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三國演義》對曹操刻畫太偏激了嗎?

2022-02-14由 自說文史 發表于 林業

曹操不屬於三國時期的人嗎

《三國演義》對曹操刻畫太偏激了嗎?

不少讀者認為,《三國演義》對曹操的刻畫太過偏激,把曹操寫得太壞、太奸詐了,他甚至被稱為“奸絕”。

其實,《三國演義》對曹操的刻畫,並沒有太過偏激,一些小地方對曹操的評價可能不太友好,但整體上還是很客觀的。(本文討論的是通俗本《三國演義》)

何謂客觀?就是既批判曹操的罪過,也肯定曹操的功勞,不會一味地去誇讚,也不會一味地抹黑。

接下來,我們舉例說明。

一些時候,作者明確說過曹操奸詐。

比如建安三年,曹操親征張繡,行軍路上,看到農人收麥子,曹操下令:

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

《三國演義》對曹操刻畫太偏激了嗎?

剛頒佈命令,曹操的馬受驚,踩踏了一片麥子。曹操當即就拔劍,要自刎謝罪。後來,在行軍主簿和郭嘉的勸說下,曹操割發代首,暫時免了自己的死罪。

此時,作者附詩一首:

十萬貔貅十萬心,一人號令眾難禁。拔刀割發權為首,方見曹瞞詐術深。

很明顯,這是作者在罵曹操,說他奸詐。

但是,這件事能看出來曹操並不壞。

行軍之次,見一路麥已熟;民因兵至,逃避在外,不敢刈麥。操使人遠近遍諭村人父老,及各處守境官吏曰:“吾奉天子明詔……軍法甚嚴,爾民勿得驚疑。”百姓聞諭,無不歡喜稱頌,望塵遮道而拜。

老百姓看到曹軍後,嚇得不敢割麥子。曹操就讓人告訴他們,所有軍士都不能踐踏麥子,否則斬首。老百姓都很高興,給曹操磕頭。

《三國演義》對曹操刻畫太偏激了嗎?

這能說明曹操壞嗎?當然不能,這反而能說明曹操軍紀好,關愛百姓。還有一點也很重要,曹操確實是主帥,他還真是不能死,而且古代割發是很重的刑罰,叫“髡刑”,曹操能割發代首,也算是下了狠心。

事實上,在《三國演義》中,作者對曹操的功勞並不否定,而且還會直接讚美。

比如第一回中,作者就說了曹操“棒殺蹇碩之叔”之事。

曹操二十歲做了洛陽北部尉,剛上任時,“

設五色棒十餘條於縣之四門,有犯禁者,不避豪貴,皆責之”

。當時十常侍掌權橫行,蹇碩的叔叔提刀夜行(當時有宵禁),曹操當即拿住一頓打。

黃巾之亂時,曹操也曾帶兵追殺黃巾軍,立下不少功勞。董卓獨霸京師,曹操先是去行刺;行刺失敗後,曹操又釋出矯詔,號召天下諸侯紛紛聯合起來,一起對付董卓,迎回皇帝。

《三國演義》對曹操刻畫太偏激了嗎?

那個時候的曹操,其實還很熱血,也很單純,只想著匡扶漢室自己做個將軍就行。這在曹操的《述志令》中完全可以看出來,只是演義沒有提及。

曹操和袁紹爭霸,官渡之戰曹操取得勝利,這是漢末三國時期最重要的三大戰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戰役。作者雖然誇大了雙方的軍士數量,但是大體上不錯,符合歷史,這其實也是對曹操的肯定。

因為從那時候起,曹操基本平定了北方。

作者還藉助老百姓,表達對曹操的肯定。

時操引得勝之兵,陳列於河上,有土人簞食壺漿以迎之。操見父老數人,鬚髮盡白,乃命入帳中賜坐。

打敗袁紹後,當地就有人簞食壺漿迎接曹軍,曹操還把幾個年紀大的人迎到帳中。曹操說,

“吾軍士驚擾汝鄉,吾甚不安”

。這時候,老者說了一番話。

《三國演義》對曹操刻畫太偏激了嗎?

父老曰:“……袁本初重斂於民,民皆怨之。丞相興仁義之兵,弔民伐罪,官渡一戰,破袁紹百萬之眾,正應當時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老人的話,不是對曹操的肯定嗎?當然是。作者為何寫這段故事?當然也是對曹操平定北方的肯定。

第六十六回,曹操打算南征,傅幹則勸諫他暫時不能討伐劉備和孫權,因為“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不如休養生息,提高文德。於是,曹操“遂罷南征,興設學校,延禮文士”。亂世之中,注重教育,善待文人,這也是曹操的功勞。

對待關羽時,也能看出來曹操格局很大。

《三國演義》對曹操刻畫太偏激了嗎?

為了留住關羽,曹操不但贈他衣服、美女、財寶、赤兔馬,還帶著關羽去見漢獻帝,漢獻帝贊關羽是美髯公。曹操還表奏朝廷,封雲長為漢壽亭侯,從後面的情節來看,關羽很喜歡這個爵位,常說“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

劉備是曹操的勁敵,曹操也很尊重劉備,也識得劉備是個英雄。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對天下豪傑一一點評,像袁術、袁紹、劉表、孫策等人,都入不了曹操的法眼,他對落魄的劉備相當欣賞,還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一個人的功過是非,需要蓋棺論定。

曹操去世後,作者沒有直接評價他的一生,但是引入了一首詩《鄴中歌》,對曹操的一生進行總評。

《三國演義》對曹操刻畫太偏激了嗎?

鄴則鄴城水漳水,定有異人從此起:雄謀韻事與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沒豈隨人眼底?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苟爾化為群?橫流築臺距太行,氣與理勢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兒女鳴,無可奈何中不平;向帳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謂無情。嗚呼!古人作事無鉅細,寂寞豪華皆有意;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這首詩是明代鍾伯敬為曹操所寫,全詩對曹操的功過是非進行點評,全詩“氣勢宏偉,敘述遼闊,語調平和,內容持正”。

內容持正,就是說對曹操的評價很客觀、公正。

《三國演義》對曹操刻畫太偏激了嗎?

仔細看這首詩,就是既承認了曹操的功勞,也沒否認曹操的罪過,他既是遺臭萬年,也是流芳百世,所以叫

“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

另外,詩中還說曹操是

“英雄”,“文章有神霸有氣”

,也提到了曹操的常人之情,即去世之前交待妻妾分香等事,還說

“向帳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謂無情”

。說明曹操不是無情之人,死前還惦記著老婆孩子等等。

作者引用這首詩,來作為對曹操的點評,顯然是在告訴讀者:曹操既有功勞,也有罪過,他的功勞我們應該承認,他的過錯我們也不要避開。

至於全詩最後四句,則是告訴世人,尤其是讀書人,千萬不要輕易去議論冢中人(指的就是曹操),因為你不知道他當時面對的情境,不知道他面臨的難處。

《三國演義》對曹操刻畫太偏激了嗎?

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客觀看待。

看到這些,我們能說《三國演義》對曹操太偏激嗎?能說作者抹黑了曹操嗎?當然不能。大體上,作者對曹操還是很客觀的,尤其是用《鄴中歌》來總結曹操的一生。

至於嘉靖本《三國演義》,則用了七首詩,來總結曹操的一生,有史官評價,有文人評價,還有帝王大臣對曹操的評價。這些詩有褒有貶,有贊有罵,綜合來看也很客觀,對曹操的評價並不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