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河南農民2米深地窖編簸箕,為彎腰不敢吃太飽,一天只能編一個

2022-03-04由 鄉土河南 發表于 林業

筲箕怎麼編

河南農民2米深地窖編簸箕,為彎腰不敢吃太飽,一天只能編一個

2018年12月28日,在河南平頂山郟縣薛店鎮趙寨村,今年68歲的村民趙合理正在向來客展示他尚未編完的簸箕,由於編簸箕需要一氣呵成,所以趙師傅早晨六點鐘就下窖開始編了,一直忙到八點左右做完主要工序,上到地面吃碗早飯,然後繼續下窖勞動到中午。

河南農民2米深地窖編簸箕,為彎腰不敢吃太飽,一天只能編一個

簸箕曾經是農村常見的生產工具,幾乎每家每戶都要有一個,主要用來去除糧食中的雜質,另外逢年過節蒸饃、炸油食的時候,簸箕又變為了廚具,用來盛放這些無處存放的食物。用簸箕需要經驗,沒有經驗的新手,容易把糧食和雜質一起簸到地上。

河南農民2米深地窖編簸箕,為彎腰不敢吃太飽,一天只能編一個

這就是村民們用來編簸箕而修建的地窖,深度大約兩米,一般選在院子裡的某個角落修建,地窖有大有小,小的就夠一個人勞動,大的能容納三四個人同時在窖裡工作。以前村裡家家戶戶都有一口地窖,如今這門手藝做的人不多了,村裡一共只剩下了四五口地窖。

河南農民2米深地窖編簸箕,為彎腰不敢吃太飽,一天只能編一個

至於為什麼編簸箕一定要在地窖裡進行,趙師傅說主要是因為編簸箕需要一個潮溼的環境,這樣有利於柳條保持適度的韌性,在編制彎曲的時候不會斷裂。地窖的口上會蓋一個膠紙,人出來或者進去後馬上蓋好。

河南農民2米深地窖編簸箕,為彎腰不敢吃太飽,一天只能編一個

編簸箕的材料,當地人叫它“簸箕柳”,這種柳條粗細均勻、彎折不易斷,過去在村裡編簸箕比較興盛的時期,種簸箕柳的面積很大,甚至超過了糧食的種植面積,不過現在就少多了,只在一些不適宜種糧食的荒灘裡才有。

河南農民2米深地窖編簸箕,為彎腰不敢吃太飽,一天只能編一個

除了簸箕柳,編簸箕還需要用到麻繩,這位老伯正在地窖裡用一種傳統的工具做麻繩,麻現在種的也不多,很多人對這種曾經在農村應用普遍的植物也漸漸印象模糊了。

河南農民2米深地窖編簸箕,為彎腰不敢吃太飽,一天只能編一個

編簸箕需要地窖,還需要一個水槽,水槽用來泡柳條和包邊的柳條片,泡的目的也是為了增加柔韌性,這個水槽和壓水井已經用了幾十年了,水槽的長度一看就是有專門的用途。

河南農民2米深地窖編簸箕,為彎腰不敢吃太飽,一天只能編一個

據趙師傅介紹,現在他們一天只能編一個,在編的過程中,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是需要蹲在地上的,所以這活兒胖人做不了,吃的太飽也不行,直到把簸箕的主體完工,進行包邊的時候,才能像這樣坐在凳子上。

河南農民2米深地窖編簸箕,為彎腰不敢吃太飽,一天只能編一個

編簸箕是個手工活,主要藉助一些傳統的工具,工具裡有大鐮、小鐮、槽錐、四稜錐等等,這些工具已被他們粗糙的手磨的鋥光發亮,滿滿的歲月感。

河南農民2米深地窖編簸箕,為彎腰不敢吃太飽,一天只能編一個

由於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手工編的簸箕如今面臨尷尬的境地,村民們編一個簸箕批發出去六七十元錢,零賣一百多元,除去成本也賺不了多少,關鍵是銷量還太小。為了拓寬銷路,部分村民還編出了“迷你簸箕”,沒想到這種實用價值不大的東西,反而很多年輕人會喜歡。

河南農民2米深地窖編簸箕,為彎腰不敢吃太飽,一天只能編一個

和簸箕相比,簸籮的使用場景要多一些,因為它可以用來裝饃或者各種食物,村民馬連合把精力放在了簸籮上,這種產品好賣,就是更加費功夫。

河南農民2米深地窖編簸箕,為彎腰不敢吃太飽,一天只能編一個

冬日天氣寒冷,地窖裡卻格外暖和,如今村裡會編簸箕的老人大約有十幾個,大家有空就集中在一起,一邊勞動一邊說話,他們的子女大多也會這門手藝,只是如今做起來不划算,還不如外出打工。地窖裡這些老人也說這門手藝已經落伍了,至少在這座村子裡,將來一定會失傳。攝影記錄|張根棟(圖文鄉土河南原創,剽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