“葉似榆而長,初生布地”,又稱“黃爪香”“玉札”等。地榆是薔薇科地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呈紡錘形,根粗壯,枝上有短柄小葉,花瓣紫紅。每逢夏秋,花開遍野,自然氣息十足。生於海拔30-3000米的生存條件,為地榆貼上了“平易近人”的標籤,使得它不僅在草原、草甸及疏林有分佈,在灌叢、山坡草地上也隨處可見。《中國植物誌》曾寫道,地榆作為中草藥,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性寒,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培清養陰、消腫斂瘡等功效。民間也流傳著“家有地榆皮,不怕燒脫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燒爛。”的說法,可見地榆治療燒傷確實有著獨特的療效。

南粵古驛道上的動物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金翅雀,具有特徵性的寬闊的黃色翼斑,雄鳥頂冠及頸背灰色,背純褐色,翼斑、外側尾羽基部及臀部黃色;雌鳥色暗,幼鳥色淡且多縱紋。體羽比歐金翅和黑頭金翅雀更騙棕色。虹膜深褐色,啄偏粉色,腳粉褐色。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赤紅山椒鳥,雄鳥胸腹、腰羽、翼斑及兩側尾羽紅色,其餘藍黑色,翼斑呈“刁”形,雄鳥的紅色部分在雌鳥身上表現為黃色,頭頂至上背灰色,前額臉頰橙黃色,翼斑可與其他山椒鳥相區別,虹膜黑褐色,啄黑色,腳黑色。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銀線灰蝶,兩翅反面顏色深黃,後翅部分第一列斑紋連成一條帶紋不分開,銀線紋外圍紅褐色,幼蟲與螞蟻共生,以薯蕷科薯莨等為寄主。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翠藍眼蛺蝶,翅展50-60mm。雄前翅面基半部深藍色,有黑絨光澤,中室內有2條不明顯橙色棒帶,2室眼紋不明顯;後翅面除後緣為褐色外,大部分呈寶藍色光澤。雌深褐色,前翅中室內2橙色棒帶和2室的眼紋明顯;後翅大部為深褐色。眼狀斑比雄蝶大而醒目。本種季節型明顯。秋型前翅反面色深,後翅多為深灰褐色,斑紋模糊。夏型灰褐色,前翅黑色眼紋明顯,基都有3條橙色橫帶;後翅眼紋不明顯,紅褐色波狀斑駁分佈其間。冬型顏色較深暗,所有斑紋皆不明顯;前翅外緣6脈端明顯向外突出。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蜻蜓,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蜻蜓目,差翅亞目,分蜻科和蜓科。一般體型較大,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脈極為清晰。視覺極為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鉤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幼蟲(稚蟲)在水中發育,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為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成蟲一般在池塘或河邊飛行捕食飛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等對人有害的昆蟲,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實為益蟲。

南粵古驛道上的地質地貌

 乳源西京古驛道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陽山廣東第一峰(花崗岩地貌)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乳源大峽谷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乳源天井山豹紋石(花崗岩地貌)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通天籮(乳源通天籮碳酸鹽巖地貌)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通天籮(乳源通天籮碳酸鹽巖地貌)

 南雄梅關古驛道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主田南雄群地層剖面(區域性)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南雄羅佛寨群地層剖面(區域性)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南雄蒼石寨斷裂剖面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左圖為南雄長形恐龍蛋化石(南雄爬行哺乳類化石產地);右圖為南雄恐龍牙齒化石(南雄爬行哺乳類化石產地)

 南雄梅關古驛道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蒼石寨(寨狀地貌與赤壁丹)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南雄牛仔石丹霞地貌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南雄紅嶺(彩丘丹霞地貌)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南雄鐘鼓巖碳酸鹽巖地貌

 從化錢崗古驛道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亞髻山正長巖礦產地礦石

 饒平西片古驛道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饒平海山海灘巖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梅林湖海蝕孤石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梅林湖海蝕巖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饒平海山海灘巖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饒平樟溪青嵐石臼群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豐順龍鯨河石臼群

汕頭樟林古港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南澳島海灘花崗岩孤石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疊石巖花崗岩孤石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球狀石地貌“龜頭石”(花崗岩地貌)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石柱地貌“鷹嘴巖”(花崗岩地貌)

 雲浮鬱南南江古水道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連灘單筆石和葉筆石化石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錦石山(德慶華表石丹霞地貌)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磨刀山古文化遺址(彩丘丹霞地貌)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雙鳳宋桂斷裂構造巖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華表石(德慶華表石丹霞地貌)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磨刀山古文化遺址(彩丘丹霞地貌)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錦石山(德慶華表石丹霞地貌)

 珠海岐澳古驛道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鳳凰山花崗岩景觀地貌

江門台山梅家大院海口埠古驛道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海晏蓬萊仙島海蝕巖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石化山花崗岩疊石

河源市東源縣粵贛古道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菊石化石形成的過程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菊石化石群遺址,位於河源市東源縣雙江鎮增坑村。菊石是已絕滅的海生無脊椎動物,屬軟體動物門頭足綱,最早出現在古生代泥盆紀(距今約4億年),繁盛於中生代(距今約2。25億年),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的三疊紀海洋中,白堊紀末期(距今約6500萬年)與恐龍幾乎同期絕跡。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菊石復原圖(圖片來自網路)

經調查,在菊石化石遺址處不僅挖掘了大量菊石化石,還新發現了雙殼化石。經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物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鑑定為Mytilus sp。貽貝屬。菊石化石此前鑑定為花冠菊石、副花冠菊石(科),本次進一步精確到屬,鑑定為Arnioceras sp。indet。羊羔菊石。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羊羔菊石鑑定照片)

菊石能夠快速游泳,以其他小型生物為食,過著浮游或底棲的生活。鸚鵡螺、章魚和烏賊是它的近親。

 來自地球深處的饋贈——花崗岩

花崗岩是一種岩漿在地殼深處冷凝結晶形成的岩石,主要由石英、長石、雲母等礦物組成。花崗岩分佈廣泛,在華南地區出露面積約佔全區的四分之一。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汶井段花崗岩石板及岩石標本

 來自地球深處的饋贈——砂岩

砂岩是一種沉積岩,沉積岩是在風吹雨淋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鬆散沉積物,經搬運、堆積、固結成巖後形成的岩石。砂岩因為其無光汙染,輻射極低而成為使用最廣泛的建築用石材。石英含量較高的石英砂岩,因為硬度大、不易風化而成為粵贛古道鋪路石材的主要材質。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砂岩標本照片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古道鋪路石材對比圖(粵贛古道砂岩)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古道鋪路石材對比圖(連州南天門灰巖)

來自地球深處的饋贈——細砂岩

細砂岩是砂岩的一種,也是由地表的鬆散沉積物經搬運、堆積、固結成巖形成的。粵贛古道汶井段細砂岩形成於泥盆紀中世,距今約3。9億年,是魚類的繁盛時期,比恐龍稱霸的中生代約早1。4億年。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青州細砂岩古道路面及標本斷面

 來自地球深處的饋贈——李田仙岩溶洞

河源市和平縣俐源鎮李田仙岩溶洞是典型因地下水對大理岩的溶蝕作用而開拓出來的地下巖洞。李田仙岩溶洞歷史極為悠久,據載早在明朝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王陽明便進洞探險留下了傳說故事。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李田仙岩溶洞中剛形成的鐘乳石細芽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李田仙岩溶洞中的地下河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李田仙岩溶洞中的鐘乳石、石筍和石柱

來自地球深處的饋贈——丘陵

丘陵是指起伏不大,坡度較緩,地面崎嶇不平,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的地形。河源的丘陵佔全區面積的36%,主要為砂岩丘陵,受雨水侵蝕較強烈,屬於侵蝕丘陵。粵贛古道沿途地貌主要為丘陵和低山丘陵,其中和平縣青州至浰源段古道沿途主要為低山,夾雜大小不等的丘陵,連綿起伏,海拔200至600米;青州南部至源城區的古道沿途主要為燈塔盆地和河源盆地,盆地內見大大小小的丘陵,海拔100至200米,盆地邊緣的丘陵多起伏較大,海拔200至600米。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河源市連平縣大湖鎮羅經村古道沿途的丘陵地貌

 來自地球深處的饋贈——土壤

土壤由岩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以及水分、空氣等組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根據砂粒大小及含量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

“2018南粵古驛道推廣展示活動”網路展之三科普篇——驛道科普,精彩同行

鬥凹古驛道旁葡萄園一側土壤剖面(頂層為表土層,中間為心土層,底部為底土層)

看過了古驛道的攝影風光,欣賞了畫家筆下的優美創作,瞭解了古驛道上的動植物和地質地貌,您是不是對每條古驛道都充滿了好奇和嚮往?下一期,讓我們的專業技術團隊帶著大家一起去感受他們眼中的古驛道是什麼樣子的。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