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坤鵬論:讀《理想國》領悟西方哲學的源泉(144)

2022-04-10由 坤鵬論 發表于 林業

pla是什麼意思中文翻譯

人生,就是人之生存、生活,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明白為什麼活,如何活。

——坤鵬論

坤鵬論:讀《理想國》領悟西方哲學的源泉(144)

——坤鵬論

在《

讀<理想國>領悟西方哲學的源泉(143)

》中,坤鵬論主要分享了以下內容:

在第八卷中,蘇格拉底引入了雄蜂的比喻,在他看來,蜂巢中的這個物種完全是被慾望驅使的,好吃懶做,除了與蜂后交配外,對於蜂群再無任何貢獻,而且,當物資短缺時,蜂巢會將雄蜂驅逐出去,任其自生自滅。

蘇格拉底認為,城邦和靈魂的敗壞史,就相當於是一部雄蜂的解放史、奮鬥史、稱霸史,而僭主就是典型的雄蜂稱霸。

一、前情回顧

蘇格拉底指出,人類所能做出的最壞的事,莫過於在夢中的那些醜惡之事。

僭主正是清醒著也能做出夢境中出現的那種惡事的人,所以他自然就是最惡之人。

而且,他主要靠著做那些夢境中才可能幹出的惡事,而獲得了絕對權力,所以,他掌權越久,惡事就會越做越多,暴君的特徵就越發強烈,就越像夢中的那個人,越來越惡,也就越來越不幸、越來越可憐。

為什麼惡和不幸福畫上等號呢?

這是因為惡就是不正義,不正義等於不幸福。

其中的邏輯蘇格拉底在前面專門論述過:

首先,靈魂好就是靈魂的三個部分遵從自然法則(最大的正義——自然正義),順應天命,各司其職,從而達到和諧,這就是正義,所以靈魂好=正義;

其次,既然靈魂好=正義,而正義=善=幸福,那麼,真正的幸福就是靈魂好,靈魂中沒有惡的人是幸福的;反之,不正義=靈魂惡,同時,不正義=惡=不幸福,所以,真正的惡便是靈魂惡,靈魂中有惡的人是不幸福的;

最後,在蘇格拉底的幸福三等級中,最不幸福的人就是施惡者和不能擺脫惡的人,顯然,僭主式政體及僭主則是當之無愧典型中的典型,而與其完全相反的,貴族式政體(理想的城邦)及相應的人,則是最幸福的代表。

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城邦比僭主統治的城邦更不幸的,也沒有一個城邦比王者統治的城邦更幸福的。

坤鵬論:讀《理想國》領悟西方哲學的源泉(144)

第一,雄蜂的奮鬥史

第二,僭主是最不正義的,所以他是最不幸福的

在討論完誰最惡,誰最善之後,蘇格拉底表示,“在幸福和不幸方面,它們是否也如此相反?”

雖然上面已經得出了僭主是最不幸的結論,但是,出於以下兩個原因,他還要繼續就此進行反覆論證:

一是,感覺還沒有完全論證透徹,說服力不夠充足;

二是,此為《理想國》整篇對話錄的題眼,只有討論清它,才能夠說服別人義無反顧地選擇和踐行正義。

所以,蘇格拉底接下來不厭其煩地變換三個不同角度來論證:正義是幸福的,不正義是不幸福的。

二、第一個證明:從僭主式城邦看僭主式人物的個性特徵(上)

同時,蘇格拉底還特別指出:“讓我們不要只把眼光放在僭主一個人或他的少數隨從身上,以致眼花繚亂看不清問題。”

而是應該“既廣泛又深入地觀察整個城邦,應該鉅細無遺地透視它的一切方面,透徹地理解了它的全部實際生活,然後再來發表我們的看法”。

也就是說,不要囿於某個特殊的個體,正如坤鵬論曾在《

讀<理想國>領悟西方哲學的源泉(139)

》講過的,像庇西特拉圖這個僭主,執政期間相當值得稱道,一舉將雅典從二流城邦帶到了一流,就連亞里士多德都讚歎道:“庇西特拉圖的僭主政治有如黃金時代。”

但是,庇西特拉圖只是個案,並且他當政前幹了不少僭主式人物會做的寡廉鮮恥的事情,所以,不能一葉障目,要看僭主這個整體,要走進僭主式的城邦,全面、細緻地觀察和理解其全部實際生活。

1.為什麼還要繼續討論僭主是最不幸的?

蘇格拉底還強調了什麼樣的人才配得上討論、評判僭主。

“在論及相應的個人時,我們要求討論者能透過思考深入地一直理解到物件的靈魂和個性,而不是像一個小孩那樣只看到外面就被僭主的威儀和生活環境所迷惑。”

“只有這樣的人才配得上作出判斷,我們才應當傾聽他的判斷,特別是他不僅看到過僭主在公眾面前的表現,而且還曾經和僭主朝夕相處,親眼目睹過他在自己家裡以及在親信中的所作所為,這是剝去一切偽裝看到一個人赤裸裸靈魂的最好場合。”

“所以,我們應該請這樣的人來解答我們的問題:僭主的生活和別種人物的生活比起來究竟幸福還是不幸福”,他的回答才是最好、最正確的答案。

是啊,要不然人們總說,最瞭解男人的永遠是他的妻子,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是戴著面具的,不僅外在濃妝豔抹,而且內在也被深深隱藏起來,他們只有在家裡,在熟悉的親朋好友那裡,才會摘掉一些面具,卸下絕大部分的偽裝,露出真容。

不過,坤鵬論認為,除了自己面對自己、捫心自問,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他人面前除去所有偽裝的。

蘇格拉底表示,他們也有過和僭主型的那種人一起相處的經驗,親身經歷、親眼目睹,因此屬於上面所說的那樣的人,對僭主有判斷能力,有資格答覆幸福還是不幸的問題。

坤鵬論:讀《理想國》領悟西方哲學的源泉(144)

2.不要只把眼光放在僭主一個人或他的少數隨從身上

上面所謂有過與僭主相處的經驗,其實柏拉圖暗指的是他自己,因為他曾與敘拉古僭主狄奧尼修斯一世以及狄奧尼修斯二世不僅有過面對面的交流,而且還兩次受後者邀請來到敘拉古擔當其宮廷教師,

這使得

柏拉圖既

,也對他

的生活

,乃至他身邊的人,都有了

最為直

的接觸、體

會與瞭解。

正是這樣的親身經歷使他堅信:有資格評判僭主的人,既要有判斷是非的能力,同時還曾經在僭主的家裡和他一起生活過,既曾目睹過他在家庭裡的一切作為,也看到了他是如何對待他的每一個家人親戚的。

可以說,狄奧尼修斯一世及其子狄奧尼修斯二世就是柏拉圖眼中僭主的典型代表,對照之下,不難發現《理想國》中關於僭主的描述不少就是此二人的真實寫照,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坤鵬論在這裡對他們也進行一下介紹。

客觀講,狄奧尼修斯一世是敘拉古城邦歷史上卓有建樹的一位僭主,他與兒子狄奧尼修斯二世的統治時間加起來足有50多年,在希臘所有已知僭主的統治時間中算是相當長了。

狄奧尼修斯一世出身於富裕平民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精通雄辯術,精力充沛,做事喜歡親力親為,他的主要朝臣狄翁曾這樣評價道:“他總是自己做事情,很少會把事情委託給別人。”而且即使在成為僭主以後,為使工程早日完工,他還曾親自修築過城牆。

狄奧尼修斯一世還非常熱愛文學並且資助文化事業發展。

他酷愛文學,經常會寫些詩歌和戲劇,他的戲劇曾參加雅典的比賽還獲過獎,他的宮廷中有養著不少詩人、文學家。

尤為重要的是,他還有著優秀的軍事才能,公元前405年,25歲的他因在對抗敘拉古宿敵迦太基的戰爭中表現出色、戰功卓著而一舉成名,為其最終掌握政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在那場戰爭中迦太基重金賄賂敘拉古諸將軍,致使出現了敘拉古將軍臨陣叛逃的醜聞,這引起了敘拉古內部的嚴重政治糾紛,人民紛紛譴責將軍們背信棄義的行為,狄奧尼修斯一世則趁機招募傭工、貧農和逃亡奴隸,組建僱傭軍,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

接著,他在公民大會中指責將軍們的過失,將他們罷免,並取而代之。

同時,他還召集民眾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給叛將們定罪。

這一系列操作後,狄奧尼修斯一世為自己在廣大民眾心目樹立起了足智多謀、驍勇善戰、疾惡如仇、耿直正義的光輝形象,從而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支援。

後來,在新成立的元老院裡,狄奧尼修斯一世躋身其中,成為元老的一員,至此,作為群眾領袖的他成功上位為敘拉古統治階層。

接下來,他又按照

主成長的標準劇本來鞏固其群眾基礎。

西西里大規模使用奴隸的莊園經濟長期流行,自由農大量破產,人民和土地貴族、莊園主的矛盾由來已久,經常發生政變,而政變的口號則是

兩個

最普遍的訴求:重分土地、免除債務。

而新興的狄奧尼修斯一世在政治權

上恰恰與代表舊勢力的寡頭黨存在矛盾,於是他便與人民加強合作,利用他們的力量幫助自己實現政治抱負。

另外,除了組建僱傭軍外,他還召回之前被流放計程車兵,對他們免除債務、分給土地、定期發餉,每遇勝仗還許諾給每人一份戰利品,這也使得士兵們對他的個人效忠不

,助其得以在位38年。

對於貴族和寡頭黨人,他的對策則是:先孤立他們,接著散佈謠言稱這些貴族對城邦不忠,之後又在公民大會上提議將貴族逮捕,沒收財產——五年之內,照各家資產的全額分年捐給國庫。

他將這些資產或作軍餉分發於士兵,或作贓物於親信之間分發,城邦昔日的貴族多被誅殺,倖存者也大多出走。

之後,狄奧尼修斯一世被敘拉古人選為獨裁將軍。

剷除政敵之後,狄奧尼修斯一世像所有僭主一樣,還是不能放心,為了自身安全,他準備效仿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圖組建完全屬於自己近衛軍。

不過,此時的敘拉古人開始意識到,將諸多權力集於一人之手,對民主政治是危險的,於是拒絕讓狄奧尼修斯一世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

而狄奧尼修斯一世為了達到目的,則命令軍隊開赴屬地林地尼,途中,他上演了一出自己遭到攻擊的鬧劇。

刺殺將軍的謠言傳到敘拉古城,迫於此,敘拉古人允許了他擁有近衛軍的要求。

一開始規定的人數是600人,但他立刻將隊伍擴大到1000人,從而擁有了一支完全屬於自己的武裝。

自此,敘拉古的民主制度被僭主制完全取代。

在成為敘拉古的統治者之後,狄奧尼修斯一世將先前嚴厲的政策溫和化,實行一種平等主義的專政。

3.什麼樣的人才最有資格評判僭主?

4.狄奧尼修斯一世其人

他將肥沃的土地給予和他一起打天下、最效忠於他的軍官及朋友;

加強城防,進行軍事改革,廣招能工巧匠改善和發明戰爭工具,打造軍事強邦;

武裝清除城邦內的反對分子,從而鞏固了他的僭主統治;

對人民徵稅嚴厲,甚至將婦女的珠寶收藏收於神廟,然後他又從神廟那裡借出珠寶作為戰爭之資。

對內:

透過一次次對迦太基的戰爭鞏固其政權;

在他的統治時期,解放了眾多受奴役的希臘城邦,而且把迦太基勢力範圍侷限在西西里島西部小範圍地區。

可以說,狄奧尼修斯一世開創了敘拉古歷史上的一個盛世,被稱為“敘拉古霸國”,是當時西部希臘世界最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敘拉古版圖最盛時包括了西西里的絕大部分和義大利南端,政治影響遠及希臘半島及小亞細亞地區,其勢力範圍向北部延伸,使北方剛崛起的羅馬唯命是從。

此時的敘拉古實力強大,也成為了希臘本土強邦競相拉攏的物件。

總之,狄奧尼修斯一世是當時最能幹的統治者,“他統治下的敘拉古成為希臘世界最大最強的城邦,他的成就影響這個城邦200多年”。

而這位獨裁者之死很戲劇,他並非被自己所懼的刺客所殺,而是為了自己的詩歌。

公元前376年,狄奧尼修斯一世寫的悲劇《赫克託耳的贖身》,在雅典的裡那亞慶典上贏得了第一名,他大喜過望,於是和朋友大擺筵宴,結果飲酒過量造成發燒,最終不治而終。

坤鵬論:讀《理想國》領悟西方哲學的源泉(144)

在眾多歷史文獻中,狄奧尼修斯一世的負面形象格外突出,毫無顧慮、陰險多謀、自負虛榮是他的個性關鍵詞,他總被視作最專制的殘暴僭主——“在他統治之下敘拉古只有暴政沒有城邦”。

同時,我們還可以從達摩克利斯之劍的傳說(也有說該傳說的主角是狄奧尼修斯二世)側面瞭解到,狄奧尼修斯一世宮室奢華、權力顯赫。

在其他一些傳說中,狄奧尼修斯一世是一個性格多疑、無情、殘暴的人,比如:他從來不請理髮師,而是讓自己信任的女兒來修剪頭髮和鬍子;任何人來見他,包括其兄弟,都要在侍衛的看守下換掉衣服才能見他;他無情地流放了眾多親戚……

柏拉圖也是持以上觀點的代表,他認為狄奧尼修斯一世性格多疑、不信任親友。

柏拉圖在《書信七》中記述自己大約於公元前388年(他大約40歲)的第一次西西里之行,他對於敘拉古的第一印象是:“敘拉古人熱衷於宴飲”,“在其他方面也

不奢侈放縱”。

他這樣寫道:“我當時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策劃一種推翻暴君的辦法。”

柏拉圖此行的目的是,試圖勸說狄奧尼修斯一世研究哲學,想將這個在位的統治者變成哲學家,結果不但沒有成功,反而激怒了這位統治者。

普魯塔克記述了柏拉圖與狄奧尼修斯一世的對話,並總結道:“兩人並不投機。柏拉圖想要搭乘返回希臘的斯巴達人波利斯的船,狄奧尼修斯一世與波利斯暗自商量,要採取各種手段在途中除掉柏拉圖,如果辦不到就將他發售為奴。據說,波利斯將柏拉圖帶到伊吉納,在那裡將他賣掉。

因為伊吉納人與雅典人發生戰事,頒佈敕令只要有雅典人到達他們的海岸,一旦被捕就可以當成奴隸發售。”

結果,要不是朋友出手相救,高價贖回,人類歷史將會多一個籍籍無名的奴隸,卻失去了一位最偉大的哲學家。

相信這段被賣為奴的恥辱經歷很可能使柏拉圖懷恨在心。

也正是這次慘痛的教訓,柏拉圖意識到,讓政治權力和哲學結合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很難改變現有的統治者,那麼就應該從教育做起,自己著手培養下一代,培養出能夠讓哲學和政治結合到一起的學生。

柏拉圖有了這個認識後,就在雅典城外開設了學園,它也成為了西方最早的有固定場所和固定組織的學校。

後來,柏拉圖受邀擔任狄奧尼修斯二世老師時,他所提的建議中,也著重強調了自律品格以及結交、信任朋友的重要性。

他表示,不能像狄奧尼修斯一世那樣,“佔領了許多被野蠻人蹂躪的西西里大城市,卻無法使那些地方安定下來,因為缺乏由值得信賴的朋友建立的政府,他不信任與他無關的人,甚至不相信他親自撫養的幼弟”。

“狄奧尼修斯一世雖然用他的智慧把西西里變成了一個城邦,但他不相信任何人,這是一個大災難。他缺少朋友。”

很明顯,柏拉圖認為狄奧尼修斯一世是一位暴君,缺少朋友,不相信任何人。

作為柏拉圖最優秀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同樣瞧不上狄奧尼修斯一世。

在其《政治學》中他提到,“狄奧尼修斯一世透過權術蠱惑民眾贏得信任而掌權,為所欲為,又透過苛徵暴斂來壓榨、鎮壓臣民”;“狄奧尼修斯一世出自平民,靠攻擊顯要人物博取平民的信任”;“狄奧尼修斯一世透過苛徵暴斂來壓榨臣民,曾勒令公民們在五年內把自己的全部家財盡數納入國庫”。

亞里士多德還認為:“顯貴階層可以為所欲為,看上誰就可以娶誰,洛克裡城就曾因狄奧尼修斯一世的婚姻而毀於一旦”,而“狄奧尼修斯家族的覆滅是由於內部黨爭”。

和坤鵬論一路學習下來的朋友一定非常清楚,

柏拉圖的

觀點

——政權的腐敗、毀滅從來都是因為內部矛盾、黨爭,而非外部因素所致。

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