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山西自然村木麻黃種植調查:從木麻黃到相思樹到相思樹

2021-06-29由 美麗北岸 發表于 林業

木麻黃屬於什麼綱

「薦讀」木麻黃鬚

■區報道組 王雪玉 報道

「薦讀」木麻黃鬚

「薦讀」木麻黃鬚

「薦讀」木麻黃鬚

「薦讀」木麻黃鬚

忠門半島常見一種樹——木麻黃。

解放初,境內土地貧瘠,旱災、風災肆虐,村民四季耕種靠天吃飯,卻經年顆粒無收,苦不堪言。上世紀新中國成立後,為抵禦風沙,村民奮力營造防護林帶,以木麻黃為主,間或栽植相思樹。主要有西埔墾區林網、莆禧防護林帶、瓊山林帶、利山林帶、柳坑林帶;其中,利山林帶地處山西自然村。

山西自然村東瀕平海灣,西臨湄洲灣,東北與東嶠鎮接近,北邊與笏石鎮交界,西北與東莊鎮相連,背倚燕連山,面朝鱟山;境內土壤型別屬磚紅壤性紅壤、風沙土、海濱鹽土。其間,磚紅壤性紅壤以“烏底坑”為旱地集中地,鄉民依據時令栽種甘薯、花生、大豆、大麥、小麥等農作物,同時為抵禦風沙襲擊,以“烏底坑”為起點大面積栽植木麻黃直貫北江墾區綿延5公里許。

「薦讀」木麻黃鬚

木麻黃屬常綠喬木,常落常新,四季葳蕤。木麻黃針葉低垂層疊、長短不一,海風拂過,宛如一串串墨綠色流蘇在林間細細流淌,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悅耳動聽;葉須成熟時淺黃,飄落地面後呈灰褐色;倘若正午陽光透過蔭翳給葉須鍍上一層金黃,地面上宛若一襲襲翠金毛尖氈隨意鋪染,炫亮異常!

上世紀80至90年代,村民以土灶窖燒四季農作物藤蔓(麥杆、黃豆藤、甘薯藤、花生藤)維持一日三餐,再加上圈養家禽、牲畜的口糧,季節性收穫的農作物藤蔓根本供給不足,這時木麻黃鬚成了村民的“救命稻草”。

「薦讀」木麻黃鬚

利山林帶是抵禦風沙肆虐的“鋼鐵長城”,屬於村集體財產,容不得村人私自砍伐;脫落的木麻黃鬚更是全體村民共同的“救命稻草”,同樣容不得私人耙草。因此,村委會聘請阿龍當巡山員,那時阿龍年齡大概60左右,他家和林帶距離最近,巡山的工作是以“烏底坑”為起點,每天(除下雨天外)巡邏至北江墾區,防止或及時制止村人私自砍伐或耙草的行為;同時依據月旬不適時吹哨開山讓村人集體耙草彌補柴火料。

“嘟-嘟-嘟——”當巡山員阿龍嘹亮的哨角在鄉間地頭響徹,耳尖的村民聽到歡呼起來“開山耙草了,開山耙草了!”

耙草場面是全村總動員。只見鄉村裡巷,狹仄路面上,手搭竹耙、肩跨竹籃、摩肩擦踵前往林帶的村人比比皆是!耙草比得是神速,文龍家上厝頭的左鄰右舍明顯佔盡地理優勢,每人搭上一根竹耙衝在最前線,把備人力車、麻繩、扁擔瑣碎事宜交待給隨後的老人或孩子(後續幫忙運載家中)。

一到林帶,他們找尋地面最為密集的木麻黃鬚地帶,把竹耙倒立後用細圓的竹端劃地為界(劃到可以裝完數趟人力車的柴草量為止),繼而在期間自由耙草;倘若個別村民不服氣這樣大心肝(貪心)的圈地行為,在耙草過程中耙到對方圈好的地界,定會引起一番面紅耳赤的爭吵!

而家處下厝尾的我,每一次和母親奔跑在耙草的路上,內心對當上厝頭阿龍的鄰居羨慕不已,總是埋怨母親:我們家為啥沒靠近防護林帶?為啥沒跟阿龍做鄰居呢?跟阿龍做鄰居多好呀,可以先到達林帶,耙草數量用幾回人力車運載也載不完!帶著這般鬱悶的心情行進在耙草隊伍中;待抵達林帶時,只能找上厝頭村民圈地界以外的地方耙草,而這些地方往往是偏遠旮旯處、或積水旁不易耙出或濡溼的木麻黃鬚了,每每返程肩挑竹籃裡少得可憐的木麻黃鬚,想起母親備晨炊因柴草不足時的嘆息,年少的心就莫名地憂傷了……

「薦讀」木麻黃鬚

伴著不愉快的耙草經歷,時光從容邁進21世紀。便捷現代灶具完全替代傳統的土灶進入村民的生活;年少時,曾一起耙草的壯年村民大部分已作古,他們的後代基本不養牲畜不耙草了;田地也大部分拋荒;巡山員阿龍二十幾年不巡山、不吹哨角開山耙草,已八十有餘的他當起了鄉老,村裡大小宮廟的祭祀活動現場都是他手捧求爐的身影!留下利山林帶常年熟落的木麻黃鬚,層層疊疊鋪滿地面直至爛腐都無人問津。

唯獨母親,這些年來一到傳統節慶時總會念叨:我去耙些木麻黃鬚回來,方便引燒木塊炊饅頭、做豆腐!她話一出口,立即被我和姐姐打斷:家家戶戶都用上煤氣灶、高壓鍋、微波爐、高速爐、電飯鍋等,誰還稀罕耙草燒土灶呢?還有,您也不想想自己多大年紀了?“時代都變了,以前耙木麻黃鬚全村都出動,搶都沒份,現時草鋪幾層樓厚都沒人去耙,時世都變了!”母親不無心疼地答道!

「薦讀」木麻黃鬚

冬至前夕,母親偷偷挎籃搭竹耙前往林帶耙草,回來用耙子肩挑一擔放置院子裡,氣喘吁吁間癱坐在椅子上說:“奇怪,我明明捆紮了兩擔木麻黃鬚,先挑一擔放在馬路邊,另一擔就放在原來耙草的位置,但是回林帶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另一擔,難道木麻黃鬚自己長腳給飛走了?哎,當時應該一次擔一頭系兩捆,就不會找不到了……”母親不無懊悔地絮叨著!

聽著母親的絮叨,眼望她汗涔涔的前額,鬢角濡溼的花白,我和姐姐瞬間沒了指責的衝動。母親,真的老了!和青壯年的她一次次憋足一股勁奔跑在耙草的行列裡,返程時一支竹耙兩端擔四捆木麻黃鬚,能一口氣挑回家的她相去甚遠了!

幾天過去,母親仍時不時念叨那一擔遺落的木麻黃鬚……

主 管:北岸黨工委宣傳部

主 辦:北岸開發區報道組

投稿郵箱:ptmlba@163。com

「薦讀」木麻黃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