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紅木傢俱上的“栲栳樣”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2022-02-16由 酒醉又何妨 發表于 林業

紅木傢俱上的膠怎麼處理

圈椅之名是因其靠背狀如圓圈而得名。在宋代就有“栲栳樣”之稱,在明代的《三才圖會》也有“圓椅”之稱。

紅木傢俱上的“栲栳樣”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圈椅的後背和扶手一順而下,不像官帽椅的靠背與扶手似有高低階梯之分,所以坐在圈椅上不僅是肘部有所支撐,腋下臂膀也能得到依託。圈椅靠背基本採用圓材,而與靠背相連線的扶手也有“月牙扶手”的雅稱。圈椅靠背扶手有三接和五接的造法,屬於成為“三圈”和“五圈”。“三圈”可以減少兩處榫卯的結合,但是所用的料就要比較長和大了,接扶手所用的榫卯是“楔釘榫”,是比較考究的造法。“栲栳樣”的圓靠背扶手也被應用在各式古典紅木傢俱上,不僅是圈椅的變體“皇宮椅”,圓交椅上部的靠背扶手也是如此,就讓雅韻紅木通過幾例傢俱例項來更直觀的參考一下。首先便是圈椅一例。

紅木傢俱上的“栲栳樣”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此椅座面獨板,四根直腿向中心傾斜,穿過座屜直抵圈椅四角,成為圈椅穩定的支柱,且透過自身的圓形截面與圈椅的造型因素髮生內在的聯絡。而靠背板和鐮把棍都設計成曲線,構成圈椅在垂直方向上的襯托著力點。椅腿近地端,前、左、右三方連以雙穿,上為直棖,下為羅鍋棖,這與椅屜的劈料作法既有呼應,又有變化。而此椅的視覺中心——靠背上的如意團花的設計,更是起到了點睛的作用,以團花為中心,又將靠背兩旁花牙子和椅腿上端的花角牙等小裝飾統一起來,並與椅子的椅圈、靠背等相呼應,起到了有趣的眾星捧月的烘托作用。此椅各部件的截面都是大小不同的圓、橢圓等截面,沒有一處是方的,椅圈兩端略向外轉,作“鱔魚頭”式混圓處理,所有這一切,都豐富了以主圈為代表的圓的韻體美的設計效果。這是一部以圓為主旋律的優美樂章,是明式傢俱中運用變化與統一造型規律十分成功的一個案例。

紅木傢俱上的“栲栳樣”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接下來來看一例皇宮椅,清時為了滿足宮廷傢俱的需求,清宮召集能工巧匠,設立了造辦處,圈椅就是在這個造辦處蛻變成華貴瑰麗的皇宮椅。與簡約圈椅不同的是,皇宮椅在角牙和扶手處,雕飾繁紋,看起來更加華貴,更適合雍容華貴清宮廷。

此椅是有束腰帶託泥並採用了高度雕飾的圈椅。背板用攢框造成,上截雕開光鏤空花紋,是卷草紋的變體;中截鑲素板,任其光素;下截亮腳,輪廓近似倒掛的蝙蝠。靠背板和椅圈及椅盤相交的地方使用了四塊面積較大的鏤空角牙,加強了從正面看的裝飾效果。扶手出頭及四足馬蹄以上,借用本來要鎪剔雕的木材,鏤雕成卷草紋,手法別緻。此椅面板獨板,前後腿足一木連做,選料精,造工細,雕飾多,但並不顯得過於繁瑣,原因是把圈椅的主要構件都展示出來,交代得乾淨利落,令人感到此椅不是故作堆徹。

紅木傢俱上的“栲栳樣”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宋人春遊晚歸圖》圖中侍從肩負摺疊起的交椅

我國有“第一把交椅”的說法,暗指某人最重要的角色。因為交椅是帝王貴族們的用具,是特殊身份的象徵,多設在中堂顯著地位,有凌駕四座之勢。而圓交椅上半部的靠背扶手就形似圈椅,與圈椅不同的是因為可摺疊,所以扶手以下構件就開始變化。

紅木傢俱上的“栲栳樣”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此交椅由黃花梨制就,靠背板微曲獨板,上部浮雕螭龍紋。後退與扶手支架的轉折處透雕螭龍紋,並輔以銅製構件,坐面前沿浮雕螭龍紋,前後腿交接處用黃銅軸釘固定,足下帶託泥,兩前腿間裝鑲銅飾腳踏,全器型穩重、端莊,可視為交椅的最基本形式。圓後背交椅在古代多設在中堂顯著位置,是顯示特殊身份的座具。明代書籍版畫插圖中,常有主角一人獨坐室中,其餘人等只能站立旁邊的場面。俗語“第一把交椅”的說法,即闡明瞭交椅的尊貴地位。此椅雕工精美雅緻,氣勢非凡,尤其在各榫卯交接處加以金屬片包裹,具有良好的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