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這尺度,韓劇又贏了

2022-03-03由 j禮俠愛跳舞4 發表于 林業

賴字有幾畫

人們對“熊孩子”或許還能報之以期待,但對於“少年惡魔”每個人都不憚以最大的惡去對待,尤其於受害者家屬而言,恨不能生啖其肉飲其血。

什麼是“少年惡魔”?

2012年衡陽縣城用刀將其姑姑、表弟表妹殺害的12歲少年;2019年大連,企圖性侵最後殺害了10歲女孩的13歲初中男孩;2021年漢中大年初六殺害6歲男童並將其藏屍的13歲少年······

這就是少年惡魔。

愕然而沉重,這是多數人聽到這些新聞時的第一反應。本該爛漫的年紀,怎就能犯下如此滔天罪孽?

上週,網飛投資的韓劇《少年法庭》開播,內容直指少年犯罪,尺度令人咋舌,在其中我們或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這尺度,韓劇又贏了

《少年法庭》一共十集,以單元劇的形式,用一個接一個的案子去呈現少年犯罪案件背後的故事以及整個社會所該反思的現實。

第一個案子,被肢解的8歲男童。

渾身是血的13歲少年去警察局自首,稱自己殺了人。

按照韓國的法律,不滿14歲的孩子,無論他犯下什麼不可饒恕的罪,最多也不過判處去少年院接受兩年教育。

這尺度,韓劇又贏了

這尺度,韓劇又贏了

他們的司法認為,此階段的孩子,對他們判責不是去懲罰,而更多是改造教育,好讓其重新做人。

女主沈恩熙對這有不同的看法。

身為少年法庭法官的她對少年犯極其厭惡,從來不願相信這群人能改邪歸正,她所經手的少年犯罪案件,向來都給以所能定的最高判罰。

這尺度,韓劇又贏了

面對眼前這起案件,從法律上來看,這孩子不足14歲,頂多就是兩年的教育。可別說法院外民情激憤,人人聲討要求變更《少年法》,要讓這少年付出代價。就是她自己,都過不了心裡這一關,她平生最恨這些少年惡魔。

經過調查後她發現,原來當時案發現場還有第三個人,一個16歲的女孩。

最後的真相是,殺人者正是這個16歲的女孩,將孩子引誘到少年家裡、將其勒死、肢解,然後讓13歲少年去頂包。

這尺度,韓劇又贏了

因為他們都明白,以他這樣的年紀,壓根不會進監獄。

包括那個大連的13歲男孩

,一個人拋屍,一個人處理現場,甚至當警察上門調查的時候能沉著應對,因為他知道自己不到14。

這尺度,韓劇又贏了

劇集中的判處結果,16歲女孩,《少年法》最高刑罰,入獄二十年;13歲少年,同樣最高刑罰,少年院教育兩年。

這尺度,韓劇又贏了

13歲少年的母親跑去質問法官,問分明他家孩子沒殺人,為什麼不放出來。

法理上,她的兒子,不僅沒有報警還助紂為虐,而且對調查過程造成干擾,甚至頂罪自首,必須負責。

情理上,有句話叫斷腸之哀,意思父母失去子女的哀痛如同肝腸寸斷般痛苦,她的兒子九歲時你為他做了什麼事?被殺的孩子九歲時,他的媽媽永遠失去了他,因為她兒子的關係。

於情於法,她的兒子作為幫兇都必須受到懲罰。

整個案件中,《少年法庭》呈現了多方視角。

有法庭視角,對待這種罪犯,到底該以何種刑罰去判決;

有社會視角,但凡一個有血有肉的正常人,面對這種少年惡魔都不願姑息。

這尺度,韓劇又贏了

有受害者視角,被害孩子的母親將孩子的玩具送給別的小孩那場戲,看得人實在心痛。

有加害者視角,兩個“惡魔”到最後都沒有一絲懺悔之意,不覺自己究竟是怎樣的惡貫滿盈。

精髓之處,是加害者父母的視角。

如上文所提及,幫兇的母親,到最後還想著能把自己的兒子放出來,覺得他沒有殺人沒有錯,堵法官的車,“他是我親生的孩子,我比任何人都瞭解他”。

這尺度,韓劇又贏了

法官回她,“每個來到這裡的父母都是這麼說的。”一句話中不知隱藏了多少她曾見過的過往。

這尺度,韓劇又贏了

她真的瞭解她的孩子嗎?其實她整日忙於工作,壓根沒有陪孩子的時間。

再看那位殺人者,她的父母甚至都不在身邊,兩口子工作在美國,哪怕孩子殺了人出庭都不曾到場,只是請來豪華律師團為其辯護。

父母陪伴與教育的缺失一定是少年犯罪最大的原因之一。

後續的幾個案件,也對此做了佐證。

第三個案子,少年犯集體出逃案。

數個少年犯被委託至中心機構接受再教育。

這尺度,韓劇又贏了

說是機構,其實就是一個家庭,這裡的中心主任將她們都當做自己的孩子般愛護教育。

幾個少年犯的經歷幾乎如出一轍,她們大部分的不當行為都源自家庭。

他們自己也清楚不能做那些壞事,但他們卻明知故犯,他們希望自虐所帶來的痛苦,也能對家庭造成傷害。他們想引起注意,想傳達自己的痛苦,希望別人不要忽視自己。

這尺度,韓劇又贏了

家庭,是《少年法庭》為這些少年罪犯的形成所找到的最大原因。

開篇所提的12年衡陽殺害姑姑、表弟表妹的12歲少年,因為9歲的表妹說要告訴姑姑他不寫作業上網,他就一刀捅在了表妹的肚子上,4歲的表弟嚇得大叫,也被他捅死。

殺死兩個孩子後,將他們的屍體疊放在餐桌底下,用椅子擋住,並用拖把把地上的血跡擦掉,接著他打電話給正在駕校學車的姑姑,問她什麼時候回家。

姑姑跟他說,如果餓了就吃麵包喝牛奶,她馬上就回來做飯。等姑姑開門回來後,對著她的肚子又是一刀,當時防盜門還沒關,姑姑嚇得趕緊退到了門外的電梯口,他不停追砍,很快將她拖回屋內。

經法醫鑑定,姑姑身中20多刀,致命的一刀在腹部,因為流血過多搶救無效死亡。

父母自小離異,父親將兒子送回老家,自己去廣州打工,一年只回家看兒子一兩次。

這尺度,韓劇又贏了

在老家的兒子,長輩們覺得他可憐,都過分溺愛,他變得撒謊、偷錢成性,不管不顧,最終釀成悲劇。

湖南衛視的《變形記》曾名噪一時,雖說節目問題很多,但從其中不受管教的城市孩子也看得出,會讓他們變成那個樣子,家庭的確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問題來了,僅僅是很大一部分原因,而絕不是全部。

《少年法庭》對此有做觀點輸出,卻淺嘗輒止。

“家庭和環境對少年們影響重大,但是在眾多選項之中選擇犯罪的,終究是少年本身,環境惡劣不會讓所有人都選擇犯罪。”

這尺度,韓劇又贏了

如果能將這一點做一個更大的擴散去探討,劇集的看點會更多。

我想到了邁克爾·哈內克備受爭議的電影《趣味遊戲》,透過兩個惡魔般的少年將人性之惡展現地淋漓盡致,現實中也的確發生過比這還要令人髮指的新聞。

這尺度,韓劇又贏了

電影《趣味遊戲》劇照

從光影到現實,都隱隱傳遞著同一個觀念,這世上,真的有天生的“惡魔”。

《少年法庭》對這一部分沒有做更為深入探討,而是走了普世性地呈現,希望家庭與父母能更多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比如第一個案例,只是程式化呈現了少女殘忍殺人的過程,最終將其歸咎為父母陪伴的缺失,而並沒有去對犯罪者的心理去做深挖,我覺得還蠻遺憾。

不過話說回來,人性著實是這世上最難揣摩的東西,沒有呈現出也能理解,絲毫不會妨礙《少年法庭》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

最後再講一個故事結束文章。

有一個少年,某天與父母去電影院觀看電影,回家途中,父母在小巷遭到搶劫槍殺。

他茫然地跪在父母的血泊中,看著母親的珍珠項鍊由純白變成赤紅,聽著父親喉頭含混的聲音逐漸消失的那一刻開始,少年就同父母一同死去了。

他的人生接下來有兩條路,一條是就此沉淪,變成一個如小丑般的反社會人格。

少年選擇了另一條路,從此哥譚市多了一個蝙蝠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