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2022-03-31由 文錦匯 發表于 林業

江西吉安有什麼茶

銀圓是清末民國時期的主要貨幣。貴金屬(金、銀)出現後,具有兩項功能,一是裝飾品,二是貨幣,並很快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深受人們歡迎。歷代貨幣都有貶值和廢棄的惡果,唯獨金、銀幣沒有。一是金、銀世界各國通用,二是歷朝都在使用,即便是改朝換代,金、銀貨幣也還在使用。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今天,銀幣價格一路走高,成為投機者牟取暴利的目標。但收藏要慎之又慎,市面出現的四代銀圓相當逼真,特別是江西遂川所鑄銀圓,可以達到以假亂真。因為諸多銀幣只有樣幣,沒有流通,部分銀幣鑄量稀少,出爐後就成為譽品,人們嚮往的雙龍圓就是今天可遇而不可求的譽品。只要是銀子鑄造的假幣目前市場價都在200元以上。據史料記載,銀圓從出爐後就有人仿造,特別是珍稀幣,如雙龍圓,江西遂川在解放初期就有大量鑄造。而鎳幣半圓,目前市場幾乎99%是假幣,並且價格都在千元以上。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人們最常見的是袁大頭(含三、八、九、十年)銀圓,從1915年開鑄至1950年,鑄造近35年,大約10億枚。據考證,八年袁像銀圓有9種,九年也是9種,十年的有12種。這幾種銀圓,史料已刊載版式共計有82種,裡面還不包括現在常見且數量龐大的後鑄版三年銀圓。後鑄的目前已發現52種,版式差別小部分在編號後用英文字母作區分。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要了解銀圓,首先要知道銀圓的紀值換算重量。銀圓庫平一兩(37。31克)、庫平七錢二分(26。86克)、庫平三錢六分(13。43克)、庫平一 錢四分四釐(5。37克)、庫平七分二釐(2。69克)、庫平三分六釐(1。34克)。銀錠有五十兩(1862克)、十兩(372。4克)等。另外,從初鑄銀圓邊齒講,民國3年銀圓內邊齒有101個、小齒有100個。北洋龍正面內邊齒有155個、背面邊齒有165個、內珠圈有146點等都必須掌握。孫中山頭像銀圓齒邊呈小三角形,兩邊不出頭,並且底小口大,呈梯形。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今天收藏已成為一門時尚,受輿論宣傳和利益驅動,人們開始收藏各種銀圓,因而銀圓鑄造背景和真假就成為收藏者和銀圓愛好者研究的課題。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錢幣愛好者分不清銀、鋁、錫、銅、鋼。這五種原料中,密度最大的是銀,假銀圓是有錫、銅、鋼合鑄而成,市面多見,最好的假銀圓是用工業銀鑄造。舊版圓是指含銀量在88%以上的合金硬幣,質軟,硬度略高於黃金,密度10。94克/立方厘米,化學性質也很穩定,經強壓、精修,質感強,感觀凸凹,稜角分明,邊齒、珠圈多暗記。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銀圓的發展歷程,映襯著中國晚清貨幣政策的進與退,貨幣的改制顛簸,記錄下一段重要而艱辛的歷史。要了解這段造幣史,首先 要從造幣廠的變遷談起,只有這樣,才可以理解銀圓的歷史價值,才會對不同種類的銀圓、成色、紋飾、邊齒、防偽特徵有深刻理解。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1866年,清政府在天津設立機器製造局,由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等人創辦,1867年開始生產西式槍炮。據《中國通史》記載,這裡是當時清政府一處十分保密的兵工廠。1887年,即光緒十三年,受兩廣總督張之洞建議購置外商機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率先在其建立的天津機器製造局內設立“寶津局”鼓鑄制幣。其機器裝置一部分是從北洋機器局(原生產火藥為主的東局)遷移而來,另一部分是1888年從英國格林活鐵廠購買的造幣機器,這段時間鑄造的主要是機制銅錢。在此之前,清中期,外國銀圓已在中國陸續流通,如美國、英國、日本、荷蘭、西班牙、墨西哥等國家鑄造的銀圓今天市面不難見到。因以上原因,造成清廷貨幣混亂,白銀外流,銀價急劇上漲。為了緩解經濟蕭條,增加流通,也為幣制改革之需要,李鴻章等才籌建鑄幣廠。但是這一過程頗為坎坷,主要是受到保守派的抵制,造幣廠的發展非常緩慢。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1895年,即光緒二十一年,清政府下令各省仿製銀圓,當時的北洋大臣王文韶令北洋機器局試鑄銀圓。這一年,北洋機器局利用之前製造銅錢的機器進行改造,鑄有兩角、一角、半形三種小銀圓。後來增購了一元和五角的印花機器,而後又從國外購置了壓片、製坯等裝置,於光緒二十二年開始正式試鑄銀圓。1896年7月,北洋機器局試鑄出了一套五種幣值的銀圓,分別為二十二年一元、五角、二角、一角和五分,主幣為一元。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國際貿易銀圓(世界貿易中不受排斥的銀圓)含銀量為88%-91%,直徑通常為39毫米,厚為2。4毫米,重26。86克以上。因此中國一元型銀圓,常書作庫平七錢二分(清制七錢二分為26。86克,一元)。一元型銀圓即使有輕微磨損,也不低於26。5克,厚度不大於2。6毫米。銀圓看似簡單,但每種銀圓的邊沿都鑄有防偽標識,到目前為止,市場上假銀圓還沒有真正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亂真只是針對外行而言。

據史料記載,光緒二十二年北洋機器局造一元銀幣數量較少,屬於罕見品。北洋22年龍洋是中國銀圓鑄造史上的里程碑,銀圓龍紋比較複雜,漢、滿文相間,也反映了設計方案權衡歷史的意義。銀圓的誕生,是歷史的呼喚,也是時代變遷的需要。

北洋總局改北洋造25年、26年、29年、31年、33年、34年版銀圓,龍紋圖案特徵自成體系。細分北洋25年、26年與其他多處有別。

北洋25年造銀圓,仿照廣東、湖北各省的鑄幣模式,重新設計鑄造,其成色好,被各省所接受,流通於全國。但北洋26年造銀圓比較稀少。1900年7月,八國聯軍入侵天津,北洋機器局遭到了毀滅性破壞,具有現代生產能力的造幣廠毀於八國聯軍炮火。

北洋34年銀圓,有些收藏者在研究時發現,每枚都有誤差,難以理解。這主要是對北洋34年版別的劃分缺乏歷史知識。下面以出土的北洋34年銀圓為例進行分析。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北洋34年初鑄品邊齒有兩種:一是橄欖齒邊,二是直邊。關於北洋龍暗記的演變和發展從北洋29年銀圓就已開始,以後又有幾次變更。暗記是辨別真偽的重要特徵,為了闡述北洋34年短尾龍銀圓的暗記特徵,透過以下實物介紹這些暗記的特徵。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北洋龍的暗記共有4處:1號暗記(綠色圈內)位於洋字右側的下方,那顆內珠要比左右的兩個矮一些;2號暗記(紅色圈內)位於北字左側的下方;3號暗記(黃色圈內)位於北字右側 的下方;4號暗記(粉色圈內)位於平字的正上方。2、3、4號暗記的特點是明顯扁小,很容易區分。

1號暗記並不是北洋34年銀圓的獨有暗記,其最早出現在北洋29年銀圓。

北洋26年銀圓並無此特徵,北洋29年銀圓之後的所有龍均具備此特徵。2號暗記最早誕生於北洋33年龍,29年改33年時增加了此暗記。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北洋33年銀圓之後是北洋34年銀圓小字版,從北洋33年到北洋34年小字版的過程中,增加了兩處暗記,即3號和4號暗記(注:小字版的4號暗記不如短尾龍那樣鮮明,但依然與北洋33年銀圓等明顯不同)。

再之後就是著名的北洋34年長尾龍。此版龍只具備1號暗記,其他暗記全無。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北洋34年短尾龍具備北洋龍的全部暗記。北洋34年長尾配短雲,長尾短雲具備短尾龍的全部暗記。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北洋寬邊大直徑版,其直徑均為39。5毫米左右,普通北洋龍則為39毫米。該版內邊寬大,鑄造精美,顯得非常大氣。另外左上龍爪處雲朵呈分開狀。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長尾短雲並不是普通長尾龍的簡單修模,而是改版,字型與普通長尾龍大不一樣。龍面除短雲外,龍眼、內齒與普通長尾龍也不一樣,屬於獨立作品。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龍尾和雲朵經修模後形成了短尾短雲。隨著龍洋的不斷上漲,對版式的要求越來越嚴謹。如瘦龍由於模具磨損,龍身部分沒有打全,便形成了瘦龍的樣子。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長尾龍包括初版、開雲版;短尾龍包括短尾龍和長尾短雲;小字版為早期修模版,長尾龍為中期鑄造量最大,短尾龍是民國時期鑄造。仔細對比34年龍圓有兩處重要的修模暗記,如下圖所示: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以上三種暗記透過比較很清楚,圖a是弧角形暗記;圖b是弧形暗記;圖c是階梯形暗記。

另外還有以下幾種版式,如下圖: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北洋33年銀圓可以分為大卷3、小卷3、過渡版類、名譽品版等版別。從下圖可以看出,3是矮小且深卷的,英文字母HSU中的S也是小的,龍眼基本都是凹眼龍,和大卷3一對比,就一目瞭然了。該版的存世量明顯比大卷3少,其價值也高於大卷3,是收藏北洋33年系列銀圓必備的主版。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北洋33年銀圓最常見的是大卷3, 存世量最大。3字高大,腰部常有斷開的現象,S明顯比H和U都大。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北洋33年銀圓的大名譽品就是珠圈龍。所謂珠圈龍,是指內齒是以圓圈的形式存在的,又分為全珠圈龍和半珠圈龍。顧名思義,全珠圈龍的全周內齒都是明顯獨立的圓圈,半珠圈龍則是一半圓圈內齒一半普通內齒。全珠圈龍顯然更加珍貴更加難得,也由此成為了北洋33年銀圓的龍頭老大。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據史料記載,其他年代龍形是以北洋25年龍形為基礎進行不斷修模而成的,故北洋25年龍形具有創新意義。

北洋25年龍圓火焰是分版線索,龍形和雲朵作為輔助。一是曲火焰,是指北洋25年火焰的彎曲程度很大。北洋25年共有七根火焰,中間的那根最長,對於曲火焰版別來說,中間火焰的彎曲程度最明顯,這與其他的版別是完全不同的,曲火焰是北洋25年的知名版別。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火焰的特徵一是較為彎曲,二是火焰彎曲處有一個針形暗記,叫“火裡藏針”。類似於“江南壬寅”火焰藏珠。

另外還有大直頭、大火焰和彎頭大火焰。直頭大火焰,火焰大而且長,基本和鬍鬚相接。彎頭大火焰,彎頭是指中間最長的那個火焰,靠近龍鬍鬚的地方是向左彎曲。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北洋25年銀圓的常規版也是常見的新龍小火焰版。老龍天庭飽滿,新龍英俊消瘦。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綠色圈內,老龍龍角左側的兩根龍鬚連在一起,新龍是分開的。粉色圈內,老龍舌頭寬大,向左傾斜與牙齒相連,新龍舌頭窄小端正。北洋26年龍形是典型的新龍。

船雲版和錘雲版是按龍珠右側雲朵來區分的。錘雲龍更加深峻精美,火珠右邊雲朵呈錘子形態,稱為錘雲,錘雲是一次主動修模的產物。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北洋26年銀圓存世量較少,因此版別並不豐富。“6”字非常肥厚,與“2”字並不匹配。除“6”以外,其他部“6”字的變化分均與北洋25年完全相同。

北洋29年銀圓修模版比較特殊,既有漢字的,也有數字的。一是“9”的修模,二是折金,三是G後點和G後無點。

首先談“9”。“9”的起筆和未筆呈內卷狀,“2”的末筆未提勾。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還有“9”腰身傾斜,末筆內卷,起筆正常書寫。“2”末筆有提勾。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折金是北洋29年銀圓劃分版別的傳統方式,具體分大折金和小折金。所謂折金是指“錢”字左半部最下一筆,如果起筆有回折現象,則稱為折金版。如圖a、b雙摺金(點筆和折筆均有挑筆現象)。G後有點,也是常見主版之一,如圖c。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區分各種版別,主要是區分大字版、小字版。區分主要在四點:一看龍頭,二看暗記,三看內齒,四看細節。大字版的龍頭向上突起,呈現高額的狀態,眉毛和眼睛立體感強,而小字版相反。內齒是鑑別新舊銀圓的主要依據。大字版和小字版截然不同,大字版的內齒是矩形的長城內齒狀,而小字版的內齒是粗糙的尖三角狀。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因銀圓是用鋼模壓制而成,故影象清晰,畫面生動,凹凸起伏,平滑有度,立體強,線條細膩,底面與突起的部分光潔。多數銀圓因流通使用有明顯磨損痕跡,但地張一般猶如鏡面,不但沒有顆粒狀而且也不存在氣孔。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常見的銀圓鑑別訣竅是:“袁世凱”像銀圓主要看邊齒,髮絲不是很深但可以分清,髮絲過粗或影象浮腫就有問題。“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邊齒精整、深奧,用放大鏡觀測,猶如“W”。“孫中山”像船洋幣面凹陷很深,且背面船帆外圍可隱約見到一圓弧,與紙幣的水印相似,這是因為正面頭像穿透幣肉所致。

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銀圓的真假鑑別

無論哪一種銀圓,邊齒都有“老打”,所謂老打,就是邊齒上沒有打磨乾淨的刀痕。另外,老圓發青,用手觸控很光滑,凹凸感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