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棉花幼苗期,易發生蝸牛危害,要如何防治呢?

2021-05-02由 毛驢講三農 發表于 林業

灰巴蝸牛有人工養殖的嗎

近年來,蝸牛在棉田發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為棉花苗期的主要蟲害之一;尤其靠近沿河、沿海、溝渠邊、地勢低窪、潮溼的棉田受害較重,蝸牛又名蜒蚰螺、水牛等,蝸牛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巴蝸牛科,危害棉國的蝸牛主要有同型巴蝸牛和灰巴蝸牛兩種,同型巴蝸牛主要分佈於華東,華中,西北,西南等棉花種植區域,灰巴蝸牛在各地棉花種植區域均有分佈,蝸牛食性雜、覓食範圍廣,蝸牛除危害棉花外,還會危害豆類、茄類、瓜類、蔬菜等多種作物;下面來了解一下蝸牛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

棉花幼苗期,易發生蝸牛危害,要如何防治呢?

一、形態特徵;

1、卵;蝸牛的卵白色、有光澤、呈圓球狀,卵殼堅硬,直徑約1。1至1。5mm,卵與卵之間有膠狀物粘連,常多粒卵堆在一起形成卵堆;

2、幼螺;剛剛孵化的幼螺殼較薄、淡黃色、半透明狀,殼直徑約1。5至1。8mm,寬約1至1。3mm,從外面可以隱約看到殼內肉體,幼螺肉體呈乳白色,身上帶有不顯色的斑紋,觸角呈深藍色;

3、成螺;成螺殼高約19mm,寬約21mm,口徑約12mm,表面螺旋形的條紋將螺殼分為五層半,按順時針方向排列,殼頂圓而小,越往下寬度越大,最下面一層佔整個殼面的2/3以上,可呈黃褐色,頂部和靠近頂部兩層有光澤呈淡黃色,口部呈“D”字型,外唇稍向內傾斜,內層底部外翻遮蓋住七孔的大部分,爬行時用體長約30至35mm,背面呈褐色有網紋,膜部呈淺黃褐色,頭部前上方為口器,口氣的上方長有一對深褐色長觸角,下方還生有一對短觸角,眼睛長在長觸角頂端,而短觸角是蝸牛的嗅覺器官,爬行時會分泌出一種黏液,爬過的地方留有一道白色發亮的爬痕。

棉花幼苗期,易發生蝸牛危害,要如何防治呢?

二、生活習性;

蝸牛晝伏夜出,喜歡陰暗潮溼的環境,多雨的季節有利於其發生,陰雨天氣活動量大,可晝夜危害,夏季高溫乾旱的季節,蝸牛會分泌黏液封閉殼口越夏,氣溫下降環境適宜時,又會開始活動取食產卵,平均氣溫降至10℃以下時,蝸牛會躲藏在土壤中越冬。

蝸牛一年可發生1至2代,每年4至5月和9月至10月是蝸牛產卵高峰期,卵多產作物根部附近疏鬆溼潤的土壤中或者枯葉下,一次可產卵50至220粒,一般情況下20至40粒卵粘連在一起形成卵堆,卵暴露在空氣或陽光下很快就會爆裂。

棉花幼苗期,易發生蝸牛危害,要如何防治呢?

三、發生規律;

蝸牛5至6月份主要危害棉花幼苗,9至10月份主要危害蔬菜,大豆等作物,成年蝸牛和幼蝸牛用齒舌和鄂片刮銼作物的嫩葉、嫩莖、花蕾、果實,剛孵化的幼螺吃採食葉肉;幼苗期發生受害最重,蝸牛會咬斷幼苗造成棉田缺苗斷壟,真葉期可吃光葉片,現蕾期會將棉花嫩頭咬破,受害後植株生長髮育緩慢,被蝸牛咬食的部分易被細菌侵染,蝸牛的糞便和分泌的黏液還可產生黴菌,嚴重影響植株生長髮育。

棉花幼苗期,易發生蝸牛危害,要如何防治呢?

四、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在蝸牛產卵高峰期,勤中耕翻土,可以使埋藏在土壤中的部分卵暴露在空氣和陽光下爆裂,還可以殺死部分蝸牛;多雨的季節棉田要及時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溼度,可以有效抑制蝸牛繁殖,蟲害較重的地塊可放置磚塊、石頭、菜葉、樹枝瓦塊等誘捕蝸牛,清晨,傍晚或者陰雨天氣時可人工捕捉減少蟲口,也可以在棉田放養雞、鴨,啄食蝸牛減少蟲口;

2、藥劑防治;加強田間管理,發現棉苗被害,平均每平方米有蝸牛3頭以上時,可用密達顆粒劑或6%除蝸靈毒餌,也可以每畝用90%敵百蟲晶體350克魚炒香的棉籽餅粉5kg攪拌均勻拌成毒餌,於傍晚投放到距棉株30cm左右處誘殺蝸牛。

歡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