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廣東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茂名化州市楊梅鎮低埇村第一書記何央:“能參與扶貧工作是我人生的最大榮幸”

2022-03-10由 嶺南24小時 發表于 林業

化州到楊梅多少公里

廣東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茂名化州市楊梅鎮低埇村第一書記何央:“能參與扶貧工作是我人生的最大榮幸”

■何央(左)上門慰問脫貧戶。

廣東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茂名化州市楊梅鎮低埇村第一書記何央:“能參與扶貧工作是我人生的最大榮幸”

■何央(右二)入戶走訪困難群眾。

廣東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茂名化州市楊梅鎮低埇村第一書記何央:“能參與扶貧工作是我人生的最大榮幸”

■何央(左二)與脫貧戶核對幫扶落實情況。

廣東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茂名化州市楊梅鎮低埇村第一書記何央:“能參與扶貧工作是我人生的最大榮幸”

■何央(左二)和特殊學校的老師一起上門輔導肢體殘疾的脫貧戶孩子。

廣東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茂名化州市楊梅鎮低埇村第一書記何央:

何央

●廣東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乒乓球中心專職黨支部書記

●茂名化州市楊梅鎮低埇村第一書記

“能到農村擔任第一書記參與扶貧工作是我人生的最大榮幸,也是人生中收穫的很大一筆財富。”

■採寫:新快報記者 農豔芳

有基層工作經驗,又對農村懷著深厚感情,所以在2016年,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乒乓球中心專職黨支部書記何央毫不猶豫地接過進駐茂名化州市楊梅鎮低埇村任第一書記的大旗。

低埇村基礎設施薄弱,何央就忙上忙下籌集資金,動員村民投入建設,村容村貌變了樣,出行難、飲水難問題徹底解決了;村裡基層黨組織渙散,何央就一面推進黨建陣地建設,一面強化村民黨員教育,培養髮展優秀青年,駐村一年,低埇村黨支部就煥發出新貌;他啟動“黨建+產業振興”模式發展村集體產業,將黨旗插到致富團隊中,盤活丟荒土地搞產業,如今每年能帶來40餘萬元的集體收入……

走過5年多的幫扶路,低埇村已從“後進”變“先進”,何央說:“能到農村擔任第一書記參與扶貧工作是我人生的最大榮幸,也是人生中收穫的很大一筆財富。”

“鄉親們不脫貧,我就不能走”

“我當場就同意了。”回憶起2016年單位領導找他談話,研究選派第一書記人選時的場景,何央坦言自己當時沒有絲毫猶豫便接下了任務。他說,自己是湛江人,而單位對口幫扶的低埇村在茂名化州市,地理位置相近,民風民情也相對熟悉;加上何央曾於1999年在梅州市扶貧,具有基層工作經驗,實為當時最合適的人選。“我生於農村,是黨員,又對農村懷有深厚感情,很願意在農村實現初心使命。”何央說。

2016年4月駐村後,何央發現群眾脫貧的意識和觀念均較薄弱,村內基礎設施亦不完善,幫扶任務艱鉅,因此,抓緊時間深入調研摸底成了他的首要工作。節假日和雙休日,他入村訪談,全面掌握低埇村的貧困人口情況、生產資源、發展潛力、攻堅難點,認真做好脫貧致富規劃。到2019年6月,省派第一批第一書記駐村期滿,何央選擇繼續留在低埇村。

他想,2020年是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組織信任他而將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這個艱鉅又光榮的任務交給他。“鄉親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不能走”。抱著這樣的樸素情懷和使命感,何央繼續留在低埇村當好第一書記,凝聚民心、發展產業。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11月,低埇村全村68戶204人建檔立卡幫扶戶提前實現脫貧。

建強支部,黨建引領產業脫貧

基層黨組織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引領力量。何央剛到低埇村時,村黨支部還是個軟弱渙散支部,黨群服務中心院子裡原有一半的泥地裡長著半人高的野草,村裡黨員們說,進服務中心大門看到滿眼野草,心就涼了半截。何央覺得,自己不僅是扶貧隊長,更是村黨支部和全村黨員的第一書記,抓好黨建工作他責無旁貸。

何央先從“野草問題”入手,他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申請,並發動鄉賢,前後投入300多萬元完善了村黨群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黨建指導站、村級黨校、講習所等場地,為提升服務黨員群眾工作質量、加強黨管幹部管理提供了基礎保障。

同時,何央主動與相關部門對接,制定黨支部整頓方案,完善低埇村黨組織執行相關制度。他注意將思想整改和組織整頓結合,累計與村“兩委”幹部、黨員、群眾談心談話69次,組織24次紀律教育專題會議,在組織生活中鼓勵黨員建言獻策,認真聽取村裡黨員對扶貧的意見與建議。慢慢的,低埇村黨員們在思想、行動、作風上有了新轉變,村黨支部於2017年摘掉軟弱渙散支部的帽子。

在這期間,何央留心挖掘培養表現突出的農村青年人才,每年主動邀請專家學者開展農村創業青年培訓班,鼓勵引導農村青年紮根農村,爭當農村奔康致富的“雙帶”型人才。今年初的村級換屆中,3名能力強的年輕人才加入了村“兩委”隊伍。

在發展村集體產業工作中,何央也十分重視發揮黨建的引領帶動作用。

“透過‘黨建+產業振興’模式,我們引入一個由20人組成的產業致富團隊,其中有5名黨員干將,由他們組成致富團隊黨小組,把黨旗插到團隊中。”何央說,目前,該黨小組已在村裡建設有70000只雞的禽畜養殖場,盤活了周邊幾千畝荒地發展種養,開展農家樂和便民生鮮超市等專案,創造了幾百個近家工作崗位,其中有100多個長期勞動崗位。而且帶動村民分散種植600多畝紅米水稻、紅薯、聖女果、嘉寶果等,每年給村裡帶來40多萬元的淨收入。

村裡的“急難愁盼”得到解決

對村民而言,農村基礎設施直接影響到日常的生產生活質量。2016年,馬安衝等10條自然村的村道全是土路,夏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村民出入十分不便。何央和有關部門研究後,決定透過“國家政策補貼一點、幫扶單位資助一點、村自籌一點”籌資,投入320多萬元進行村道硬底化改造,徹底解決了低埇村出行難的問題。

在走訪中,何央發現低埇、木強、下背垌3條自然村的村民還需從深井裡打水使用,他急在心裡,趕緊組織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透過幫扶單位出大頭、農戶出小頭的辦法籌資,給這3條村安裝了自來水,惠及450餘戶村民。如今,經過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低埇村已一改從前髒亂形象,家禽散養、垃圾亂扔等行為日漸杜絕,2020年被省農業農村廳評為“廣東省環境治理示範村”。

改善村民生活環境的同時,何央也十分重視村中孩子的教育問題。除了每年兒童節為村中的小學生贈送校服、定期邀請世界冠軍教練和體育指導員到村裡指導鼓勵學生外,他還為解決學生具體問題而奔忙。

餘華娟是村裡脫貧戶的女兒,因肢體殘疾一直無法正常上學,2016年5月何央瞭解後便與化州市特殊學校溝通,校方每週安排兩名老師上門給其上課,何央還幫她爭取到相應教育補助。另一戶脫貧戶的女兒陳秋麗,初中畢業時選錯學校,後想回家鄉就近讀中專,何央多次輾轉聯絡到各方人士,幾經周折幫助她順利轉校,極大減輕了陳家的負擔。

5年多以來,低埇村的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0增長至40多萬元,村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看到這一切,何央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編輯: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