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走進《誡子書》,走進諸葛亮的修身治家之道

2022-03-31由 王老師同步課堂 發表于 林業

逐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是什麼意思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大家好,歡迎來到王老師同步課堂,我是王老師。點關注,不迷路,一起來吧。

走進《誡子書》,走進諸葛亮的修身治家之道

諸葛亮(

181-234

),

字孔明,琅琊陽都人。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後代封建統治者推為忠君的典型。著有《諸葛亮集》。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學習一下他的修身治家之道吧。

走進《誡子書》,走進諸葛亮的修身治家之道

一、題目解說:

(1)誡,告誡、勸勉之意。

子,一般認為是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

書,書信。

(2)戒子書,即作者諸葛亮寫給兒子,旨在告誡,勸勉兒子的一封家書。題目表明文章的內容是諸葛亮對兒子的殷殷教誨,這也是他自己學習修養經驗的結晶,修身治家之道的概括。

(3)本文選自《諸葛亮集·文集》,文章雖不足百字,卻把修身治學的大道理談得透徹深刻,許多語句流傳久遠。

二、課文解讀: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譯

作: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專一來修養身心,以節儉來培養品德。

“君子之行”

這是一種高標準的道德規範。

“靜以修身”

強調寧靜專一對個人品德修養的重要作用。

“儉以養德”

強調物質生活的低要求,對個人品德修養的關鍵性作用。

走進《誡子書》,走進諸葛亮的修身治家之道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譯作:不能淡泊自守,就無法明確志向,不能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走進《誡子書》,走進諸葛亮的修身治家之道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譯作: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源於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不立志就無法學有所成。

走進《誡子書》,走進諸葛亮的修身治家之道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譯作: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

走進《誡子書》,走進諸葛亮的修身治家之道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作:年紀隨同時光而極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喪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陋室,那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走進《誡子書》,走進諸葛亮的修身治家之道

三、中心思想:

本文勸勉兒子勤學勵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近“淫慢”“險躁”,在生活中勤儉節約並珍惜時間,字裡行間滲透著諸葛亮對兒子的殷切期望。

走進《誡子書》,走進諸葛亮的修身治家之道

四、寫作特點:

思路明晰,邏輯謹嚴。

五、問題探究:

(1)

真題再現:

走進《誡子書》,走進諸葛亮的修身治家之道

(2)怎樣理解文中的靜?

①“靜”是修身養德的基礎,“靜以修身”意為以寧靜心緒來涵養德行,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

②“靜”是學習的前提。指的是一種摒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的精神狀態。在這種狀態中可以心無旁騖的學習,可以靜靜的沉思,可以安靜的反思自己的所為。

(3)諸葛亮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需要具備幾個條件:

一立志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二學習“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三惜時“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走進《誡子書》,走進諸葛亮的修身治家之道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現實生活中充滿了誘惑,我們不可隨波逐流。迷失方向。這是諸葛亮告誡兒子的,但對於後人,我們也有警示的作用。聰明的,我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