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讓“植物帶你回家”,這位媽媽和7歲的女兒正在踐行這件事

2022-04-06由 廣州日報 發表于 林業

螞蟻搬的白色東西是什麼

“有點危險的事,孩子可以做嗎”“認得地裡的蔬菜有用嗎”“會稱西瓜算不算一種本領”“媽媽和孩子誰說了算”“髒兮兮的東西,能不能讓她碰”……這些問題,相信許多父母和孩子都曾經遇到過。而廣州小朋友錫安卻和媽媽一起在媽媽曾經長大的山野間、村落裡,一點一點地去尋找它們的答案。

讓“植物帶你回家”,這位媽媽和7歲的女兒正在踐行這件事

最近,她們把找尋這些答案的那些日日夜夜,以及更多還沒有答案的問題,變成了一個展覽——“植物帶你回家”,邀請大家一起來想一想,答一答。

讓“植物帶你回家”,這位媽媽和7歲的女兒正在踐行這件事

讓“植物帶你回家”,這位媽媽和7歲的女兒正在踐行這件事

讓“植物帶你回家”,這位媽媽和7歲的女兒正在踐行這件事

走進廣州圖書館的展覽現場,就好像走進了一片山野:綠色的底色鋪滿了整條展線,上面點綴著錫安和朋友們在山中、水邊、小路上探尋植物奧秘的一個又一個瞬間。20種植物標本圖樣被印在白色的T恤上,讓人驚歎它們那不事雕飾的美麗。

讓“植物帶你回家”,這位媽媽和7歲的女兒正在踐行這件事

讓“植物帶你回家”,這位媽媽和7歲的女兒正在踐行這件事

讓“植物帶你回家”,這位媽媽和7歲的女兒正在踐行這件事

讓“植物帶你回家”,這位媽媽和7歲的女兒正在踐行這件事

讓“植物帶你回家”,這位媽媽和7歲的女兒正在踐行這件事

錫安的媽媽安海波是一位大學老師。她告訴記者,2020年夏天,她帶著錫安和錫安的表姐、表哥,和外公外婆一起在浙江的一個村莊度過了暑假。這個村莊是錫安媽媽長大的地方。7歲的錫安在這個夏天回到媽媽小時候生活的環境中,彷彿兩代人的童年重疊了。孩子們“去菜園子裡摘菜,去田野裡捉青蛙、捉蜻蜓,在竹林裡野餐,在岩石上挖多肉植物,看草叢裡螞蟻搬走掉下的碎餅乾”,也“在茶園和溪水裡跳舞,在自家院子裡學著擺一個菜市場賣菜”。他們觀察植物、製作標本、繪製植物地圖,“最後還用這些標本和地圖在自己家裡的飯廳做了一個展覽。”

錫安媽媽說,其實在最初回去的時候,她並沒有想要給錫安安排這樣一個暑假。但當回到家鄉之後,看著自己曾經熟悉、但孩子們卻大感陌生的山間草木以及鄉土的生活方式,她覺得可利用這段難得的漫長時間,讓孩子們接觸一些他們未曾接觸過的東西,想一些可能未曾想過的問題。於是她開始有計劃地帶著錫安認識周邊的花草、蔬菜、瓜果,觀察那些小動物。她給幾個孩子買了一臺顯微鏡,讓他們觀察溪水、植物;還給每人配備了一個大大的標本夾,帶著他們製作植物標本。她帶著孩子們走遍了自己小時候活動的那些地方,而且盡力每一次都走不同的路線。有的時候,要在山間小路上連續走三四個小時。

兩個月的時間,孩子們攢下了300多種植物標本,她也寫下了很長的日記。每一天的日記裡,都是新鮮的故事和問題。許多故事和問題是之前未曾想過的。錫安媽媽說,這段時間除了孩子們學到了很多新東西,大人們對很多事物也有了新的感悟。比如有一天,他們一起找到了錫安外公小時候讀書的學校,“外公說,小學怎麼變小了,以前不是很大嗎?”錫安媽媽說,就算她自己,也是第一次來到外公的小學。有時候孩子們很高興地在地裡、雨中、水邊玩耍,緊張的反而是大人,怕他們弄髒了、弄溼了,或者摔到了。孩子們自由探索的靈性,究竟應當和家人的牽絆保持怎樣的“距離”?

讓“植物帶你回家”,這位媽媽和7歲的女兒正在踐行這件事

讓“植物帶你回家”,這位媽媽和7歲的女兒正在踐行這件事

讓“植物帶你回家”,這位媽媽和7歲的女兒正在踐行這件事

這些鄉土、這些“古老的事物”,究竟能教會孩子什麼呢?錫安媽媽說,或許和腳下的土地親密接觸、在太陽下健康漂亮地長大正是最珍貴的,教育的本質就是生活,是大家一起玩起來。

展覽策展人黃筱瀛說,課業無疑曾經是大部分孩子最重要的使命,也是父母放不下的心結,“可是,有許多孩子在考上大學之後,忽然失去了方向,失去了支點,變成了所謂的‘空心人’”,其實在財富日益增長的當代社會,物質的充裕並不難獲得,能不能在物質氾濫的環境為自己找到精神支點反而更加重要。即使就學習來說,課業也並非唯一形態、唯一標準。人們,特別是孩子們“透過模仿和試探性參與實現的”那些事,就如洗澡、洗衣服、做飯等,一樣很重要,“這種學習應該如一個嬰兒如何去應對一個屋子裡的物質世界,如一個孩子在叢林裡學著尋找不同漿果。”

錫安媽媽說,以後如果條件允許,還會和錫安一起,跟著植物回家。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卜松竹

圖/主辦方提供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謝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