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正泰“玩法”引發行業思考:民營企業產業鏈優勢到底在哪裡?

2022-04-08由 新浪財經 發表于 林業

英利屬於哪裡

正泰“玩法”引發行業思考:民營企業產業鏈優勢到底在哪裡?

小編說

光伏企業出售電站的根源在於資金緊張。光伏電站屬於重資產,需要銀行10-15年的長期融資。而一般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高,銀行貸款利率普遍超過8%,有的甚至高達12%。 “減重瘦身”轉型輕資產正成為民營光伏企業的普遍戰略,正泰集團的“玩法”並不適用於每一家光伏企業。

正泰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正泰電器近日釋出公告稱,擬2。55億元收購艾臨科51%股權;全資子公司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泰新能源”)擬1。81億元收購順風光電6個光伏電站專案公司100%股權。

從去年開始,大部分民企因資金鍊緊張、現金流受制、補貼不及時等因素,紛紛甩賣光伏電站。在此背景下,正泰的逆勢收購格外引人關注。這也再度引發行業思考:民營企業在光伏產業鏈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文丨本報記者 蘇南)

光伏電站交易頻繁

分析正泰集團的光伏業務戰略不難發現,與大部分民營光伏企業圍繞矽片、電池、元件等上游“做文章”不同,其在下游電站領域投入更多,且時有光伏電站交易的訊息曝出。

2006年,正泰集團正式進入新能源產業。2016年末,正泰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正泰電器完成對正泰新能源的收購,著力發展光伏元件及電池片製造,光伏電站領域的投資、建設、運營,及海外工程總包等業務領域。其經營模式也從低壓電器,轉型為“低壓電器+光伏新能源”雙主業,與其他企業專注於光伏行業某一個環節不同,正泰集團選擇的是全產業鏈模式。

“近兩年無論光伏政策怎麼跌宕起伏,似乎對正泰集團影響不大,不斷曝出大手筆投資的訊息。”一位業內人士稱。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7年底,正泰新能源就以5。439億元出售甘肅、寧夏地區9個光伏電站部分股權;2018年7月,正泰新能源7。03 億元收購隆基17個分散式光伏專案公司100%股權。

正泰光伏電站投資的邏輯到底是什麼?從正泰新能源總裁陸川的表態中或許能窺見一斑。“買電站、賣電站都在做。如果資產價格合適,我們先收進來,打包成自己的資產,之後有信心再賣掉。目前國有企業收購電站的回報率基本維持在7。5%左右,回報率達9%的光伏電站資產,其利潤非常可觀。”

陸川的表態或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上述業內人士的判斷:“正泰在光伏電站領域的佈局,並不以長期持有為目的。”

全產業鏈和融資優勢明顯

從全行業來看,光伏產業鏈的上游佔有大部分利潤,發展空間相對廣闊,而下游EPC等領域則利潤微薄,競爭激烈。正泰卻反其道而行之,發力下游電站領域,並取得了不錯的利潤收入。

一位熟悉正泰集團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正泰新能源可以在下游穩健前行的一個特殊優勢是,其光伏業務是一條龍型,包括光伏元件、電池片製造、電站建造、運營等。“產業鏈+運維優勢讓正泰在光伏行業中佔據上風,尤其是光伏電站運維業務,典型特點是輕資產、高資產收益率,使得正泰新能源頗具優勢。”

除了全產業鏈優勢,正泰集團敢於逆勢操作的最重要原因是“不差錢”。資料顯示,正泰電器9年來募資額約為83億元,而分紅總額則高達93。3億元,分紅遠超從股市上募集的資金總額。

“在不少光伏企業遭遇融資難之際,正泰新能源的融資成本卻普遍低於其他光伏企業。這或是受益於正泰集團在金融領域的佈局。”一位不願具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

陸川稱,目前,央企收購光伏電站要求專案進入國家補貼目錄,正泰手裡進入目錄的專案分散在不同地方。以收購順風電站交易為例,這批專案全部進入了國家補貼目錄,電費結算週期無異,專案幾乎沒有現金流壓力。“原專案資產的貸款比例較高,貸款的利息達8。5%,收購後,我們和銀行已洽談好,利率降為5%,甚至更低。”

據業內人士分析,5%的貸款利率雖比央企融資的貸款利率3%高出兩個點,但也頗具優勢。據測算,順風電站專案前三年的平均利潤約為2300萬元,前五年的平均利潤約為2600萬元,前十年的平均利潤約為3000萬元,未來資產的利潤增長空間較大。

光伏企業“減重瘦身”成趨勢

整體而言,近年來,主流光伏企業從上游向下遊電站延伸的過程並不順利。“協鑫、天合、英利等企業基本退出光伏電站開發;隆基、晶澳開發力度較差;阿特斯和東方日出開發規模小得可憐;只有晶科和正泰保持一定的開發規模。”業內人士說。

記者致電晶科電力,探尋其投資電站的戰略規劃,被告知近日公司IPO無條件過會,上市籌備階段暫時不宜披露任何資訊。

據瞭解,大量光伏企業出售電站的根源在於資金緊張。光伏電站屬於重資產,需要銀行10-15年的長期融資。而一般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高,銀行貸款利率普遍超過8%,有的甚至高達12%,即便如此,也不一定能如願獲得貸款。

“民營企業近幾年資金鍊緊張,‘減重瘦身’轉型輕資產成為戰略,預計光伏電站開發力度還會減弱。”上述業內人士認為,正泰集團的“玩法”並不適用其他光伏企業。從光伏“領跑者”電站中標企業的性質來看,2016年第二批光伏“領跑者”專案中,民營企業中標超50%;2018年第三批光伏“領跑者”專案中,民營企業僅佔23%;去年最後一批光伏“領跑者”專案中,僅有正泰、晶科兩家民營企業中標。

“眾多民營光伏企業做‘減法’,屬於主動轉型資產輕量化。”一位不願具名的水規總院專家對記者表示:“從目前光伏企業接連在上游領域擴產能來看,企業會以靈敏的嗅覺審時度勢,不排除遠期,光伏企業重新向產業鏈下游延伸的可能。”

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時璟麗看來,自2017年以來,特別是2018年和2019年,光伏行業上游擴產勢頭一直有增無減。光伏企業是否延伸至下游電站,是企業的市場行為和自主選擇,畢竟製造業投資及收益模式與電站投資及收益模式差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