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西延鐵路坡底村:從傳承到創新

2022-02-24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林業

陝西坡底村在哪裡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渭南6月22日訊(記者 鄧浩)全長332。072公里的西延鐵路,南起隴海線新豐車站,北至神延線延安車站,途經11區(縣),歷經24年的建設週期,於1997年8月全線修通並交付運營。早在1972年底,西延鐵路就開工修建。按照當時的安排,西延線分為兩段建設,而坡底村就位於這兩段建設的交匯點。

坡底村是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洛濱鎮溝裡的一個小山村。坡底村車站建於1974年。從那時起,這裡就工作和生活著一大批鐵路人。當時,他們隸屬於鐵道部第一工程局。為了解除沿線人員的後顧之憂,單位在坡底成立了子弟學校以及商品供應站。這也讓本是一個小山村的坡底,成為那一時期鐵路人的根據地。

西延鐵路坡底村:從傳承到創新

6月20日,延安工務段重點維修車間院內,職工在進行鋸軌作業演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鄧浩/攝)

隨著歲月的變遷,如今的坡底,駐紮著的是延安工務段重點維修車間和坡底村線路車間的職工隊伍。這裡已沒有了往日的熱鬧,卻留下了滿滿的回憶。在重點維修車間院內,陳舊的油毛氈房和陳列室內擺放的老物件,彷彿在靜靜地訴說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西延鐵路坡底村:從傳承到創新

陳列室擺放著當年鐵路人用過的老物件。(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鄧浩/攝)

時代在進步,鐵路在變革。在傳承歷史的同時,鐵路人也在不斷創新發展。談到重點維修車間的變化,車間主任陳玉難掩內心激動:“現在,車間有5臺大型機械搗固車,常年輾轉在甘鍾線、包西線施工作業,每小時可以搗固1。5公里線路。這樣的效率,過去想都不敢想。”

西延鐵路坡底村:從傳承到創新

大機深度感測器測試臺是“陳玉創新工作室”的成果之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鄧浩/攝)

陳玉也是延安工務段“陳玉創新工作室”的負責人。該工作室成立於2015年4月。在陳玉的帶領下,工作室透過集中電工、鉗工、車工等10多名骨幹人才,鍛造出一支在安全管理、技術改革、培訓教育等方面突出的專業團隊,成為職工成才的“大課堂”、群眾技術創新的“孵化器”、革新成果轉化的“中轉站”。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該工作室已完成創新成果24件,包括科技研發專案7件、自主研發專案11件、修舊利廢專案6件。其中,變截面異形夾板裝置、安全智慧鐵鞋櫃、自濾式抽油裝置、搗固車夾鉗故障引開器、搗固車導向柱鎖具、軸承拆卸專用拉馬、感測器測試臺、特製呆扳手等已在實際應用中產生了良好效應,不僅解決了諸多難點問題,也節約了大量維修成本。

西延鐵路坡底村:從傳承到創新

坡底村線路車間後院的果樹園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鄧浩/攝)

而在坡底村線路車間後院,一副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曾經荒廢多年的閒置地,在職工們的共同努力下,變成了以鐵路文化長廊為主題的文化園區、以果園果樹和魚塘為主題的果樹園區、以蔬菜種植為主題的蔬菜園區。花果飄香,荷花滿池,職工們既能飽口福,也讓身心得到放鬆。綠色發展理念在這裡得到彰顯。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今天的坡底村,中國鐵路人在傳承與創新中奮鬥著,也在書寫著屬於自己的當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