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產鉗傷算醫療事故嗎?院方的有苦難言要理解,規避風險才更關鍵

2022-02-18由 貝貝豆育兒課堂 發表于 林業

乳糜漏算醫療事故嗎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提起順產分娩,大多數人都是“只知其名不知其貌”。多數人的印象基本侷限於:

孕媽出現分娩徵兆,然後推入產房待產,過程會很痛,直到孩子分娩。

可涉及到產房內的具體操作和流產,大家對其知之甚少,

正因不瞭解才會鬧誤會

,這也是導致今年產房醫患矛盾增多的主因。

01

寶寶面部產鉗印3年未消退,全家抱娃去醫院要說法,院方有苦難言

朋友是當地婦幼保健院的助產士,那家醫院是當地最好的婦產醫院,絕大多數女性分娩都會選這家。可人一多,事情就多,其中也不乏一些“奇葩家屬”製造的“矛盾”。

前段時間,有位老人衝進醫生辦公室“鬧事”,說他家孩子在分娩過程中受了傷,要求醫院賠償。

然而,當大家經過一番瞭解後,才知曉了前因後果,原來這位家屬是一名3歲孩子的奶奶,而孩子也是三年前在醫院出生的,奶奶口中的“受傷”指的是

當初孩子出生時被產鉗夾傷了面部。

產鉗傷算醫療事故嗎?院方的有苦難言要理解,規避風險才更關鍵

“當時問你們產鉗印多久能消,你們說幾個月就行,現在何止幾個月?幾十個月都過去了,傷痕還這麼明顯,你們不負責任誰負責?”

孩子奶奶情緒很激動,指著媽媽懷裡的小寶寶一頓數落。

院方聽完事情經過後,也是倍感無奈,傷痕是的確存在的,可這產鉗傷是屬於應急處置的一種,一般會很快消除,但也不排除個例,可假若當初不採取緊急措施可能引發的後果就是“難產”,可能胎兒和媽媽都會出風險。

看著這種情況,院方只好找人對家屬進行安慰和講解,

讓其明白產鉗傷是屬於應急處置,不算醫療事故,要說責任,還是孕媽孕期營養過剩,胎兒長太大,再加上執意順產導致的。

後來經過調解,醫院

被迫答應負責後期孩子的面部痕跡治療相關費用

,一家人才算罷休。

產鉗傷算醫療事故嗎?院方的有苦難言要理解,規避風險才更關鍵

02

分析

產鉗對於很多人來講都是陌生的,畢竟使用產鉗分娩的媽媽並不多,每當產婦出現宮縮無力、胎兒缺氧或者第二產程時間過長等狀況時,醫護人員才會用產鉗幫助分娩。

雖然說產鉗有一定的風險性,可相比於其“高效率”的挽救風險能力,還是一直備受認可的。

據悉,產鉗的發明者是錢伯倫,當初他們家族每次替別人接生時,都要用布條矇住產婦雙眼,以免她們看到產鉗實物,出現干擾或質疑,一直過了整整100多年,產鉗的樣貌才被逐步公開。

而即便如此,依舊有很多產婦對產鉗很忌諱,覺得產鉗會傷害寶寶,而且會因此找院方的麻煩,不少醫院也是被迫選擇

寧願剖腹產,不動產鉗夾。

產鉗傷算醫療事故嗎?院方的有苦難言要理解,規避風險才更關鍵

03

產鉗術的使用,可能會承擔哪些風險

產鉗的使用固然可以降低順產難度,但不得不承認,它也有一定的危險性,這個風險需要家屬自行承擔。

1)、造成產道撕裂

理論上來說,沒有絕對安全的醫療器械,畢竟是人在操作,不確定性因素太多。現實中確實發生過因為使用產鉗而造成女性產道撕裂,甚至大出血的案例。

當然,發生此類事件的機率很小,只要醫生不失誤,手法到位,按規範操作,一般不用為此擔心,千萬別因噎廢食。

產鉗傷算醫療事故嗎?院方的有苦難言要理解,規避風險才更關鍵

2)、對寶寶造成傷害

產鉗對寶寶造成的傷害,主要可以分為兩點:

由於產鉗的擠壓,孩子頭部留下印記,絕大部分會後期自我消退,也有少部分傷痕會影響顏值。

產鉗的作用受力點為寶寶頭部,而嬰兒的頭骨發育不完全,因此,如果力道太大可能會造成較深的傷痕或導致大腦受創。

醫護人員在操作產鉗時,很難完美把控力道,她們也不清楚會發生什麼情況,所以說,如果胎兒體積過大或者胎位不夠完美,大家最好還是選擇剖腹產,避免出現意外。

產鉗傷算醫療事故嗎?院方的有苦難言要理解,規避風險才更關鍵

大家與其糾結產鉗的安全性,不如乖乖做好孕檢,科學調整飲食,再搭配適量的運動,最大程度確保胎兒的健康,這才是更實際的做法,不然因為難產出現風險,後果就不是面部傷痕這麼簡單了。

寶媽們,你們有過產鉗術的經歷嗎?你怎麼看待產鉗術的使用?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貝貝豆育兒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