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藥食同源」⑧甘甜回味,越吃越少年——餘甘子

2022-04-20由 雲南省彝醫醫院 發表于 林業

餘甘子怎麼吃

導讀

中醫藥學自古就有“藥食同源”的理論,從神農嘗百草,到黃帝內經,都有相關敘述,《黃帝內經太素》中說“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講的就是食物與疾病的關係。

古代醫家將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藥物和食物都來源於自然界,醫藥從食物中分化出來,二者相輔相成。食物療法和藥物療法的使用原則相同,這就是藥食同源、藥食同功、藥食同理。瞭解“藥食同源”,廚房也能變成“養生藥房”。

「藥食同源」⑧甘甜回味,越吃越少年——餘甘子

本期作者

餘秋虹

主管藥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彝醫水膏藥療法”傳承人,畢業於大理醫學院藥學專業,先後在藥劑科和彝醫藥傳承辦從事藥學及彝醫藥傳承工作,熟悉中西藥調劑、臨床藥學等工作。勤勉務實,多年來潛心傳承、整理彝醫藥知識,曾參加《中國彝族藥學》部分藥物圖片的生景拍攝工作及《中國彝醫方劑學》編寫工作,參與“彝族醫藥標本庫建設”、“重要彝族藥資源收集研究”專案,先後在各類醫藥期刊發表相關論文5篇,榮獲楚雄州科技進步獎3項。

歷史趣聞

餘甘子有一個有趣的特性,會由熟轉生。北宋周去非在《嶺外代答》記載:廣西靈山有一姓寧的男子,進山砍柴,碰見一大片熟透的餘甘子,果子都是紅色的。他正想飽食一餐,瞬間樹上的果子變成了青色。周去非說,獐也有類似的奇怪行徑,一天肥一天瘦,便有了“餘甘一時熟,獐一日肥”的意趣。

閩南民間也有句諺語:“甘回味甜,越吃越少年”,還有“餘甘吃了回味甜,老人吃了變少年”的民謠。

「藥食同源」⑧甘甜回味,越吃越少年——餘甘子

藥材來源

別名:滇橄欖,橄欖,為大戟科植物餘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乾燥成熟果實。冬季至次春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

「藥食同源」⑧甘甜回味,越吃越少年——餘甘子

藥用價值

味甘,酸,澀,性涼。歸肺、胃經。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於血熱血瘀,消化不良,腹脹,咳嗽,喉痛,口乾。

「藥食同源」⑧甘甜回味,越吃越少年——餘甘子

臨床應用

1。治感冒發熱,咳嗽,咽喉痛,口乾煩渴,維生素C缺乏症(壞血病):每用餘甘子鮮果10~30個,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哮喘:餘甘子21個,先煮豬心肺,去浮沫再加餘甘子煮熟連湯吃。(《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3。治食積嘔吐,腹痛,洩瀉:餘甘子果5~10枚或鹽漬果5~8枚嚼食;或鹽浸果液1湯匙,開水沖服。(《福建中草藥》)

4。治高血壓病:餘甘子鮮果5~8枚生食,日服2次。(《福建藥物志》)

「藥食同源」⑧甘甜回味,越吃越少年——餘甘子

食療方法

餘甘子銀杏龍眼肉粥

取餘甘子20克,銀杏30克,龍眼肉5顆,大米150克。將大米、餘甘子分別洗淨,銀杏、龍眼肉均去殼,將四種材料一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至米爛粥稠即可。早餐食用,趁熱服用,每日1劑。

具有

清熱利溼、補血涼血、健脾益胃

的功效,可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腹脹、腹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視物不清等不適。

「藥食同源」⑧甘甜回味,越吃越少年——餘甘子

餘甘子飲

取餘甘子15個,知母5克,石膏20克。將二者水煎,去渣取汁,每日1~2次。此方

對治療實熱火盛引起的咽痛、牙痛有很好的療效。

溫馨提示:

脾胃虛寒腹瀉者慎食;孕婦忌食;不宜與辛辣、魚類食物同食。

「藥食同源」⑧甘甜回味,越吃越少年——餘甘子

文獻記載

1。《唐本草》:主風虛熱氣。

2。《本草拾遺》:主補益,強氣力。取子壓取汁和油塗頭生髮,去風癢,初塗發脫,後生如漆。

3。《海藥本草》:主上氣咳嗽。

4。《南寧市藥物志》:清涼解毒,治喉痺。

5。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潤肺化痰,生津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