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我很懶,但我很成功

2022-04-14由 栩先生 發表于 林業

我很懶的懶怎麼寫

我很懶,但我很成功

今天給大家講個“反勵志”的故事,以及這背後隱藏很深的東西。

我希望,這一篇文章能從最深處的心裡,拯救一些希望改變自己,但又不願意過得太辛苦的“懶人們”。

01

W小姐算是我剛工作時的第一個導師。

那時候的她大概30歲左右,優雅而知性。

在部門裡,她幾乎無所不能,部門裡一大半的規章制度都是她起草的,各種與外單位協調聯絡的工作基本都由她承擔了。

除此外,她還是OFFICE達人,是單位一把手的御用PPT製作人,擅長組織活動、寫講話稿、制定各種方案……用很傳統的一句話來總結就是:

提筆能寫,開口能講,遇事能辦。

然而,讓我震驚的是,她並不是學管理出身。

雖然那時的她已經是部門裡專管外事、黨務的領導,但她的專業其實是資訊科技。

難以想象,一個某理工類名校、學計算機的女碩士,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成功跨專業成為行政管理工作的專家領導啊!

但她很快用行動告訴我,一點也不難想象。

因為,在我看來,她其實並不夠努力。

她很少加班,每天下班總是提前半個多小時就開始收拾東西,下班點一到就準時開溜。

一開始,她還會招呼我一起走。

後來見我每天都喜歡主動加會班,連叫都懶得叫我了。

每次帶著我做一些事,她講完關鍵步驟,三下五除二搞定事情後,總會加一句話:

我很懶,處理事情比較簡單,你可千萬別學我。

但就是這樣“到點下班”“簡單處理事情”的懶人,每次部門績效卻總在前列。

更是領導身邊信任、得力的干將。

為什麼?憑什麼?怎麼做到的?

講道理的話,能不能先給我個理由。

02

這就是我每次見到她,最想問的三個問題。

想雖想,卻從來也不敢問,畢竟那時候的我雖然工作能力不行,但至少已經知道了一句適用於所有職場新人的至理名言:

多做事,少說話。

尤其是這種關乎別人吃飯立足的核心問題。

與此類似的還有諸如“你怎麼進單位的啊?”“你跟XXX到底什麼關係啊?”“為什麼這個工作會交給你?”等等。

基本上問出這種問題(特別是對領導),你就已經被人劃入了“情商低、職商低”的範疇了。

蛇有蛇道、鼠有鼠路,每個人在職場裡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能看出來甚至看透別人的“道”,那是你的本事,但如果直接問出來,就跟在考場上大聲問身邊考友或者監考老師最終大題的答案是什麼一樣可笑。

一開始,我將她的成功原因歸納為:會做人、能出活。

後來我才明白,這種看法是多麼粗淺!

我不僅完全沒有理解她成功的根本要素,更重要的是,那時的我,

壓根就沒有理解她的成功是什麼(請注意這句話)

作為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當時的我對成功的定義很簡單:升職加薪!

然後呢?

再升職再加薪!

再然後呢?

接著升職加薪!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瘋狂地看了很多成功學、勵志學、職場類的書和文章,天天試驗新思維、新戰術,天天給自己打雞血,就差沒聞雞起舞、刻字明志了。

所以,希望大家要明白,我現在和大家分享的職場、成長類心得體驗,看似尋常。但那都是我從無數雞湯、毒雞湯、厚黑學、地攤勵志書、機場成功學,以及無數條“忽悠你沒商量”的所謂“XX法則”裡親身經歷、親身總結而來的。

換句話說,這些雞湯裡是有肉還是有毒,我已經幫你們嘗過了。

03

話說回來,當時看了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有一條曾經對我觸動很大,它的核心內容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

要不斷地去打破你的舒適圈。

每個人都有一個舒適圈,在這個區域內是很自我的,不願意被打擾,不願意被人指責,不願意主動地關心別人,不願意去思考別人是怎麼想的,自己還有什麼沒有想到。

多數人本質裡都是這樣的人,工作裡定好自己的職責分工,其他交辦的事能推就推,不能推也消極應付;開會時,默默聽領導講話,不提建議、不談思路,很死的完成上級交給的事情,不會想到如何讓接下來的工作更加容易上手;陌生人聚會的場合也不喜歡和人交流閒談,到用餐結束,也沒有人認識你……

值得一提的是,舒適圈這種東西,大到國家,小到個體,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著。

閉關鎖國的清政府,其實也是用一個圈子把自己封閉起來,躲在地大物博的天朝上國夢裡,過舒坦日子。

但停留在舒適圈裡最大的問題在於:你永遠也不知道這個圈子什麼時候會被打破。

康熙朝沒被打破,雍正朝也沒打破,乾隆朝還沒被打破,但就在王朝江河日下、最不想被打破的道光年間,西方的堅船利炮來了。

舒服的日子結束了,醒醒吧,少年。

人生同樣如此,我有時候和一些剛工作的童鞋交流,看到他們一副不思進取還安慰自己歲月靜好的樣子都很擔心——你現在的歲月靜好,很可能只是一場轉瞬即逝的鏡花水月!

二十多歲的時候,你躲在自己的天地裡,很舒服;三十多歲的時候,很可能還能維持這種狀態;萬一,到四十多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這種狀態沒辦法繼續了呢?

當年的國企大下崗其實就是這樣。

許多年輕人早年進了國企,在寬鬆的氛圍裡度過了人生最寶貴的黃金歲月,舒舒服服地熬到了四十來歲,結果就在上不上、下不下,生活負擔最沉重的中年,在最不想被打破舒適圈的時候。

忽如一夜冬風來,無數國企破產,千萬職工下崗,這時候讓他們再去面對新的環境、新的狀態,去學習新的技能,找一份新的工作,開始新的生活,完全就是一場災難。

04

所以,從工作初期開始,我就在不斷去打破舒適圈;而成長最快的階段,也是我不斷逼著自己去打破自己舒適圈的時候。

明明只想安靜幹會活,但還是逼著自己給部門打電話溝通工作;一點不想見到領導,但還是逼著自己多去向領導彙報工作;我的本職工作只是編內刊,但部門裡有什麼接待、會務的活,我也欣然去幫忙……

但與此同時,我也無可奈何地收穫了一個買一贈一、童叟無欺的”副產品”——累。

真TM累啊!

雖然自己知道乾的越多,才能學到更多;雖然實踐已經證明,只有打破舒適圈才能獲得更多發展。

但啞巴吃黃連,寶寶心裡苦啊。無數次額外付出,無數個加班熬夜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啊。

特別是每次看到W小姐舉重若輕地處理事情,慎終如始地到點下班,工作生活兩不誤的優雅狀態,我都鬱悶到要懷疑人生了。

客觀來講,W小姐平時手裡的工作也不少,從技術人員到華麗轉身做管理,並且精通行政管理的各個門道,她也肯定經歷了一個不斷打破舒適圈的過程。

但為什麼她就能過得輕鬆愉悅呢?

恰好那段痛苦思索的日子裡,我看了一本很神奇的書,張遠山《莊子奧義》。

這本書裡有很多說法、論證都有待商榷,但他提出的一個觀點,卻給了我顛覆性地啟發。

不管是教科書還是常識裡,我們一般都認為,像莊子、老子那樣的人,什麼也不圖、什麼也不在乎,才能活得逍遙自在。

但張遠山認為,不是這樣。

並不是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做才叫逍遙自在,恰恰相反,所謂的“道”也好、“逍遙”也好,都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才能獲得的。

如果僅僅只是什麼都不做就能“得道”“逍遙”,那這個東西也就變成了世間最不值錢的東西了。

所以老子才會說,“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

只有真正明白的人才懂得,“得道”這種東西是需要付出極大努力的。

許多人人天天唸叨的“歲月靜好”,不過是下士聞道後的大笑而已。

05

正是在這本書的啟發下,我恍然大悟,明白了W小姐的“道”。

W小姐不是不努力,只不過她的努力是為了“不努力”。

我和她透過看似相同的路徑,獲得了看似相同的東西,但思維的出發點和最終的目的地卻完全不同。

我為了成長進步,而不斷去嘗試新的工作、新的技能,參與新的業務,去不斷打破自己的舒適圈,逼迫自己不斷進取。

而她為了生活得更舒適,同樣也在不斷提升各項技能,參與各種業務,只不過當她參與過、做過這些事之後,當她再遇到同樣事情的時候,就會變得得心應手。

她不是在打破舒適圈,而是在不斷“擴大舒適圈”。

什麼東西你見識過了,再遇到時就不會那麼手足無措了。

這就像高考刷題,你見過的題型越多,在高考考場上就越能得心應手,心態從容。

用專業點的話說,W小姐透過自己之前的努力,使自己贏得了一段時間裡“可以不那麼努力”的戰略迴旋。

其實,企業管理的事兒歸結起來,無非也就是那麼幾樣,所要用到的工具也無非就是那麼幾種,趁著年輕的時候多折騰折騰,都儘量參與一下,並透過彙編資料、總結心得等方式學到手裡,固化下來。

無論將要面臨的工作再怎麼變,也逃不過自己的掌控。

06

後來,我從看到過的兵法裡,找到了和W小姐成功之道相似的兩句話:

攻城不必掠地,但守城必需劫寨。

W小姐從工作以來,先後參與過採購、招投標、人事、招聘,甚至還搞過基建……這些職責範圍以外的工作極大地提升了她的見識水平和工作能力。

但並等於她每參與一項工作,就非得要把這項工作變成她的職責範圍,甚至搶別人的飯碗。

她只是讓自己具備了隨時轉換工作內容、隨時跳出現有工作圈子的能力而已。

W小姐許多年來的職務都是高階模組經理(比部門經理低一層級),她清楚地知道擔任領導職務的同時也需要承擔的責任和壓力,她給自己的舒適圈劃定了清晰的邊界。

但如果只死守著自己手裡的一攤活兒,被動堅持著自己固有的工作模式、工作技能,也非常危險,因為你隨時有被落下、被替代的可能。

必須要時不時去額外做點什麼、學點什麼,才能讓你始終充滿活力。

換句話說,你是在努力讓自己的舒適圈變得更大,讓圈子外的“護城河”更寬更深,能讓你更有底氣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高效率完成工作後,W小姐有大量自主的時間投入到其他她喜歡的東西里去。

因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她每天花很多的時間陪小孩兒;她一直堅持著手工咖啡、畫畫、插花等各種業餘愛好,咖啡拉花的水平超過了很多專業咖啡店;她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去旅遊、攝影、徒步……

三十好幾的人了,卻一直像年輕人一樣充滿了活力和對生活的熱情。

我在大學的時候,看七卷本的《明朝那些事兒》,上千萬字看下來,最打動我的居然是最後的一段話:

所謂千秋霸業,萬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糞土。先變成糞,再變成土。

我最後講述的這件東西,它超越上述的一切,至少在我看來。

在遍閱群書,卻無從開口之後,我終於從一本不起眼,且無甚價值的讀物上,找到了這句適合的話。

這是一本臺歷,一本放在我面前,不知過了多久,卻從未翻過,早已過期的檯曆。

我翻開了它,在這本臺歷上,寫著一句連名人是誰都沒說明白的名人名言。

是的,這就是我想說的,足以藐視所有王侯將相,最完美的結束語:

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所以,在我看來,W小姐無疑也是那個最成功的人。

————

這一篇就送給千千萬萬,想要用努力去換取理想生活的“懶人”們吧。

你們不是胸無大志、得過且過,而是真正的樂天知命、行其所止。

只不過,想懶懶地活著,可能先要付出足夠的代價。

沒有一種成功能輕言僥倖。

—— END ——

我是栩先生,一個

廚藝好,但不煲雞湯

非常忙,但堅持原創

很犀利,但冷靜客觀

的寫字人

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