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大明版“1942”:寧遠之戰錢,遼東明軍的大潰敗!

2022-03-11由 迷世小書生 發表于 林業

遼東寧遠是哪裡

雖然之前我總在強調一點“明軍的戰鬥力並沒有那麼糟糕”但實際上只要把寧遠之戰之前的遼東戰事稍微捋一捋,整個遼東戰局如同糞土之牆,被後金多踹上幾腳,就立刻搖搖晃晃。薩爾滸、開鐵、遼陽、瀋陽幾次大戰之後,遼東戰局崩潰之慘簡直堪比後來的1942還要1942。

大明版“1942”:寧遠之戰錢,遼東明軍的大潰敗!

後金的大屠殺讓遼東損失慘重。

首先必須強調一點,努爾哈赤掀起叛亂,建立了後金,並不僅僅是一場民族性的戰爭,更是一場區域性的動亂,尤其是在遼東的幾次大戰之後,大量的女真人,蒙古人和漢人(有些甚至就是成建制的明軍)投靠後金勢力,所以說努爾哈赤能夠擁有比以往的蒙古和女真勢力更為強大的武裝力量,熊廷弼在給朝廷的奏摺中說“今賊改元僭號,已並有兩關、灰扒、魚皮、烏喇、惡古裡、弓知介、何伊難一帶海東諸國兵眾,又令降將李永芳等收集三路、開、鐵降兵萬人,計兵以近十萬,強播數倍。”再比如“壬辰:登州防海副總兵沈有容遣都司嚴正中等剌船六十餘,往各島偵探夷情,各島皆有叛將率兵為奴拒守,每逼逐避虜男婦登岸,擄掠姦淫。”云云

大明版“1942”:寧遠之戰錢,遼東明軍的大潰敗!

天啟皇帝。

《滿文老檔》中,努爾哈赤時期也屢次出現參將、守備這種級別的漢人將領,就比如在上一篇文章中出現的“趙參將”,此人在之後斬殺了毛文龍的勸降使者,一名曹姓都司,並將此人的首級以及其隨從上交給努爾哈赤。毫無疑問這些人原先都是明朝的軍人。除此之外還有“虜酋黃把兔、伯要子方報五萬騎屯聚邊外,而奴酋馬步六萬眾,又報擁入開原。”蒙古勢力也和後金勢力勾勾搭搭。

大明版“1942”:寧遠之戰錢,遼東明軍的大潰敗!

慘敗損失的不僅是兵力,而且還是人心。

由此不難發現和遼東地區和明朝敵對的武裝勢力,恐怕早就在十萬以上了,後金軍雖然在歷次和明朝的大戰之中也有十分嚴重的損失,但是隨戰隨補,其機動精銳兵力仍然保持在五六萬上下,而反觀明朝則是非常的慘了。前面的文章說過,薩爾滸大戰損失的兵力有四萬餘人,開原損失萬人,鐵嶺最少戰死4000人,這還是除開此起彼伏的小規模衝突,也就是說之前“而昨主客出口者僅七萬餘”的明軍,這兩戰之後已經十去七八,損失如此眾多之精兵,不要說其他的一批小的堡壘,哪怕是遼陽、瀋陽這樣的大城都已經是旦夕可破,兩個城加在一起能戰者不滿五萬“庚寅:經略遼東熊廷弼題:自奴陷北關以來,人心逾潰,瀋陽空壘,獨力難支。”

大明版“1942”:寧遠之戰錢,遼東明軍的大潰敗!

甲冑。

而在遼陽以及瀋陽失守之後,廣寧明軍的狀況也非常糟糕,遼東巡撫王化貞在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五月,上奏天啟皇帝“遼瀋既陷,河西洶洶,一無可特,徒寄命於衣帶水,必須重兵繞堪防禦。乃廣寧存城之兵不滿千人,又半系刨殘之餘,雖以大義激發,士人應者頗眾,所招殘兵亦餘萬人,然皆赤身徒手,馬匹械仗無處尋覓,其望援兵不管眼穿。今河上防兵止千人,以守百五十里之長,處處堪渡,分派不調,臣非不知各鎮所在空虛,調發最苦。”廣寧城裡只有不到千人的殘兵,外加上萬烏合之眾,其狀態更是堪憂“兵坐立泥淖中,腿皆生蛆,得升斗糧安置地上,風雨驟至,糧化為沙,鬥米價一兩二錢。臣至河上,人給一金,僅買米八升。至潰兵招兵之將,但論多寡,不論強弱,欲汰則恐不肯汰,折手斷臂,沿途向泣,所調援兵,亦有名無實。大低奴可圖者真可圖,而我兵不堪者真不堪。”

大明版“1942”:寧遠之戰錢,遼東明軍的大潰敗!

明末的軍人勢力自此逐漸抬頭。

而當廣寧之戰慘敗後,遼東明軍更是幾成瓦解之勢,廣寧戰役之後直接投降後金的明將就有參將劉世勳、遊擊孫得功、劉世功、金厲(1651年,清軍攻打舟山群島魯監國政權的主將)、閆印、高忠選、黑際盛、羅萬言、熊錦、楊可大、高鴻中、黃進、索萬全、李維龍、劉式章、王有功、劉元慶、蘇應科、嶽宗太、朱世勳共20人,而逃亡進入山海關的明軍,按照王在晉的記載是“遼兵潰人一應器仗俱拋棄關外,間有折竿薪以炊馬肉者。兵皆徒手而入,臣查點各兵或手持槍棍,多系自買,皆鉛刀不堪一割者也。”

大明版“1942”:寧遠之戰錢,遼東明軍的大潰敗!

甲冑。

軍隊一敗塗地,後金殺掠更甚,僅以遼陽一地為例“奴西據遼陽,封貯府庫,民間金錢繒綺擦取一空。分遺西虜,驅遼民聚城北,奴眾聚城南,遣三騎持赤幟傳令:自髡者貫不殺,於是河東之民無留鬢矣,家有父子五人者抽三人為兵,有三人者抽二人。”《滿文老檔》的記載則是“城內漢民自願剃髮”那可不是“自願”?不自願的不知道被殺了多少,財物不知道被搶去了多少,而《老檔》中卻記了個“自願”,實在是難以令人評價。

大明版“1942”:寧遠之戰錢,遼東明軍的大潰敗!

近30年的遼東戰爭,明朝損失慘重。

大明版“1942”:寧遠之戰錢,遼東明軍的大潰敗!

明朝援軍。

在慘烈的戰爭環境之下,生活在明朝統治下的人也不好過,明朝山西道御史畢佐周說“軍興以來援卒之欺凌訴誶,殘遼無寧宇,遼人為一恨,軍夫之破產賣兒恬累車牛,遼人為再恨;至逐娟妓而並及張、劉、田三大族,拔二百年難動之室家,遼人為益恨;至收降夷而雜處民廬,令其淫汙妻女,侵奪飲食,遼人為愈恨。”明朝援救遼東之兵所過之處無惡不作,當地的軍戶賣兒賣女,遼東當地的大戶的財產受到威脅,明朝官員收攏的“降夷”四處搶劫侮辱婦女,所以指望這些人固守遼東,那是很難的,正所謂民心喪盡,而後金一方更為恐怖,絕大多數遼民不可能,也不願意前往投靠後金(還有僥倖從後金統治去逃出來的軍民)更不可能為明朝守遼東,所以只能向關內跑。

大明版“1942”:寧遠之戰錢,遼東明軍的大潰敗!

後金八旗軍。

都司張神武前往遼東時曾經遇見“遇逃卒十餘萬西奔”很明顯,這些並不都是明朝的逃兵,整個遼東的兵力也不過七萬多,這十餘萬人應當都是打了敗仗的逃兵,逃難的百姓,十餘萬人只是約數,可以看出逃難隊伍的龐大,這就好像是電影《1942》中的逃難隊伍一樣,龐大,而且絕望。

經營了近200年的遼東,居然在不到十年的時間之內就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