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三農史志上古時期——井田之制1

2022-04-23由 牛奮越牛越奮 發表于 林業

磚砌井室腳窩指什麼

三農史志上古時期——井田之制1

春秋戰國是我國曆史上的上古時期。這一時期,農作物品種的增加,鐵農具的廣泛使用,為精耕細作提供了條件。我國傳統農業耕作和栽培技術的特點是想方設法從選種、播種、中耕除草、灌溉、施肥一直到最後的收穫,給農作物創造最好的生長條件,也就是透過精耕細作,來實現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目的。而精耕細作這一優良傳統的初基,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奠定了。

三農史志上古時期——井田之制1

隨著井田制度的解體和土地私有制度的初步確立,我國農業歷史跨入了新的階段夏代農業與井田制雛形夏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代的農業在原始農業的基礎上有了巨大的進步。夏朝對農業生產非常重視,當時的耕作技術有了提高,發明了新的前所未有的生產工具,培育的農作物品種也比以前增多了,還有較發達的歷法用以指導人們進行農業生產。

三農史志上古時期——井田之制1

此外,手工業和畜牧業也有了發展。夏代還出現了井田制的雛形。夏代農業的發展,成為了我國農業歷史的先河。夏朝的中心地區位於黃河中游,氣候適宜。當時的農作物是谷、黍、粟、稷、稻等。主食是將黍、粟、稷、稻煮成稀粥、濃粥食用,社會上層則多食乾飯,偶食青菜。在對多處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中,都發現了黍殼、稻殼的遺存。證明了夏代農作物品種已經很多。夏代的農作物以“畎畝法”進行種植,就是在兩壟之間留一條溝,莊稼種於壟上。這種耕作技術,使農作物產量迅速提高,

三農史志上古時期——井田之制1

這時的主要收割工具有石刀、石鐮和蚌鐮等。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石刀正面呈梯形,上有兩面對穿的圓孔,一面刃,樣式很像後世北方掐穀穗用的“鐵爪鐮”。二里頭遺址還出土了一些彎月形的石鐮和蚌鐮,這也是那個時候的主要收割工具。石鐮和蚌鐮不僅能收割穀穗,而且連穀物的杆也可以收回來,可見那時的農業已脫離了原始狀態。夏代翻地的工具主要是木耒和石鏟。在二里頭遺址的房基、灰坑和墓葬的壁土上能看出木耒留下的痕跡。耒是木質的,從壁土上遺留的痕跡來看,它的形狀大體是在木柄的一端分成雙叉,主要用來掘土。古書上也有大禹“身執耒畝”的記載。

三農史志上古時期——井田之制1

在夏代,水利技術有了發展。《論語·泰伯》載禹“盡力乎溝洫”,變水災為水利,服務農耕。夏代水利技術主要表現在水井的使用比以前有所增多。在河南省洛陽錘李、二里頭遺址都發現了水井。錘李遺址的水井是圓形的,口徑1。6米,深6米多,在這口古井中發現有高領罐、直領罐等遺物,可能是當時汲水落井遺留的器物。二里頭遺址的一口井是長方形的,長1。95米,寬1。5米,井深4米以上,井筒是光滑的直壁,證明它不是窯穴。壁上有對稱的腳窩,那是為了掏井和撈拾落井器具而挖的。在當時,水井的使用可以改變那種追逐水源、遷徙不定的生活,使人們有可能長期定居在一個地方,而定居生活又是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水井還可以澆地,不過,當時的條件不可能出現大面積的水澆地。

三農史志上古時期——井田之制1

夏代先進的歷法《夏小正》,是指導當時人們進行農業生產的重要依據。在先秦古籍中,往往提到“夏時”,指的就是夏代曆法。夏代曆法按月記錄了時令物候,用以指導農業生產活動。夏代曆法是根據堯舜時代“觀象授時”的原則,在觀察天象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根據北斗七星斗柄旋轉的規律,確定一年12個月,以斗柄指向寅的正月為一年開始的第一個月。以建寅之月為歲首。夏朝已開始使用干支,夏朝最後幾個國王如孔甲、履癸等便是以天干命名的。《夏小正》按月記錄了時令物候,對農業生產的安排有密切關係。後代的歷法,從形式到內容,都承襲《夏小正》而加以發展。如《呂氏春秋》中的十二月紀,即收在《禮記》中的《月令》,就是承襲《夏小正》的。漢朝崔的《四民月令》,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襲了《夏小正》。歷代的歷法都和《夏小正》有承襲關係。

三農史志上古時期——井田之制1

製陶業在夏代可能已經成為一個極為重要的獨立的行業。只有農業的相當發展,製作大型容器才成為必要。在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大口尊、甕以及大陶罐等,與龍山文化早期、中期的器物相比,它們確實成了龐然大物。這些大型器物,有一些應是貯存食物的用具。至於青銅器,我國已經在二里頭遺址發現了銅刀。如果二里頭遺址文化被認為是夏朝時期的文化,那麼這件青銅器就是夏朝時期的。夏代青銅器的形式非常接近陶器,它鑄造青銅的歷史不長,所以青銅器沒有形成一個好的規範,所以它有點像陶器的樣子,跟夏代出土的陶器一模一樣,比較原始,它沒有好多花紋,有小圓點,刻畫簡單的線條。

三農史志上古時期——井田之制1

在二里頭遺址的一些墓葬中,還發現有細長的觚、有帶管狀流的盉,以及那種3個空足、有耳有流的鬹等專用酒器,足見當時飲酒風氣十分盛行。有的文獻上記載說,古時候用黃米做“酒”是夏朝第六個國王少康發明的。釀酒的主要原料是糧食,沒有相當多的糧食收穫,大量釀酒是不可能的。從考古發掘佐證的夏代專用酒器的普遍出現,就可以推測當時糧食產量的概況。傳說禹的大臣儀狄開始釀造酒,夏後少康又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新石器時代後期中原文化中的龍山文化就有了釀酒的習慣,到了生產力更強的夏代,釀好酒、飲好酒變成了一種權力和財力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