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原則

2022-03-07由 J組長 發表于 林業

蒲葵屬於什麼屬

道路綠化作為城市設計中重要的一環,直接關係到城市的形象,透過帶狀或者塊狀的“線”性組合,使城市綠地連為一個整體,成為建築景觀、自然景觀以及各種人工景觀之間的“軟”連線。因此道路綠化越來越被重視,我國早在《漢書》中就記載:“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錐,樹以青松”, 說明二千多年前我國已有用松樹作行道樹的做法。隨著城市建設飛躍發展,城市道路也逐漸增多,便形成了各種與道路相關的綠帶。也有將行道樹、林蔭道與防護林帶共同聯成綠色走廊。

1、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首先應考慮交通安全,有效地協助組織人流的集散,同時發揮道路綠化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豐富城市景觀中的作用。現代化城市中除必備的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道、立交橋、高速公路外,有時還有濱河路、濱海路、林蔭道等。透過道路綠化,不僅美化環境,同時也避免了司機的駕車疲勞,提高安全。

1。1、城市環城快速路的植物配置

透過綠地連續性種植或樹木高度位置的變化來預示或預告道路線性的變化,引導司機安全操作;根據樹木的間距、高度與司機視線高度、前大燈照射角度的關係種植,使道路亮度逐漸變化,並防止眩光。種植寬、厚的低矮樹叢作緩衝種植,以免車體和駕駛員受到大的損傷,並且防止行人穿越。

快速公路以及一般公路的立體交叉綠地要服從交通功能,保證司機有足夠的安全視距。出入口有作為指示性的種植,轉彎處種植成行的喬木,以指引行車方向,使司機有安全感。在匝道和主次幹道匯合的順行交叉處,不易種植遮擋視線的樹木。立體交叉中的大片綠地即綠島,不允許種植過高的綠籬和大量的喬木,應以草坪為主,點綴常綠樹和花灌木,適當種植宿根花卉。

1。2、分車綠帶

指車行道之間可以綠化的分隔帶,其位於上下行機動車道之間的為中間分車綠帶;位於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或同方向機動車道之間的為兩側分車綠帶。分車綠頻寬度由道路的不同而各有差異,窄者僅lm,寬可10m餘,在隔離綠帶上的植物配植除考慮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滿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礙司機及行人的視線為原則,一般窄的分隔綠帶上僅種高度不超過70cm低矮的灌木及草皮,成枝下高較高的喬木。如低矮、修剪整齊的杜鵑花籬,早春開花如火如荼,襯在嫩綠的草坪上,既不妨礙視線,又增添景色。隨著寬度的增加,分隔綠帶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樣,可規則,也可自然。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態、線條、色彩,將常綠,落葉的喬、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低錯落、層次參差的樹叢、觀花或觀葉孤立樹、花徑、岩石小品等各種景觀,以達到四季有景。北方宿根花卉豐富,如菊花類、鳶尾類等;孔雀草、波斯菊、二月蘭等可點綴草地。還有些秋色葉樹種如紫葉李、銀杏、紫葉小壁、欒樹、五角楓、黃櫨等都可配植在分隔綠帶上。這裡需要提到的是我們無論以何種方式配置植物,都需處理好交通與植物景觀的關係。比如說在道路盡頭或者車輛拐彎處不宜配植妨礙視線的喬灌木,只能種植草坪、花卉及一些低矮灌木。

1。3、行道樹綠帶

指人行道與車行道之間種植行道樹的綠帶。其功能主要為行人蔽蔭,同時能起到美化街道、降塵、降噪減少汙染的作用。比如有綠城之稱的鄭州以及其他中部城市喜歡用冠大蔭濃的懸鈴木等。目前行道樹的配植已逐漸注意喬灌草結合,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長相結合;喬灌木與地被、草皮相結合,適當點綴草花,構成多層次的複合結構,形成當地有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觀,大大提高環境效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城市道路紅線較窄沒有車行道隔離帶的人行道綠帶中,不宜配置樹冠較大高空容易鬱閉的樹種,一旦高空樹冠鬱閉,不利於汽車尾氣的擴散。

由於城市中的各種架空電線、地下各種電纜、熱力、煤氣、有線電視電纜、雨汙水管道等造成行道樹綠帶的立地條件在城市中是最差的,綠頻寬度往往也很窄一般在1-2m又加上土質差、人為因素等導致了行道樹根系不深,容易造成風倒,所以行道樹應選擇耐修剪、抗貧瘠、根系較淺的樹種。“三分種植,七分管理”,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可在樹池上蓋上樹坑篦子,以減少人為的踐踏。

1。4、路側綠化

路側綠帶是指在道路的側方,佈設在人行道邊緣至道路紅線之間的綠帶。

從廣義上講路側綠帶也包括建築物基礎綠帶。由於綠頻寬度不一,因此,植物配植各異。路側綠帶國內常見用地綿等藤本植物作牆面垂直綠化,用直立的檜柏、珊瑚樹或女貞等植於牆前作為分隔,如綠頻寬些,則以此綠色屏障作為背景,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緣常用綠籬分隔,以防行人踐踏破壞。綠頻寬度超過10m者,也可用規則的林帶式配植或培植成花園林蔭道,例如洛陽的關林大道道路兩側的綠化頻寬度為17m,植物配置採用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植物品種多樣化,形成了較好的植物群落。這樣只有把路側綠帶和建築物的基礎綠帶統一以來才能形成和諧的道路兩側綠化景觀。

2、城市道路樹種的選擇原則

行道樹是道路綠化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首先選擇合適的樹種,樹種選擇的一般標準為:樹冠冠幅大、枝葉密;抗性強(耐貧瘠土壤、耐寒、耐旱);壽命長;深根性;病蟲害少;奶修剪;落果少或者沒有飛絮;發芽早,落葉晚。同時,樹種選擇要能體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和道路特徵。

2。1、道路樹種選擇應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以鄉土樹種為主

從當地自然植被中選擇優良的樹種,充分體現本土樹種的優良特性。對於經過長期的馴化考驗外來樹種在合適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的。

華北、西北及東北地區可用油松、華山松、紅松、樟子松、槐、臭椿、欒、刺槐、銀杏、複葉槭、柳屬、榆屬、白蠟屬、雲杉屬、樺木屬、落葉松屬等等。

華東、華中可選擇廣玉蘭、香樟、泡恫、薄殼山核桃、懸鈴木、無患子、重陽木、楓香、柳屬、銀杏、女貞、椰榆、喜樹、青桐、合歡、榆、南酸棗、櫸、枸樹、楓楊、枳、枇杷、楸樹、烏柏、鵝掌楸刺槐等。

華南可考慮香樟、大王椰子、蝴蝶果、石慄、榕屬、木菠蘿、椰子、紅花羊蹄甲、馬尾松、桉屬、銀樺、幌羅傘、木棉、蒲葵、芒果、盆架子、臺灣相思、白蘭、洋紫荊、大花紫薇、鳳凰木、木麻黃、懸鈴木、扁桃、人面子、白乾層等。

2。2、結合城市特色,優先選擇市花、市樹及骨幹樹種

如洛陽牡丹、開封菊花、成都市樹銀杏、市花芙蓉,北京市市樹為國槐和側柏。槐冠大蔭濃,適應城市立地條件,是優良的道路綠化樹種。

2。3、結合城市景觀要求進行選擇

如昆明——春城。要求有四季常青,四時花香的環境,道路樹種要體現亞熱帶景觀。採用雲南樟、銀樺常綠樹種及懸鈴木、銀杏、玉蘭樹等落葉樹種較為全面,觀花的山茶、杜鵑等。

2。4、道路各種綠帶常可配植成復層混交的群落,應要選擇一批耐蔭的小喬木及灌木

如錦熟黃楊、桅子、水桅子、杜鵑屬、竹柏、桂花、紅茴香、金銀木、小檗屬、十大功勞屬、胡枝子屬、大葉冬青、小蠟、紅背桂、大葉黃楊、枸骨、瓶蘭、九里香、棕等。

2。5、郊區公路綠帶可考慮選用一些具有經濟價值的樹種

如烏柏、楓香、楊、榆、水杉、銀杏、油桐,女貞、杜仲、白乾層等。

總之城市道路綠化植物配置是一門綜合藝術,種植配置設計得當,不僅給人以愉快的美感,同時也能提升一個城市的文化品味。所以在實際應用中要綜合考慮城市道路的環境特點,立地條件,規劃設計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態、色彩、風韻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組織,合理配置,才能充分發揮植物的生態和觀賞效果,創造多姿多彩、內容豐富的城市道路綠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