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平補陰陽的第一果--山茱萸

2021-06-20由 股市小課堂 發表于 林業

山茱萸什麼人不能吃

平補陰陽的第一果--山茱萸

山茱萸名稱來歷:茱萸,又名越椒,艾子,

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在辣椒傳入中國前,是川菜辣味香料的主要來源之一。四川古人稱其為艾子。至明代中葉時,食茱萸已成為四川食物中廣泛使用的調味品。

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

。 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藥。按中國古人的習慣,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著茱萸的布袋,古時稱茱萸囊,以示對親朋好友的懷念。

相關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在河南地域連綿的伏牛山下,住著一戶貧寒的人家,父親早已去世,只拋下母女倆相依為命、苦度光陰。誰能想到,屋漏偏遭連夜雨,母親腰膝疼痛、 全身虛脫,一病不起,臥在床上。十六歲的乖巧女兒珠玉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到處求醫問藥,也不能使孃的身子好起來。

本來就家徒四壁、無所依靠,哪裡經得起 折騰了?於是就每天揹著竹簍上伏牛山採藥,回家煎熬了一罐罐的藥湯,可就是不見效,她的娘仍舊不能康復。有一天晚上,珠玉和娘正在家裡烙玉米餅,門外一個遍體鱗傷的穿著破袈裟的老和尚正跌坐在地上奄奄一息,痛苦地呻吟著,珠玉娘是個大善人,見此情景,催女兒快 快把方丈迎進家門,倒了熱水給他喝,又拿了玉米餅給他吃。

片刻間,老和尚慢慢恢復了原氣,站起身道了謝要告別,剛走出門不遠,又踅回來,把身上的那件破袈 裟脫下,對珠玉娘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啊!我也沒有什麼好答謝你們母女倆救命之恩的,就留下這件袈裟表示謝意吧。珠玉娘見此連忙推脫:哪能呢,你一個出家人也不容易,沒有了袈裟成什麼呀?何況我們家留著袈裟也沒有用的,不要不要。

老和尚說:我看你也病得不輕,讓你女兒明早到伏牛山上把這袈裟對著太陽揮一揮,就會找到治你病的草藥了。說完,老和尚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第二天,小珠玉果真帶著老和尚的破袈裟上山了。晨露剛剛散去,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珠玉拿著袈裟迎著萬丈霞光揮了揮,哎呀!滿山的紅果,橢圓形的,鮮豔欲 滴,莫非這就是老方丈說能治好娘病的草藥吧?珠玉採了一大簍紅果子回到家,試著給娘吃,不幾天,珠玉娘腰也不酸膝也不疼了,渾身有精神了,真是奇了!…… 人們一傳十、十傳百,照此方法,與珠玉娘患有同樣病的人一個個都好康復了。

後來,人們為了記住珠玉的一片孝心,就把這味草藥定名為“山茱萸”。山茱萸,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別名棗皮,萸肉等,主要生長在長江與黃河中上游流域之間;“大補藥材,以果肉入藥,具有補益肝腎,澀精斂汗之功 效,主治腰膝痠痛,耳鳴眩暈,陽痿遺精,小便頻數,神經衰弱等。

戰國時期趙王有頸椎病,一位山民進貢一種叫山萸的紅色小果,誰知趙王見了大怒,說山民把俗物當貢品是對他的不敬,命人將山民重重杖責。

三年後 的一天,趙王舊病復發頸痛難忍受,一位姓朱的御醫用又黑又幹的東西煎湯給趙王內服,果核做枕頭用。趙王病癒後問朱御醫,你給我用的是什麼靈丹妙藥,朱御醫 回答:就是三年前山民進貢的山萸果,趙王若堅持用山茱萸果做成的枕頭,不但可治癒頸椎疼痛,還可安神健腦、清熱明目,趙王聽後大喜,令大種山萸。趙王為表 彰朱御醫的功績,就將山萸更名為山朱萸,後來人們將山朱萸寫成現在的山茱萸。

古人把茱萸作為祭祀、佩飾、藥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風俗。晉代葛洪《

西京雜記

》中就記載,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於每年九月九日,頭插茱萸,飲菊花酒,食蓬餌,出遊歡宴。儲光羲《登戲馬臺作》:天門神武樹元勳,九日茱萸饗六軍。記載了南朝宋武帝劉裕,把山茱萸作為犒賞全軍的獎品。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明年此會知誰在,醉把茱萸仔細看。王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種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種是芸香科植物吳茱萸,因為產於吳地今江浙一帶,質量最好,因而得名,也叫越椒或艾子,為“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的重要成分之一。

山茱萸別名:肉萸、棗皮、藥棗、山萸肉等。是我國傳統中藥材,以去核後的果肉入藥。食茱萸,一種芸香科落葉喬木食茱萸,自古以來食茱萸就是藥食兼用的本草。

《本草綱目》記,

食茱萸味辛而苦

,八月採,搗濾取汁,入石灰攪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油。味辛辣,入食物中用。《中國藥典》要求。不同產地的山茱萸中莫諾苷含量有差異,平均在0。886%~1。0875%之間變化,其中以河南南陽產的山茱萸含量最高為1。14%,南陽,這裡人傑地靈,被後人尊為“醫聖”的大醫學家張仲景就出生在這裡。六味地黃丸的處方由《金匱要略》中的金匱腎氣丸方劑衍化而成,而其中所用的藥材之一山茱萸就產在南陽。

山萸肉∶味酸性溫。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固澀滑脫

。因得木氣最濃,收澀之中兼具條暢之性,故又通利九竅,流通血脈,治肝虛自汗,肝虛脅疼腰疼,肝虛內風萌動,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與他酸斂之藥不同,是以《神農本草經》謂其逐寒溼痺也。一人年四十餘,外感痰喘,愚為治癒。

但脈浮力微,按之即無。愚曰∶“脈象無根,當服峻補之劑,以防意外之變。”病家謂病患從來不受補藥,服之則發狂疾,峻補之藥,實不敢用。既畏補藥如是,備用亦可。”病家根據愚言。遲半日忽發喘逆,又似無氣以息,汗出遍體,四肢逆冷,身軀後挺,危在頃刻。急用淨萸肉四兩,武火煎一沸,即飲下,汗與喘皆微止。又添水再煎數沸飲下,病又見愈。復添水將原渣煎透飲下,遂汗止喘定,四肢之厥逆亦回。

鄰村李××,年二十餘,素傷煙色,偶感風寒,醫者用表散藥數劑治癒。間日,忽遍身冷汗,心怔忡異常,自言氣息將斷,急求為調治。診其脈浮弱無根,左右皆然。愚曰∶此證雖危易治,得萸肉數兩,可保無虞。急取淨萸肉四兩,四兩,人參五錢。先用萸肉二兩煎數沸,急服之,心定汗止,氣亦接續,又將人參切作小塊,用所餘萸肉煎濃湯,送下病若失。

一人年四十八,大汗淋漓,數日不止,衾褥皆溼,勢近垂危,詢方於愚。俾用淨萸肉二兩,煎湯飲之,汗遂止。翌晨,迎愚診視,其脈沉遲細弱,而右部之沉細尤甚,雖無大汗,遍體猶溼。疑其胸中大氣下陷,詢之,果覺胸中氣不上升,有類巨石相壓,乃恍悟前次之大汗淋漓,實系大氣陷後,衛氣無所統攝而外洩也,遂用生黃一兩,萸肉、知母各三錢,一劑胸次豁然,汗亦盡止,又服數劑以善其後。

奉天友人田××妻,年五十餘,素有心疼證,屢服理氣活血之藥,未能除根。一日反覆甚劇,服藥數劑,病未輕減。田××見既濟湯後,載有張××所治心疼醫案,心有會悟,遂用其方加沒藥、五靈脂各數錢,連服數劑全愈,至此二年,未嘗反覆。由是觀之,萸肉誠得木氣最濃,故味雖酸斂,而性仍條暢,凡肝氣因虛不能條暢而作疼者,服之皆可奏效也。

山萸肉之性,又善治內部血管,或肺絡破裂,以致咳血吐血久不愈者

(補絡補管湯下載有醫案宜參觀)。

山萸肉之性,又善熄內風

。族家嫂,產後十餘日,周身汗出不止,且四肢發搐,此因汗出過多而內風動也。急用淨萸肉、生山藥各二兩,俾煎湯服之,兩劑愈。

至外感之邪不淨而出汗者,亦可重用山萸肉以斂之。邑張××之子,年十八九,因傷寒服表藥太過,汗出不止,心中怔忡,脈洪數不實,大便數日未行。為疏方,用淨萸肉、生山藥、生石膏各一兩,知母、生龍骨、生牡蠣各六錢,甘草二錢,煎服兩劑全愈。

門生萬××,曾治一壯年男子,因屢經惱怒之餘,腹中常常作疼。他醫用通氣、活血、消食、祛寒之藥,皆不效。診其脈左關微弱,知系怒久傷肝,肝虛不能疏洩也。遂用淨萸肉二兩,佐以當歸、丹參、柏子仁各數錢,連服數劑,腹疼遂愈。後凡遇此等證,投以此方皆效。

山茱萸之核原不可入藥,以其能令人小便不利也

。而僻處藥坊所賣山茱萸,往往核與肉參半,甚或核多於肉。即方中註明去淨核,亦多不為去,誤人甚矣。斯編重用山茱萸治險證之處甚多。凡用時愚必自加檢點,或說給病家檢點,務要將核去淨,而其分量還足,然後不至誤事。又山萸肉之功用,長於救脫,而所以能固脫者,因其味之甚酸,然間有嘗之微有酸味者,此等萸肉實不堪用。用以治險證者,必須嘗其味極酸者然後用之,方能立建奇效。

(非專業人士,最好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