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柳、是一種美麗的植物、也是眾多畫家的題材、更讓我遇柳思情

2022-03-01由 國民原創 發表于 林業

柳是植物嗎

柳、是一種美麗的植物、也是眾多畫家的題材、更讓我遇柳思情

今年初春,著名老畫家憨山病逝於他的家鄉湖南雙峰縣,訊息傳來,令人悲痛不已。記得一九九八年五月一日,他在北京,廣州,深圳,長沙舉辦畫展之後,又拿出一批作品,於湘潭齊白石紀念館再次舉辦大型畫展,觀眾如潮,贊聲沸耳。我應邀前往,王老領著我一幅一幅地看,令我大飽眼福。之後我曾寫了一首七律相贈:“雞魚花鳥活生生,出自鄉間老畫翁。雪裡梅花霜後菜,風中荷氣柳底鶯。靜聽蛙唱春波綠;細數游魚墨跡深。立志創新真矻矻,古稀之後又長征。”記得有一幅《春江水暖鴨先知》,是一個條福,畫的下部分畫著兩隻小鴨,憨憨的樣子;自左上角用大筆蘸重綠“飛”下三根各自相交的粗線。一看便知是畫的柳條,抽象而又生動。我當時說:“這柳條的畫法有意思。”他呵呵地笑了。

柳、是一種美麗的植物、也是眾多畫家的題材、更讓我遇柳思情

不料王老突然辭世,想起那畫上的柳條,竟有一種離情別恨襲上心頭。

柳,自古以來,總沾染著許多的傷感。從《詩經·小雅·采薇》中出現“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的句子,柳便與離別相關聯。

此後,“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送別”。折柳送別,也就成了一種極具文化意味的形式。唐代女詩人魚玄機的《折楊柳》寫道:“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願得西山無樹木,免教人作淚懸懸。”西山無柳,則無枝可折,似可免除送別的悲傷,其實更讓送別之人悲傷深入一層!

柳、是一種美麗的植物、也是眾多畫家的題材、更讓我遇柳思情

今王老駕鶴西去,而柳枝初綠,且折下一枝,以表別意。王老,您走好。

在唐詩中,關於折柳送別的名篇極多,至今讀來,猶摧魂裂魄。例如:

霧捻煙搓一索春,年年長似染來新。應需換作風流線,系得東西南北人。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能迎人只送人。

柳、是一種美麗的植物、也是眾多畫家的題材、更讓我遇柳思情

柳,生命力強,“無心插柳柳成蔭,”且風姿綽約,歷來被人所青睞。陶淵明不但愛菊,亦頗喜柳,任彭澤縣令時,他於宅邊栽下五棵柳樹,自號“五柳先生”。還有湘軍名將左宗棠駐節大西北時,曾令士兵到處植柳,並寫詩抒懷:“手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柳,是一種美麗的植物,具有一種女性的嬌媚之態。“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依依嫋嫋復青青,勾引春風無限情”……因柳條纖細柔軟,常用來比喻女子柔細的腰肢,謂之“柳腰”,“……嫋嫋千條復萬條……風流才是女兒腰。”因柳芽嬌嫩清圓,用以形容美人的眼睛,成為“柳眼”。因柳葉細長,故稱美人之眉為“柳葉眉。”

柳、是一種美麗的植物、也是眾多畫家的題材、更讓我遇柳思情

畫柳之法,除王憨山的畫法之外,一般來說是調中等偏濃的墨色,水分不要太大,先畫柳樹的主幹和樹枝,再添蟹爪狀小枝,小枝向下伸展呈弧形;再用毛筆的筆尖畫向下垂的枝條,使柳條和小枝連成一體;待墨線全乾後,先用清水將樹冠部分打溼,再調草綠色順柳條方向染樹冠,樹冠頂部適當留空白,下面的樹梢要虛,要參差不齊。這種畫法,給人一種“依舊煙籠十里提”的感覺,很美。

柳、是一種美麗的植物、也是眾多畫家的題材、更讓我遇柳思情

故里湘潭的雨湖,湖畔提側,盡是依依垂柳,春雨中的湖和柳籠著輕煙,實在是一幅絕美的圖畫。母親家至今仍在雨湖邊,常回家看看,看望母親,也看望那些柳樹,是一種心靈的永恆之樂!

想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國民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