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一篇作文的批改能把孩子逼跳樓?

2022-04-23由 王小弘美麗教育 發表于 林業

怎麼把別人的批註去掉

這是一件讓人悲痛的事情。6月4日下午3點15分,江蘇常州市5年級小學生繆可馨突然從教室跑出,翻越欄杆墜樓身亡。

事後繆可馨家屬透過孩子的作文字判斷,孩子的死與老師有關。

孩子當天寫的作文是關於《三打白骨精》的讀後感。作文被老師圈去了很多句子,有一段被打大叉,另有一段被劃了波浪線,老師批註:傳遞正能量。這可以理解為:老師肯定了孩子的思考表達,但認為這是“負能量”,要求孩子從“正能量”方面去表達。

被圈去很多句子的部分,是對《三打白骨精》課文內容的概括,老師基本上是把有具體形象表達的句子圈掉了。後面被劃波浪線和打大叉的兩段,屬於讀後感的“感”的部分,有細心的網友發現,這兩段內容基本來自於網上原文,並非孩子自己的思考感悟。

也就是說,老師認為的負能量,並非孩子自己思考所得。孩子會因為自己從網上抄的東西被老師刪掉,就無比悲憤嗎?

一篇作文的批改能把孩子逼跳樓?

一篇作文的批改能把孩子逼跳樓?

如果去掉這兩段思考,那麼這篇作為讀後感的作文,就只剩下一個內容概括,顯然是不夠格的。所以孩子的這篇讀後感,其實並沒有“感”。

可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對“感”的部分做了修改,寫了同學之間偷拿了本子後來又承認了錯誤的一件事。看起來這好像在舉一個生活的例子,但經常看孩子作文的老師應該能判斷出來,這很大程度也是編的一件事。可能是老師要求“聯絡生活來感受”,孩子也沒法聯絡生活來感受,就編了這樣一個“正能量”事情。當然,這件事也沒法與前面概括的“三打白骨精”合成一篇完整的讀後感,完全是讀感兩分離了。

有人認為是老師的批改把孩子逼得跳了樓,甚至認為是“正能量”逼死了孩子。但是,老師按自己固化審美中的讀後感寫法來要求孩子:先概括內容,再結合生活來談感受,並且要在作文中表現正能量。這除了說明這位老師有點僵化,並沒有太大問題。

又有人認為,老師圈掉的部分,正是圈掉了孩子的才華,圈掉了作文的邏輯,這個老師水平太差。但是,老師圈掉的句子,大多是《三打白骨精》原文裡的句子,並且可以看出老師是從“簡要概括”的角度來圈刪的。這樣的批改,看不出來老師的水平,只能看出老師心中有個一頑固的讀後感寫法而已:“簡要概括”就儘量不要描寫,否則就不夠“簡要”。這個認識雖然有點僵化,但也沒有太大問題。

再說了,老師對孩子的一篇作文批改這麼多,至少說明這位老師比很多打個勾、寫個“閱”的老師要負責任吧。當然,從綜合資訊來看,這孩子的語文成績一直很優秀,也有可能是老師對優秀的孩子更加上心的緣故。

還有一個說法,說是這位老師曾開辦補習班,要求繆可馨參加,結果繆可馨同學卻參加了另外一個校外作文班了,因此老師懷恨在心。這個其實也很難確定,但從老師對孩子的作文批改的這份細緻來說,是看不出懷恨在心的。如果一個老師的人品齷齪到如此地步,在語文卷子上對閱讀和作文部分扣掉幾分,讓孩子得不到全班第一,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何況從作文字上看,孩子的字寫得並不是很工整,有充分的扣分理由。但老師應該沒有這樣做,有訊息說,孩子在前不久的語文期中考試是全班第一。

憑這篇作文的批改就推測老師逼死了孩子,比較牽強。

一篇作文的批改能把孩子逼跳樓?

我並不是要為老師開脫。

孩子選擇以這樣極端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一定是在她十年來的生命裡,埋下了太多讓她可以做出極端選擇的危機。上五年級的孩子,對生與死已經有了清晰認知,若不是內心已經千瘡百孔,怎麼會在某個細微的刺激之下,整個精神世界就轟然倒塌?

將孩子內心扎得千瘡百孔的針,可能來自任何地方。

比如來自老師的理由不充分的責罰,

比如來自父母的盲目的捧殺,

比如來自同學的小圈子的隔離,

比如來自某些暗黑文學的絕望的暗示。

在孩子成長的細節中,無數細微的針扎出的細微的疼痛,孩子都能體會得到,但大多數孩子並沒有得到及時的、妥貼的撫慰。

因為大人總是喜歡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判斷孩子的喜怒哀樂。

有些老師以為把孩子盯得緊就是負責任,但可能簡單粗暴的方法正在讓孩子體會被奴役的痛苦,你還不能說,一說,老師就傲嬌地要撒手不管了。

有些父母以愛的名義剝光孩子所有的隱私,當孩子終於學會曲意逢迎、在父母面前裝作乖巧的模樣都已經成了習慣,父母還自信滿滿地認為自己最瞭解孩子,別人還不能說,一說,父母就會厲聲質問:難道父母不是這世界上最愛自己孩子的人嗎?

經常有人問我:過去咱都是怎麼怎麼過來的,現在的孩子咋就這麼難伺候呢?

我說:任何時代、任何年齡的人,都有走極端的。到了走極端的地步,真的是著了心魔,若沒有得到及時開導,很難回頭啊。那些沒能過來的人,沒有機會來問我這個問題了。

每一個人都與別人不一樣,同樣的一句話,也許落在你頭上輕如鴻毛,落在他頭上就是一把鋒利的刀。

特別是老師和父母,通常都是孩子的精神支柱,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永遠根植於孩子的生命裡,成為力量;也可能紮下一個透心的洞,灌進寒風,讓孩子漸漸失去人性的溫度。

我在想,當絕望的繆可馨同學欲翻欄杆的那一刻,她的內心一定冰冷得沒有一絲溫度了。我不是她的老師,不瞭解她的生活,沒有任何理由去指責她身邊的每一個人。但我知道的是:功利教育的舞臺上,一直放射著虛偽的愛與責任的耀眼光彩,無數孩子卻正在被灼傷而無法言說。

功利常常讓人們變得勇猛無比,但既然做了老師,做了父母,我們就應該小心翼翼。因為,那些柔嫩的心,需要小心翼翼的呵護,才能變得強大起來啊。

一篇作文的批改能把孩子逼跳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