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農田治汙、湖泊革命……滇池生態建設力度持續升級

2022-04-10由 掌上春城 發表于 林業

美洲黑楊傢俱怎麼樣

掌上春城訊

8月5日,昆明市開展“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昆明現場辦公會精神”集中採訪報道活動——滇池保護治理專題採訪。昆明市農業農村局、市滇池管理局、陽宗海風景區相關負責人圍繞滇池流域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堅持依法治湖、改變環湖發展格局、持續抓好滇池、陽宗海保護治理等重點任務推進情況進行詳細介紹。

“退”“轉”“減”“收” 滇池流域蔬菜花卉實現高標準設施化

昆明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桂圓介紹,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呈貢區、晉寧區6個區滇池流域內耕地面積42。65萬畝,佔全市7。3%,鄉村人口29。8萬人、佔全市17。33%,蔬菜種植面積約12。32萬畝、佔全市26%;共有蔬菜種植大棚9。58萬畝,佔全市32。7%。花卉種植面積8。85萬畝、佔全市24%。共有花卉種植大棚6。32萬畝,佔全市34。74%,其餘的21。48萬畝面積,主要種植玉米、薯類、豆類、水稻等農作物(含:玉米14萬畝、薯類3。9萬畝,豆類2萬畝、水稻0。3萬畝,其餘糧食作物1。28萬畝)。化肥(折純)、農藥使用量37690。4噸、1126噸,佔全市21%、30%。

“十三五”期間,昆明市加快農業綠色轉型,大力推廣噴滴灌、基質栽培、水肥一體等綠色種植方式,提升改造花卉綠色種植面積7000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3000畝,流域內蔬菜節水灌溉面積覆蓋率達80%以上;累計實施推廣測土配方示範技術224萬畝,水肥一體化1。27萬畝,病蟲害綠色防控農藥減量技術示範面積5。13萬畝,輻射應用42萬畝;推動資源迴圈使用,在滇池流域及補水區實施了10個農灌用水迴圈利用試點示範專案,覆蓋耕地面積4萬餘畝;加強農田廢棄物處置,每年約30萬噸蔬菜廢棄物基本實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推進糞汙綜合利用,滇池流域劃定禁養區面積2457。25平方千米、佔全市49。7%,畜禽糞汙利用率達98。22%。

農田治汙、湖泊革命……滇池生態建設力度持續升級

記者一行來到馬金鋪街道參觀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建設專案。據介紹,專案主體含1座生態塘和8條5025m農灌溝渠。其中,生態塘總佔地約5422。86㎡ (約8。13畝),常水位蓄水深度為2m,常水位蓄水水量為4905。1m³。兩個進水口一個設置於南衝河左所機械閘上游,另一個設置於提灌溝。農業面源汙染、農田尾水由水管進入生態塘,透過閥門的啟閉控制進水或停止進水,管道進水口設定人工格柵攔截垃圾、浮渣及洪水期大量的泥沙。

此外,農田尾水、農田面源汙染漫流進入生態塘後經過水生植物的呼吸代謝作用得到一定的淨化。生態塘1段、2段種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透過生物過程遷移轉化,包括植物吸收、自然降解、微生物降解、底質吸附、生物同化作用等實現水質淨化。

值得一提的是,透過生態溝渠的汙染物攔截和生態塘的水質淨化,片區水體系統實現了整體迴圈,形成大面積連片農田面源汙染控制區,專案覆蓋範圍內,除極端天氣(強降雨、大暴雨)外,基本實現農灌尾水全收集、全回用。

“十四五”期間,透過“退”“轉”“減”“收”等主要措施,滇池流域的花卉、蔬菜要全部實現設施化,生產綠色有機高檔產品,解決農業面源汙染問題。到2025年底,滇池流域蔬菜花卉種植全部實現高標準設施化,並在有機化、數字化水平上有較大提升,農業面源汙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滇池流域建成全省綠色農業發展先行區、示範區。

農田治汙、湖泊革命……滇池生態建設力度持續升級

423.32畝新建溼地再現大美西山 滇池保護有法可依治理升級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副局長李應書介紹,近年來,昆明市全力推進滇池保護治理相關規劃編制及執法監管,制定“革命性舉措”全面提速滇池保護治理具體行動策略。今年1-7月,共出動執法人員2980人次,巡查入湖河道(支溝)276條次,查處舉報126件,查處案件138件,立案66件,處罰金額107萬元;對滇池一級保護區湖濱帶、溼地進行執法監管260次,依法責令拆除構(建)築物2476。24平方米。

同時,協調推進《雲南省滇池保護條例》修訂及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對涉及滇池保護的水環境治理、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規劃、農業面源治理等方面現行有效的制度規定開展全面覆盤,初步梳理出126項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地方標準、規範性檔案,形成《滇池保護治理相關法規、規章、政策檔案清單》。其中11項需修訂,11項到期廢止。下步將按照“誰起草,誰負責;誰實施,誰負責”的原則,對清單中需修訂的檔案按程式及時啟動修訂工作。

農田治汙、湖泊革命……滇池生態建設力度持續升級

在呈貢區斗南溼地,記者發現匠心獨運的設計讓溼地重現往日美景,成為市民眺望西山風景區的絕佳位置。溼地完整保留了柳堤的歷史原貌,全長2公里的柳堤環繞滇池,傳承昆明記憶。園區內還建有慢行步道6。8公里、觀鳥屋、觀景平臺,為市民提供了親近自然、親水、近水空間。

“為最大程度保護生態系統,我們將保留園內未開發的荒地、水域,為候鳥營造遷徙棲息環境。在滇池湖濱各生態溼地中,斗南溼地庫容達到13萬方,將上游洛龍河水質淨化廠處理達到一級A標的尾水約6萬方引入溼地,透過溼地淨化3-5天后以優於地表Ⅳ類水質進入滇池,進一步削減入湖汙染負荷。同時,透過喬灌及溼生植物的最佳化搭配,鸊鷉、白鷺、秧雞、戴勝、斑鳩、黑水雞、紅嘴鷗等數10類候鳥成為了溼地常客。”昆明滇池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生態部生態環境工程師阮書鵬介紹,“二期專案於2020年6月啟動建設,主要是對一期溼地水系及植物配置進行提升改造,新建溼地423。32畝。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建設完成,正在進行植物管護等收尾工作。”

農田治汙、湖泊革命……滇池生態建設力度持續升級

據悉,滇池保護治理2021年主要工作任務共計實施汙水收集處理、河道綜合治理、面源汙染整治、內源汙染治理、生態系統修復、管理研究六大類103個專案。截至7月底,已完工(包括完成階段性任務)34個,正在建設40個,開展前期工作29個,完工率33。01%,開工率71。84%。

根據雲南省生態環境廳駐昆明市生態環境監測站通報的監測資料顯示,今年1-6月,滇池全湖水質為Ⅳ類,綜合營養狀態指數62。2,為中度富營養。其中,外海水質為Ⅴ類,綜合營養狀態指數62。4,為中度富營養;草海水質為Ⅳ類,綜合營養狀態指數為60。3,為中度富營養,與去年同期相比,滇池水質有所好轉。在河道水質方面,今年1-6月,35條入湖河道中,2條河道斷流,23條河道水質Ⅰ~Ⅲ類,佔69。7%,河道水質無劣Ⅴ類。

下一步,市滇池管理局將圍繞水質改善、水環境改善、水生態改善三位一體核心目標,“退、減、調、治、管”多管齊下,抓好溢流口分類綜合整治、加快河道及支流溝渠綜合整治、抓好滇池保護治理重點專案推進,嚴格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切實提高滇池保護治理成效。

山綠水清天更藍 一場“湖泊革命”陽宗海走出堅實生態步伐

浴水重生磨一劍,碩果滿掛枝,一步步走來,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陽宗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成效逐步突顯,湖體水質穩步向好,入湖汙染負荷削減量不斷提升。

農田治汙、湖泊革命……滇池生態建設力度持續升級

據介紹,“十三五”以來透過農業農村面源汙染防治、流域截汙治汙及入湖河道綜合整治等工程的實施,陽宗海入湖汙染物削減量達到CODcr 465噸、TN 128噸、TP 18噸、NH3-N 22噸,完成總量控制目標要求。同時,全面規範流域內養殖業管理,陽宗海一級保護區取締養殖,二級保護區域內4家規模養殖場已全部責令關停、搬遷。建設雙室堆漚肥池540口,完成秸杆還田14650畝,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以上;推廣農業節能減排、生態迴圈農業、水肥一體化滴灌等清潔生產實用技術,建成節水灌溉面積4500畝,陽宗海上游農業種植結構進行調整完成23788畝土地流轉,有效削減化肥施用量。

此外,流域生態建設力度不斷增強,推進退耕還林、還草、還溼工作,逐步擴大溼地面積。據悉,陽宗海流域恢復湖濱灘地1290畝(陽宗海南岸美洲黑楊種植及補植290畝,東岸柳樹種植200畝,灘塗綠化800畝),新增湖濱區生態緩衝區8000畝,在南岸建成溼地1603畝,逐步恢復湖濱溼地生態系統。

農田治汙、湖泊革命……滇池生態建設力度持續升級

陽宗海黨工委副書記張磊表示,下步工作中,陽宗海將認真落實“五字”要求,切實抓好“退、減、調、治、管”相關工作,真正以鐵腕整治推進“湖泊革命”;統籌抓好各項工作,突出河(湖)長制工作重點,加強執法監管,強化智慧湖泊建設,抓好基層黨建與河(湖)長制“雙推進”工作機制和企業河長制示範推廣;繼續開展農業農村面源汙染治理、加快區域產業結構調整、陽宗海面山綠化、區域植綠補綠、環湖生態廊道等工作,努力讓陽宗海的山變得更綠、水變得更清、天變得更藍、景變得更美。

掌上春城記者:常曦 實習生:郭宇苑

責編:張曦

編審:周健軍

終審:錢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