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三棵樹》讀三遍品出味道

2022-04-10由 邯鄲趙金海 發表于 林業

院裡種海棠樹好嗎

《三棵樹》讀三遍品出味道

王維新

《三棵樹》是邯鄲日報社原社長,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全國新聞界最高獎,長江韜奮獎獲得者李文海新近寫得一遍文章。

我說讀三遍:不止,還多。

文海的文章如陳年老酒,醇厚錦長;似少女輕歌曼舞,婀娜多姿;同翠竹掩映下的蜿蜒小道,曲徑通幽。若詩一般的語言,悠然動聽。其文學性、理論性、新聞性、藝術性兼而有之。要像喝茶一樣“小杯小口”慢慢地品,才能沁入心脾,嗅到芳香。

文章寫的第一棵樹,是魯迅先生在其最後的故居,親植的白丁香樹 ,實際是兩棵。歷經八十多年風風雨雨,依然生機盎然。作者在一夜飄雪之後懷著一顆崇敬的心,走進了魯迅故居。想必,仰望已久。不然,豈不改日前往。

雪,時停時落,天,寒氣襲人,不用想遊人不多。也許僅此作者一家。此時此刻披上銀裝的老院,一定是一片寂靜。失去了往日噪雜的魯迅故居,增添了幾分莊嚴肅穆。幸好,便可不受任何打擾地站在丁香樹下靜靜沉思……

深宅幽幽,丁香枝繁。看來,魯迅先生對這棵白丁香樹情有獨鍾。

作者對丁香樹也有一種特殊情感,不僅寫文讚美過丁香樹,也親手栽植過丁香樹。他說對丁香樹不陌生,的確。要不,在他筆下怎麼會有:“春風拂面時節,灰褐色的丁香樹便會吐出一層新綠,隨後枝頭上便會結滿花骨朵兒,時間不長會悠然綻放,一簇簇的丁香花,是那樣的潔白無瑕,相互簇擁著。丁香花雖小,但很稠密,散發著濃郁著香氣,沁人心脾。我想,魯迅先生當年吸吮著醉人的花香,那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啊!”

如果不是對丁香樹太過熟知,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美麗的語言。

讀著讀著,作者把我帶進了魯迅故居。我也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時而移步,站在丁香樹下仔細端詳,時而沉思,想象魯迅先生當年對這棵丁香樹如何的呵護。感嘆著這棵老樹的滄桑……。透過視覺轉換,魯迅先生的身影也在我的心頭晃動起來。可想,當年魯迅先生為了那棵丁香樹,思緒是何等的綿長。這那是丁香樹嗎?這是偉大的新文化旗手一種精神寄託。

如果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先生站在丁香樹下,或許會有些愜意!那麼,此時站在那棵白丁香樹下的作者,便會情不自禁地,回放著當年魯迅先生奮筆疾書一幅幅畫面。

打量著這棵極富生命力的白丁香,心無旁騖。直到女兒呼聲傳到耳邊,才從發呆中醒來。

第二棵樹:寫的是紀曉嵐故居里的海棠樹,這也不是寫樹,分明是寫了紀曉嵐的恩愛情愁。

文章接著讀下去,我又跟著作者,走進紀曉嵐故居。內院那棵碩大的海棠樹奪人眼目。據說當年紀嘵嵐在門兩邊各栽一棵,如今只剩下東側一棵。標牌寫道:此樹由天下第一才子紀曉嵐親手栽種,至今310餘年,仍然生機勃勃,碩果累累,後來自然長成“朝上的人字形”。

我並未親眼目睹。仰望樹幹是否合二為一,如真是那樣,豈不怪了!

何以長成這般模樣?莫非這樹有靈性。假如這棵海棠是人的化身,那一定是文鸞。香消玉殞之後,在紀曉嵐眼裡海棠就是文鸞,文鸞就是海棠。紀曉嵐喜愛海棠刻骨銘心,其詩為證:“憔悴幽花劇可憐,斜陽院落晚秋天,詞人老大風情減,猶對殘紅一帳然。”這不僅僅是寫給海棠的讚歎,重要的是浸潤了文鸞也酷愛海棠的那般心境。愛屋及烏吧。

故事是真是假?作者從導遊嘴裡聽到:“紀曉嵐少時,曾與其四叔家的婢女文鸞相戀。文鸞聰明美麗兩人情趣相投,都酷愛海棠。尤其是他們不能忘記的是在家鄉的海棠樹下訂下了終身……誰知了二人命運多舛,文鸞父兄棒打鴛鴦,青春夢碎,文鸞為此憂思成病,香消玉殞。”

紀曉嵐難忘這段美好情緣。在京城有了這座院落之後,便親手種下兩棵海棠。以聊相思,以慰相守。

作者以樹及人。紀曉嵐的奢侈癖好、詼諧滑稽、風流倜儻、堪當大任。凡此種種,在作者筆下熠熠生輝,妙不可言。

作者筆下的第三棵樹,就是郭沫若栽種的銀杏樹。

魯迅喜愛丁香、紀曉嵐喜愛海棠、郭沫若喜愛銀杏。這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銀杏樹,過去我們這裡沒有它的身影,近些年隨處可見。高大、挺拔。棗大的果子微黃,果仁與開心果酷似。它的美麗在晚秋,隨著陣陣秋風吹來,它的摺扇一樣的葉片由綠漸黃。慢慢地,靜靜地就全黃了。藍天下,一縷陽光爬上枝頭,金燦燦,亮晶晶。

這樣的景緻,在北京靠近釣魚臺國賓館那條長街上我曾見過。晚秋時節,銀杏樹滿眼金黃。遠處望去,路的兩旁猶如兩條長長的金色絲帶,讓原本美不勝收的大道,又添別樣景色。

郭沫若先生栽種的銀杏樹,迄今已有六十餘年。其意義與我們眼下的銀杏樹截然不同。

惜墨如金的作者告訴我們:郭沫若最喜歡銀杏樹。他故居後院有幾棵很大的銀杏樹……自為一道風景。其中一棵被郭沫若命名為“媽媽樹”。那是因為1954年,夫人於立群身患重病離京治療。……起名“媽媽樹”,祝願孩子的母親早日康復。起初,栽在西四大院衚衕寓中,1963年秋,郭沫若遷住現在故居後,和夫人一起將它移栽於此。

作者是懷著複雜心情參觀郭沫若故居的。郭沫若的故居在北京西城前海西街。從1963年秋到1978年去世,郭沫若一直住在這裡。

移步換景,尋尋覓覓。作者最後又回到那棵“媽媽樹”下,又一陣端詳,思索的閘門突然開啟。郭沫若喜愛銀杏樹由來已久。早在1942年他寫的散文《銀杏》,用詩一般語言讚美銀杏樹。

他文所言:“你是真應該稱為中國的國樹呀,我是喜歡你,特別的喜歡你……”

……“你的株幹是多麼的端直,你的枝條是多麼的蓬勃,你那摺扇形的葉片是多麼的青翠,多麼的瑩潔,多麼的精巧呀!……

作者的《三棵樹》,以樹及人,視角獨特,語言灑脫,用詞恰切,敘事入理,舒情委婉。把魯迅、紀曉嵐、 郭沫若的心路歷程描繪的維妙維肖。

文海,才華橫溢。是我敬重的新聞人中的大家。

2022年4月6日

《三棵樹》讀三遍品出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