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清朝滅亡的原因,在中國歷史上堪稱罕見

2022-04-29由 人文之光 發表于 林業

皇子為什麼叫共田黃

在中國古代史上,一個封建王朝的垮臺,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內部爆發起義,或者權臣弄權,另一種則是被敵國吞併。而清朝的滅亡,雖然看似是因為武昌起義引發的連鎖反應,但實際上,清朝滅亡的深度原因,其實是被自己的基本盤拋棄

——這在中國歷史上,算是很罕見的。

士紳朝廷與

“家族企業”

其實在中國古代史上,大多數朝代不得不奉行天子和士紳群體共治天下的模式:從先秦時代君主和世卿世祿的群臣,到明清時代的科舉取士,君主終究需要從一些有資本的群體裡,篩選一部分人出來,協同自己一起管理天下

——不論是先秦時代的貴族,還是明清時代透過科舉出身的官員,本質上都是士紳階層出身。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形容古代朝廷為“士紳朝廷”,是恰如其分的。

清朝滅亡的原因,在中國歷史上堪稱罕見

不過,這並不符合古代君主的理想:因為古代君主想要的是

“家族企業”。也就是說,最好整個天下的管理人,都是自家人才好。事實上也有很多君主為此作過努力,但最後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比如漢武帝時代,漢武帝在削弱諸侯王勢力的同時,也擔心地方豪強會做大,於是開始了抑制豪強的努力。不過,即便如此,西漢後期,豪強勢力還是出現崛起。並且,豪強基礎上的東漢帝國,很有話語權。

再比如明朝朱元璋考慮騰籠換鳥:不斷冊封朱家人為諸侯王,以求在很多年後,整個地主階層的生態位都被朱家子孫擠佔。不過,由於朱棣是藩王出身,並且壞了規矩。因此朱元璋的這個制度,成了拖垮明朝的重要因素。

換而言之,古代中國王朝想搞

“家族企業”而不得,只好奉行與士紳群體共治天下的原則。

清朝統治者的心術

明朝崇禎帝自殺後,清軍利用中原混亂的機會入關,並經過二十年左右的戰爭,基本上消滅了南明抗清力量。

清朝滅亡的原因,在中國歷史上堪稱罕見

鑑於清朝是女真族基礎上的王朝。因此清朝皇帝少不得重用女真族出身的人做官。同時清朝朝廷也意識到士紳群體的力量。因此清朝入關沒多久就開科舉,表明願意接納中原士紳到朝廷做官的態度。不過,軍事方面的許可權,清朝統治者一般很少信任漢族士紳。

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清朝朝廷不得不正面一個現實:那就是指望八旗軍去對戰太平軍,已經是很不現實的事情了。因此清朝朝廷只好允許各地士紳組建地主武裝,來對付太平軍。在士紳的鼎力幫助下,清朝在同治時期,算是基本上肅清了內部的不安分力量。但是新的問題來了:那就是地方督撫利用彈壓太平軍的優勢,掌握了很大的權力。這讓清朝朝廷存在一種大權旁落的感覺。因此清朝朝廷考慮從督撫手裡收回許可權

——事實上,直到清朝覆滅,這些許可權都沒能收回——從東南互保這一事件就能看出地方督撫對朝廷的態度。

立憲

清朝宣統帝在位期間,在慈禧太后和攝政王的一系列操辦下,清朝開始了立憲活動。不過,清朝的這一行為,徹底葬送了自己。

清朝滅亡的原因,在中國歷史上堪稱罕見

首先,清朝宣佈廢除科舉制度。而這一情況直接導致很多士紳群體失去了能進入朝廷做官的機會。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廢除科舉制度,約等於清朝壞了自古以來和士紳群體共治天下的規矩。

其次,清朝在預備立憲期間,不斷強化皇帝的權力,而對於士紳階層的權益,幾乎沒有任何建設性意見。這讓士紳階層徹底認清清朝不願意分享許可權的態度。因此,武昌起義後,在各地實力派的推動下,南方各省很快脫離清朝獨立,清朝最終也覆滅了

——與其說清朝是被武昌起義推翻的,不如說是因為走向了士紳階層的對立面,最終被士紳階層拋棄而垮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