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2022-04-08由 咸寧日報 發表于 林業

雷竹苗什麼品種好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10月14日:小雨 氣溫16~21℃

新聞報料電話:0715—8128787

新鮮事、稀奇事、開心事、麻煩事,歡迎撥打熱線電話,我們願意和您分享,幫您跑腿。。。

屋前修竹三十畝,林下雞鵝五六群。滿目青山聳翠,耳畔鳥語蟬鳴……9月16日,記者走進崇陽縣天城鎮山下村11組,竹農萬正祥的日常,正是很多人追求的“詩與遠方”。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以前這裡全是荒山,一根雷竹都沒有。現在我守著這三四十畝竹林過日子,年純收入過10萬。”萬正祥對記者說,“我有今天的好日子,最該感謝的,是葉老闆。”萬正祥說。

“葉老闆”是誰?今年66歲、來自浙江的雷竹行家——葉瓊。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從“零”長成林

齊肩短髮,面板黝黑,瘦瘦高高……當天,記者見到葉瓊時,她正在桂花泉鎮的雷竹園裡搞撫育。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崇陽縣的黃泥土,非常適合雷竹生長。來的第一天,我就知道,能在這裡幹出名堂!”葉瓊說。

葉瓊是浙江臨安崇陽村人,從1999年來到湖北栽下第一根雷竹算起,

已紮根崇陽縣22年,是許多竹農眼中的“雷竹之母”。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年輕時的葉瓊

1999年,崇陽縣將雷竹作為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從浙江引進100多萬株種苗,開闢基地1萬畝。可缺乏栽培和管理技術,竹子種下後不見效益,縣主要領導前往浙江,決定引進雷竹技術人才。

說來也巧,浙江臨安有個崇陽村,葉瓊丈夫是當地“雷筍大王”,

摸索出了一套雷竹十字經——垂、水、土、養、防、管、攻、清、蓋、肥

,改變出筍期,大大提高了產筍量。

“我們有大面積的基地,但沒有技術,請你們去崇陽示範……”縣領導找到葉瓊家,誠懇相邀。

一番商量後,葉瓊到湖北承包竹林,其丈夫往來兩個“崇陽”進行技術指導。

剛到崇陽縣那天,葉瓊兩口子下車就抓起一把腳下的黃泥,大喜!以他們多年的經驗,這裡是種植雷竹的寶地。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他們迅速在天城鎮山下村建起實驗基地,將140畝荒蕪竹園重新開墾整理,科學管理。很快,竹林變得青翠欲滴,疏密有致,當年採收鮮筍8000多斤。第二年,葉瓊對竹園進行覆蓋,

冒出“冬天裡春筍”

,成為崇陽一大新聞。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葉瓊又動員村民開墾荒山坡地,種植新竹園,萬正祥正是受益村民之一。

為擴大面積,葉瓊又輾轉到桂花泉鎮桂花村,想帶動當地人一起種植。

“當時,路邊都是大大小小的菜園,聽說要改種雷竹,沒幾人願意。”葉瓊回憶。

為了讓大家相信雷竹是生財的“寶貝”, 她一邊和鎮村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一邊和村幹部丈量面積,兌現青苗補助費,

“跑斷了腳筋,磨破了嘴皮”

,從掘坑、種竹、支撐,到澆水、施肥、除蟲、防病,全程手把手教大家種植……

2006年,葉瓊的兒子蔣國慶帶著一幫老鄉來到崇陽。年輕的蔣國慶幹勁十足,牽頭成立崇陽長富雷竹專業合作社,將浙江經驗全部“複製”到湖北來,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村民們。

每年11月,他用穀殼、稻草等透氣性好的農業廢棄物,給雷竹林“蓋被子”,使鮮筍畝產量穩定在1。5-2噸,且株株皮薄肉嫩,口味賣形俱佳。

“賺不賺,算一算”,蔣國慶的“蓋被”技術,讓每畝雷竹淨收入迅速增至1—2萬元。村民看在眼裡,紛紛改種雷竹,僅桂花泉一個鎮,雷竹種植面積就達到1萬畝。

荒山漸漸染綠,成片成林,長成竹海。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從滯銷長為“智”銷

“產量有了,如何打通營銷渠道,走出崇陽,走向全省全國,又成了一道難題。”崇陽縣竹產業化辦公室負責人成項託回憶。

為發展雷竹產業,2003年,崇陽成立竹產業化辦公室,負責到全國各地推廣崇陽雷竹筍。成項託就是縣裡第一個去武漢市大批發市場賣筍的人。

“那時,武漢人壓根不知道雷竹筍是什麼。我們一車鮮筍擺在市場,無人問津。”成項託說。

為打破“僵局”,葉瓊乾脆帶著鍋灶到武漢白沙洲市場“現炒現賣”,免費讓人品嚐。

這樣堅持3年

,雷竹筍才成“搶手貨”,年銷量超過10萬斤。

接手母親事業後的蔣國慶,走得更遠。他與10 多戶販銷大戶聯營,建立起專門的銷售隊伍,前往成都、重慶、深圳等地開啟市場,以崇陽縣為中部樞紐,建立起“全國雷竹貿易市場”。並搭建淘寶等多個網上銷售平臺,實現崇陽雷竹“賣全國”“賣全球”。出筍高峰時節,他還每天供應30噸原料,與湖北瑞發公司合作生產清水筍、油燜筍,部分直供俄羅斯。

“我們的雷竹,除供人食用,

近幾年還成了成都大熊貓的專供食品

。”蔣國慶笑著介紹。

崇陽縣因勢利導,按照“種育並舉,擴大再生產;點面並舉,科學發展;產銷並舉,面向海內外;售制並舉,綜合利用”思路,舉全縣之力發展雷竹產業。很快,“崇陽雷竹筍”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年產值突破1億元。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從“一產”長至“六產”

山連山,竹連竹。

風吹竹湧,風止竹靜。雖是秋天,步入桂花泉“雷竹小鎮田園綜合體”,徜徉在漫山遍野、層巒疊翠的竹海,恍若置身於綠色夢幻之境——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竹文化接待中心、觀光步行道、竹樓民宿、百竹博覽園……各種人文景觀在竹林“拔地而生”。

負氧離子豐富的竹園,因4棟“地球倉”而被創造性開發:20平米空間、入住人臉識別、升降床、拉開窗簾就是竹海……

充滿鄂南風情的“長樂園”農莊裡,15道鮮、幹筍做成的“全竹宴”,吸引各地吃貨,即使1800元一桌的高價,席位也需搶訂……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竹林邊緣,一座500噸級的生鮮冷庫剛剛建成,將填補竹筍市場夏季空檔期,專案牽頭人是蔣國慶;另一側,招商而來的湖北融通食品公司,將投資2億元,建設竹筍深加工專案……

竹林深處,53歲的鄧春華正在葉瓊的基地邊打工邊學技術。“忙完家裡的農活就來這打工,每天工錢100多塊。”鄧春華是桂花泉鎮三山村人,準備來年自己承包荒山種雷竹……

這個雷竹世界裡的林林總總,直讓人目不暇接、讚不絕口。

“一產有竹種植,二產有筍加工,三產有竹旅遊,一根雷竹,推動了第六產業融合發展,撐起了強鎮富民一片天!”桂花泉鎮黨委書記黃震感慨。

“雷竹小鎮”於2018年啟動,縣政府牽頭成立綠投公司,投入2億多元建設。建成後的基地先交予浙江竹農撫育,受益後實行分紅,20年後再返給當地村民經營。目前,該鎮雷竹種植戶有上千戶,戶均收入4萬餘元,隨著產業鏈加粗加長,將有更多村民獲益。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浙江與湖北“兩個崇陽”的友誼也愈加深厚。這些年,在葉瓊一家帶動下,相繼有60多戶、100多名浙江人到崇陽縣承包基地種植雷竹,

全縣雷竹面積突破4萬畝

蔣國慶並不滿足,他笑著對記者說:“我們正在與武漢的高校合作,攻關竹筍保鮮技術。過不久,說不定你們在飛機、高鐵上都能吃到我們的雷竹速食產品呢!”他心裡,正在謀劃打造一個

更加宏大的雷竹產業叢集

崇陽的這一片雷竹林

從無到有

從小到大

從難到暢

越來越繁盛豐茂

也將帶給人們越來越多的欣喜與震憾!

一片竹林下,藏著咸寧“雷竹之母”的詩與遠方

全媒體記者:饒敏 馬麗婭 丁偉 特約記者:饒青才 汪佳

編輯:王馨茁

監製:向東寧

出品: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