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穩步向前,足不踏空,一年之計在於春耕

2022-02-26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林業

牛鼻穿環是怎樣穿的

穩步向前,足不踏空,一年之計在於春耕

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農耕社會中,

牛是人們的親密夥伴,

寄託著人們對安定生活的嚮往;

牛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二位;

每年的開春,

牛也成為勤勞的“打工牛”,

是中國古人生活的希望。

穩步向前,足不踏空,一年之計在於春耕

唐 韓滉《五牛圖》區域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牛在我們心中,一直都是勤奮、友善而堅韌的象徵。今年央視春晚中登場的《五牛圖》,向我們展示了五頭“神氣磊落”、狀貌各異的“唐代牛”,也太生動了吧!

生活生產中的得力助手

牛牛牛牛牛

至少在五千多年前,牛成為肉食資源。在中國古代禮制活動中,牛的作用也十分重要。但牛最大的貢獻,應該是作為農耕社會的勞動力。

最遲至春秋時期,牛代替人力被用於耕田。據記載,甯戚輾轉來到齊國,喂牛時遠遠望見齊桓公,便敲擊牛角、放歌抒懷,被齊桓公賞識。隨後甯戚利用齊國的冶鐵優勢,促使齊國進入了鐵犁牛耕時期。

本次展覽的這幅展品,則是由海上畫派早期代表人物任熊所作,作畫內容是甯戚未遇之時放牛的場景。

穩步向前,足不踏空,一年之計在於春耕

清 任熊 甯戚飯牛圖頁

上海博物館藏

牛鼻子敏感。古人利用這一特點,給牛穿上鼻環,以此來駕馭牛。最晚至春秋晚期,牛鼻穿環技術已經在我國出現。

穩步向前,足不踏空,一年之計在於春耕

這件犧尊整體為水牛造型。“牛鼻穿環”告訴我們:兩千多年前,它就被馴服了!

春秋晚期 犧尊

上海博物館藏

牛耕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能夠提升勞動效率,從而提高糧食產量,它還能改進土壤吸收肥料的效能等等。總之,牛耕的推廣,是保證農耕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之一。

西漢時期,發明了新式農具和耬車,進一步改進耕作技術,出現了“二牛一人”的耕作技術。

穩步向前,足不踏空,一年之計在於春耕

穩步向前,足不踏空,一年之計在於春耕

圖片來源於網路

穩步向前,足不踏空,一年之計在於春耕

農耕文明中的文化符號

牛牛牛牛牛

牛在我國古代的農耕文明中不僅是生產資料,還是重要的文化符號,如立春節氣的重要習俗“打春牛”就有規勸農事、策勵春耕的含義。

“春耕不肯忙,秋後臉餓黃。”

敦煌壁畫中也有描繪春耕的場景。

穩步向前,足不踏空,一年之計在於春耕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古人重視農耕。早在兩千多年前,《荀子·王制》提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並認為“四者不失,五穀不絕”。

皇帝親率百官親耕的故事,最早記載於《禮記·月令》“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天子親載耒耜…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皇帝每一年的春天,都要依照祖制耕種勞作,掌犁向前推行一個來回;而三公則需跟在後面“五推”,以作表率。當然,統治者親耕是為了宣揚“重農勸農”的積極意義,所以在此之前還有一套“祭先農”的禮儀。

穩步向前,足不踏空,一年之計在於春耕

《雍正帝祭先農壇圖卷》區域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歷代開明的統治者都會重視農業生產,

此圖卷就是描繪雍正帝在

先農壇祭祀農神活動的畫作。

歷史證明,農業與百姓的生活、政權的興衰都密切相關。

穩步向前,足不踏空,一年之計在於春耕

清代統治者出於對農耕、養蠶為主的立國之本願望的訴求,在前人的啟發下,命人繪製《御製耕織圖》,耕織主題相關的作品也極為盛行。

清康熙《御製耕織圖》《耕部·耖》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次展覽中的這件彩瓷碗,正是在“重視農業生產”這一思想背景下,延續發展的產物。

穩步向前,足不踏空,一年之計在於春耕

清康熙景德鎮窯五彩耕織圖碗

上海博物館藏

理論上,春耕自立春後開始,但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基本上都在驚蟄過後才正式進入春耕的忙碌中。

穩步向前,足不踏空,一年之計在於春耕

清康熙《御製耕織圖》

《耕部》

圖片來源於網路

穩步向前,足不踏空,一年之計在於春耕

清康熙《御製耕織圖》

意在推廣先進生產技術,

對農業生產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雖然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傳統農業正不斷向現代農業轉化,“耕牛遍地走”的景色再難看到。但在廣泛使用機械化農業生產之前,牛耕始終是農耕社會的中堅力量。

牛不僅深刻影響了人們在生活生產的進步,牛的優秀品質也促進中華民族內在精神的發展,形成了勤勞奉獻的民族精神。

這件鳳紋犧觥,以“牛”為器物整體造型,器身裝飾豐富的紋樣,快來現場仔細瞧瞧吧!

穩步向前,足不踏空,一年之計在於春耕

商代晚期 鳳紋犧觥

上海博物館藏

新的一年,希望大家像牛一樣,

賡續奮鬥、勤勞耕耘,比牛更牛!

穩步向前,足不踏空,一年之計在於春耕

宋人 柳下雙牛紈扇頁

上海博物館藏

參考資料:

[1]袁靖。牛年說牛[eb/ol]。文博中國,2021

[2]陳燮君。春風始暖話福牛[j]。上海工藝美術,2009(01)

[3]張玉霞。考古發現的牛文化[j]。尋根,2010(02)

[4]張所宇。耕織圖:展現農耕文明的美麗畫卷[n]。長春日,2019(08)

[5]錢澄宇。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中國繪畫中的畫牛作品[j]。榮寶齋,2009(01):1-2

[6]劉蔚。樓璹《耕織圖詩》的藝術淵源及其創變[j]。浙江社會科學,2017(10):5-7

溫馨提示

上海博物館實行實名制網路預約

您可透過上海博物館官網、官方微信進入預約通道

編撰:劉玉簡

版權宣告

上海博物館(微訊號:上海博物館)釋出的圖文均為版權作品,僅供訂閱使用者閱讀參考。其它網站、客戶端、微信公號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得授權,並註明“上海博物館”版權資訊。敬謝!

聯絡電話:021-63723500

上觀號作者:上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