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魯國在內亂中曾經短暫崛起,他們卻偷偷埋下了滅亡的雷

2022-04-13由 魚羊秘史 發表于 林業

659在愛情什麼意思

魯國在內亂中曾經短暫崛起,他們卻偷偷埋下了滅亡的雷

文:琴劍霜月

公元前659年的齊魯大地,盛夏的暑熱剛剛褪去,寒秋便隨著漫卷的烏雲,悄然侵襲了原野鄉間。馬車馳騁在通往魯國都城的大道上,車上一個身著華服的年輕人眉頭緊鎖,不時還會被從角落裡吹出的幽風激得顫抖一下。他時而抬頭望向坐在身旁的中年人,欲言又止,隨即再度垂下脖頸,陷入沉思。

“公子有什麼話請儘管說。”中年人首先打破了沉默。

年輕人想了想,有些故作鎮靜:“沒什麼,叔父,只是不知道我……能否當得了這個國君。”

中年人不禁嘆息了一番:對往昔的殘酷回憶、對將來的未知恐懼,這個年輕人承受了太多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沉重。但如今就是這樣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沒有一顆堅強乃至冰冷的心,哪怕存著一絲絲柔軟,就隨時有可能慘死斧刃之下。

畢竟,魯國的路,太坎坷了。

魯國在內亂中曾經短暫崛起,他們卻偷偷埋下了滅亡的雷

01

莊公的立嗣難題

公元前662年,一生都在齊國的陰影下努力生存的魯莊公,走到了人生的盡頭。病榻之上的莊公開始認真思考繼承人的問題。他有三個兒子:姬般、姬申和姬啟。

遵循舊制,應該立嫡子,但夫人哀姜未育,優先順序最高的應是哀姜的妹妹叔姜所生的姬啟。

莊公心知肚明,但他不喜歡姬啟,因此繼嗣問題遲遲未決。如今到了節骨眼兒上,他叫來幾個弟弟商量對策。

魯莊公的三個弟弟——慶父、叔牙和季友,心裡各有各的算盤。

慶父想當“皇太弟”,便和叔牙沆瀣一氣地對莊公說:“按規矩應該是嫡長子即位,但如今公子般不是嫡子,就應該考慮您的弟弟承襲君位了。”

看著兩個弟弟一臉貪婪的神情,莊公心下不爽,他又將目光移向了季友。

季友跟慶父一貫不對付,他明白莊公的心意,便主張立姬般。這姬般乃是莊公寵妾孟任之子,當初莊公還未立夫人時,便久聞黨氏女兒孟任的天姿國色(孟不是姓氏,而是老大的意思)。為了追求美人,他特意在黨家附近修建高臺,以便隨時觀察。他許諾將孟任立為夫人,甚至歃血為盟。

後來雖然出於結交齊國的目的,立了齊桓公之妹哀姜,但莊公一生最愛的女人始終是孟任。所謂愛屋及烏,季友贊同立姬般,是說到了莊公的心坎上,此事便這樣定了下來。

魯國在內亂中曾經短暫崛起,他們卻偷偷埋下了滅亡的雷

02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不久後莊公去世,為了穩固姬般的君位,季友強迫叔牙喝下毒酒而亡。

本以為這樣就萬無一失了,沒想到慶父竟然派了個與姬般有仇的養馬下人犖潛入姬般的住處,將他刺殺,隨後又將年僅八歲的姬啟扶上君位,是為魯閔公。

慶父如此膽大妄為,是因為背後有“太后娘娘”哀姜為他撐腰。

今人談到慶父,直觀印象是一個陰險的篡逆者。但實際上這位魯國公子年輕時可說是一米八七大高個兒,又帥又幽默——曲阜城中從少女到老婦,都是他的迷妹。常年不受丈夫待見的哀姜深宮寂寞,便與這位玉樹臨風的小叔子勾搭在了一起。

魯閔公即位後,兩人的“愛情生活”越發肆無忌憚,而慶父也越發覺得與其做“皇叔攝政王”,還不如自己當老大來得愜意。

魯國大夫卜齮的田地被閔公的老師搶佔,閔公未加以阻止,卜齮因此懷恨在心。仇恨再度成為了慶父行兇的工具,在慶父的授意下,卜齮將在位兩年、年僅十歲的閔公弒殺於武闈。武闈,就是王宮中的小門。未能在臥榻上壽終正寢,也不是在護國守土的戰場上捐軀,卻殞命在這種地方,閔公無疑是歷代魯國國君中最悲催的一位了。

目睹著魯國的亂局,就連前往弔唁的齊國大夫仲孫也對齊桓公嘆道:“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魯國在內亂中曾經短暫崛起,他們卻偷偷埋下了滅亡的雷

03

少年君主,剷除亂臣

魯國人憤怒了。

閔公小朋友橫死宮門的訊息傳遍了魯國的大街小巷,一日之間,國中罷市。群眾自發組成了一千多人的討逆隊伍,先圍堵了兇手卜齮的宅邸,將卜氏滿門盡皆屠戮,隨後便持著滴血的刀,打算將慶父一併宰了。

滿心以為終於可以登頂的慶父,卻沒想到弄得如此民怨沸騰,只得出逃。

他想起當年齊國姜小白就是出奔莒國,借莒國之力得以回齊繼位,於是也決定跑到莒國去,幻想著有一天創下桓公那般霸業。

然而國不可一日無君,國人紛紛請願,希望素有人望的季友帶著唯一活著的公子姬申回國繼位。

魯僖公姬申雖然年輕,但成熟沉穩,加上叔父季友的輔佐,魯國局面迅速安定下來。逃亡在外的慶父見自己奪位無望,退而求其次

,讓人給僖公帶口信,說叔叔我現在只想做個好人,是不是可以回來跟家人們團聚呢?僖公本想同意,但季友冷冷在旁說道:“使弒君者不誅,何以戒後?”又對慶父的使者言道:“如果慶父自裁,那我們還可以給他立後祀,讓他不至於斷子絕孫。”

至此,慶父明白自己已然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了,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他孤獨地自縊於一顆老樹上,結束了害人終害己的一生。

魯國在內亂中曾經短暫崛起,他們卻偷偷埋下了滅亡的雷

04

三桓在朝,魯國之殤

隨著慶父的死去,魯國迎來了先秦時代最光耀的時刻。

管仲和桓公相繼謝世,齊國開始了諸子紛爭的長期內耗,日薄西山。見齊國勢微,一直都蠢蠢欲動的宋襄公按捺不住,跳出來試圖扛起霸主的大旗。但光榮的名號需要有強大的實力作為根基,沒有吃透這個道理的宋襄公高呼仁義,卻在泓水一戰中敗給楚成王,自己也受了傷,不久便嗚呼哀哉。

較於宋國,魯僖公就現實很多。他清楚憑藉現下魯國的實力,不足以做什麼霸主,還不如靜下心來為本國謀求一些實實在在的利益。

桓公之後的中原大地,成為了晉楚兩大佬角逐的舞臺。公元前632年,因向衛國借道而被拒絕,晉文公惱羞成怒,發兵攻衛。衛成公大為驚慌,忙向楚國求救。晉國結盟齊宋、楚國拉上衛魯,雙方在城濮捉對廝殺起來。

魯僖公派公子買協助防守衛國城池,但公子買見晉軍勢大,而衛成公本人已經逃亡,民心潰散,楚國的救兵又遲遲不到,便向僖公去信詢問對策。僖公見狀,先是將公子買召回,隨後又殺了他。

殺了公子買後,僖公派使者報告晉文公,說魯國發兵助衛完全是公子買的個人行為,與國家無關,現在已經把他明正典刑了,請大佬不要怪罪;又派另一波使者報告楚成王,說公子買沒有完成防守任務,愧對大佬,因此小弟把他殺了——

這種兩面派的手法,顯然是坐觀成敗,無論最後誰取勝,魯國也不會吃虧。您可能覺得僖公為人奸詐,但這就是亂世中小國的生存之道,公子買一顆人頭,換來了魯國百姓的和平安寧。

此時齊國仍舊內亂不休,作為老鄰居的魯國,本來是最有希望和資格來成為東國的新主人的。但魯國的力量實在太弱,僅靠魯僖公一代不足以令國力實現質的飛躍。僖公之後,魯國沒有再出過什麼英明睿智的君主,而僖公本人的一個舉動,卻為國家的未來埋下了隱患。

僖公出於仁慈,為死去的慶父和叔牙立了後嗣,也就是孟孫氏和叔孫氏,加上季友的後代季孫氏,由於兄弟三人都是魯桓公的兒子,因此三個家族統稱“三桓”。

僖公本人政治能力不差,還能夠制衡三桓,維持朝局的穩定。但接下來的歷代魯公卻越發窩囊懦弱,致使三桓逐漸掌控了魯國的軍政大權。

孔子任魯國司寇時,曾試圖削弱三桓,卻反而被逼得遠走他鄉,黯然離開政壇,講學為生。

那麼您可能會問,三桓為什麼沒有像韓趙魏瓜分晉國一樣,乾脆坐地分贓,自己當王呢?很簡單,

晉國是春秋時代的巨頭,即便分成三塊,每一塊依然不弱。但魯國自始至終都不曾強大,需要在“列強”之間左右搖擺才能維持生存。

倘若真的將魯國一分為三,只能說是分家一時爽,全家上刑場——分分鐘就被齊楚吞併了。

三桓懂得這個道理,他們的能力僅限於爭權奪利,所以在面對來勢洶洶的外軍時,卻只能割地賠款,屈膝求和。何況在權臣家族的把持之下,任人唯親甚至賣官鬻爵的事情都是避免不了的,真正有才華的人諸如秦開、公輸般等紛紛離開魯國,投奔他處。身處四戰之地的魯國誰也不敢得罪,自己又強壯不起來,只能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混日子罷了。這種狀況維持到了公元前249年,楚考烈王發兵攻魯,魯頃公被遷往下邑為民,魯國遂亡。以羸弱不堪的國力支撐到這個時候,究竟是一種奇蹟還是一種悲哀呢?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琴劍霜月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