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貟靖:禮泉御杏

2022-02-04由 陝西法制網 發表于 林業

枸杞鮮果多少錢一斤

貟靖:禮泉御杏

驚蟄這天,九嵕山下的萬畝杏花開了。每年這個時候,

禮泉

就變成了一片花海。縣政府在山下的煙霞鎮山底村舉辦的“大美人間·花開禮泉”賞花季活動,到今年已連續舉辦了十三屆。

粉薄紅輕掩斂羞,一片杏花零落香。站在半山腰望去,千樹萬樹杏花疏疏落落,一片一片,開得盈盈而動,如霞落山底。

村頭的戲臺上,一曲清脆婉轉、激越高亢的弦板腔穿過白晃晃的杏林,震得枝頭上的花骨朵抖動著撲簌簌落下一地的花瓣。

“天降甘露,地出醴泉”。禮泉,古稱寒門,傳說為黃帝昇仙之處,距今已有2200多年曆史。據《元和郡縣誌》卷1“京兆府醴泉縣”記載:“以縣界有(後)周醴泉宮,因以為名。”清康熙《陝西通志》載:醴泉“在縣東南三十里,週數十步,深不可測。唐代名臣、書法家

顏真卿

曾在醴泉做過縣尉。

山水禮泉,巍巍九嵕,含煙疊翠,北有

涇河大峽谷

濁浪濤濤,南有禮泉湖一平如鏡,泔河、小河、泥河,涓涓細流繞城而過。

山底村位於九嵕山南麓,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家獵場“園囿”。山底村的梅杏是非常有名的,被譽為“御杏”。這裡的杏園常年受九嵕山中“煙霞洞”流出的泉水滋潤,產出的梅杏個大飽滿,色澤鮮豔,水流似蜜、口味綿軟香甜,令人叫絕。相傳有一年太宗遊獵到此,被那滿枝頭金燦燦、水靈靈的大黃杏所吸引,命人摘來嘗後讚不絕口:“四時陵園山自潤、千果梅杏水長流”。從此,山底梅杏就成了貢奉皇宮的貢品。

貟靖:禮泉御杏

公元649年7月,太宗駕崩長安翠微宮,葬於九嵕山。佔地三十萬畝的

昭陵

,周圍陪葬墓達209座,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園。

每年陽春三月,九嵕山南麓的近萬畝杏林相繼盛開,但見杏林之中落英繽紛,鶯歌燕舞,暗香湧動,遊人三五成群,絡繹不絕,走進杏林的深處,傾聽花開花落的聲音。

“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歡聲笑語中,一群梳著高髻、肩披紅帛,著淺綠、鵝黃、粉白色薄衫,慢束羅裙、曳地長裙的年輕女子,穿過杏林,追逐嬉戲著,從身邊擦肩而過,令人恍若置身千年前的唐代京郊。

花褪殘紅青杏小。清明前後,風一吹,指頭蛋大小、毛茸茸的杏兒就露出了層層疊疊的葉片。待到芒種,坡上的麥穗泛出亮色,掛滿枝頭的御杏已黃澄澄,含羞透紅了。

“御杏”被當地人喻為“金蛋蛋”,杏子成熟時節,山間香氣纏繞,路邊叫賣不絕。山底御杏這塊金字招牌,輻射帶動了周邊十多個村的“御杏”產業鏈,他們開發了

杏幹

、杏脯、山底村杏仁露等特色產品在周邊景區出售,形成旅遊觀光、鮮果採摘、農家樂一日遊為一體的飄香產業,大幅增加了御杏的附加值。

在縣裡工作的一位朋友,每年這個時候都要給我送一箱精挑細選的御杏過來。開啟箱子,聞著撲鼻的香氣,瞅著黃澄澄紅彤彤透亮的杏兒,我急不可待地拿起一顆,輕輕一掰,杏兒分作兩瓣,杏瓤裡沁出一顆顆米粒大小、晶瑩剔透的糖珠,咬一口一股甜香沁入心脾。

吃著御杏,我又想起了故去的外婆。外婆家住在幾十裡開外的五鳳山下依山傍溝的一處地坑窯裡,崖背上栽有很多杏樹,有早熟的梅杏,雞蛋一樣又大又甜的銀杏,也有未嫁接,拇指蛋大小,一串串結得繁密,咬一口酸得牙根發軟的“羊糞蛋兒杏”。

那一年的雨水豐沛,杏兒結得又繁又大,從樹上摘下來吃不了,外婆就挑撿了一籃子拎到鄉里的集市上去賣。我那時年紀尚小,跟在外婆屁股後面,拽著她的衣襟。集市上人擠人,煞是熱鬧。在一個吆喝著叫賣燙麵

油糕

的小攤前,我站住挪不動步子了。瞅著竹篩裡剛撈出鍋,深褐色往外滲著糖汁的

炸油糕

,我舔著嘴唇,一個勁地嚥著口水。外婆摸摸我的小腦瓜說:我娃乖,等賣了杏兒,婆給你買兩個大油糕吃。

我被外婆拽著,極不情願地跟在她後頭,一步一回頭地瞅著賣油糕的攤子。那天的天氣悶熱,外婆坐在耀眼的日頭下,頭上頂著帕子,臉上脖頸上不住地往外沁著一道道汗。我也曬焉了,嗓子眼乾得直冒煙。外婆就從籃子裡取出兩顆杏兒給我吃。

日頭偏西的時候,籃子裡的杏兒總算賣完了,剩下幾個又癟又軟沒人要的,外婆就送給了旁邊賣苕帚的嬸子。嬸子一個勁道著謝,拿起一把苕帚,非要給外婆。外婆邊往外推邊說,家裡去年扎的還沒用完哩。說著話數著在手裡攥得皺巴巴的紙幣,笑眯眯捲起來,揣進對襟大褂口袋裡,用別針別上,摁一摁說,走,給我娃買炸油糕去!

外婆牽著我的手擠到賣油糕的攤位前,笑著問:一個油糕多少錢?賣油糕的攤主邊從翻滾的油鍋裡往出撈油糕邊說,五分錢一個,一毛錢兩個,蜜糖餡兒的,又甜又香,管保你吃了還想再吃。外婆說,給我孫子包兩個。攤主應承著,包了兩個熱乎乎燙手的油糕遞給我。外婆取下別針,伸手到口袋裡去掏錢。突然,她呀地一聲驚叫起來,我順著叫聲瞥過去,就看見外婆瘦得青筋凸起的手指從一道劃開的口子裡伸了出來。

哪個挨千刀的,把我賣杏兒的錢全掏了去,四塊多呢!外婆臉上紅一陣白一陣,身子微微顫慄著。我神情黯然地把拿到手裡的油糕放回了竹篩裡。外婆眼裡滾動著淚花,強忍著才沒掉下來,她拽上我狼狽地擠出了人堆。

後來外婆再沒去趕過集市,屋裡剩下的杏兒她全掰開攤在院子裡曬了杏幹。曬好的杏幹壓在罈子裡用樹葉蓋上,過年的時候拿出來蘸著白糖吃,酸酸甜甜的,甚是好吃。

後來我參加工作,領了工資,跑到供銷社的副食品門市部,花了一塊多錢,特意給外婆買了一斤皮兒雪白,壓著紅印,裹著青紅絲的水晶餅。外婆拿起來咬一口,細細地嚼著,喜上眉梢道,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享上我孫娃子的福,吃上比油糕還好吃的白皮點心!

貟靖:禮泉御杏

貟靖:禮泉御杏

時光荏苒,歲月不居。如今我已鬢角染霜。杏樹下,一個小姑娘仰起臉說,叔叔,你的頭上落了花兒!我伸手摸了一下,苦笑著搖搖頭。

從山上下來,經“煙霞草堂”,去了

袁家村

。如黛的山巒下,牌樓紅柱,戲臺照壁,翹簷飛拱,石鼓石獅,白牆、青磚、灰瓦,掩映在花紅柳綠中。街上鱗次櫛比的作坊古色古香。走近了去,人吵火鬧,家家戶戶的作坊裡、院落裡都人頭攢動,散發著濃濃的煙火氣。

袁家村歷史久遠,據村人介紹,北宋建隆二年,袁氏避戰亂遷至此地,聚族而居,形成村落。明清時袁家村作坊發達,成為出入北山要衝和方圓數十里山貨貿易集散地。清康熙年間,山西郭氏遷入,適逢“康乾盛世”,村民安居樂業、人丁興旺,乃修祖廟蓋祠堂,漸成氣候。

在袁家村,有“先有寶寧寺,後有袁家村”之說。寶寧寺乃皇家寺院,唐天寶年間為守護昭陵供奉香火而建。大殿闊三間,歇山頂,封火山牆,香火興盛。清《袁家村郭氏家譜》載:寶寧寺在西三,經唐元明清,洪武、永樂、康熙、同治年多次修葺,漸成佳境,為大唐一大古剎。

從寶寧寺出來,一群人興致勃勃遊覽了絨花閣、左右客、碧山堂。左右客為明清風格建築,院中院連套,景外景疊加。碧山堂是袁家村最具特色的民宅之一,極具北方民宅特色,院內建築氣勢威嚴、高大華貴、粗獷中不失細膩。這裡除了賣吃食的,還有土織布、泥塑、剪紙、木版年畫展示,韻散著濃濃的鄉土民俗文化氣息。

逛罷碧山堂,擠在村口的戲樓下瞧了一會弦板皮影戲,肚子就有些餓了。在一家賣

泡泡油糕

的人家,我駐足片刻,進去坐了,要了兩個油糕。炸得焦黃的泡泡油糕盛在小碟裡端上來,尚噗噗地冒著氣泡,看上去比當年我和外婆在集市上見到的油糕外形要黃亮誘人得多。我用筷子夾起一個,輕輕咬了一口,外黃裡白,泛黃的蜜糖汁順著脹開的空心流出來,一股甜香立刻充盈了口腔。吃完油糕,我又喝了一碗桂花醪糟湯。那清亮的醪糟湯上面飄著一粒粒晶瑩的江米、星星點點燦若金星的桂花和紅紅的枸杞,拿起勺子吹著縷縷熱氣啜一口,心就醉了。

如今的袁家村已由最早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鄉村,一躍成為鄉村旅遊的第一網紅,被稱為“關中第一村”。目前袁家村小吃集合店已在西安A級綜合體開了十幾家直營店,人流日日爆滿,年收入高達三億多元,村民家家戶戶富得流油,數錢數到手抽筋,讓許多城裡人豔羨不已。

去縣城的路上,一片蔚藍的湖水從車窗外閃過。下了車,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大海一樣碧波盪漾的湖水。岸邊綠樹蔥蘢茅草叢生,九嵕山脈依稀可見,山底杏花潮水一般漫漶過來,倒映水中。走上前去,似乎走進了一幅壯美的山水畫裡。水洗過一樣的天空飄拂著一團團棉花糖一樣遊動的白雲,綢緞般波動的水中也有團團白雲片片杏花在閃動,我揉揉眼睛,竟有些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了。心,像飛到了數千裡外一半詩,一半遠方的瀘沽湖。

我估摸著,外婆泉下有知,怕是再也躺不住,要站起來走進這一片水天一色、美輪美奐的天地裡去了。

作者簡介:貟靖,陝西省作協會員,曾在《莽原》、《短篇小說》、《小小說月報》、《新作家》等報刊發表小說、散文二百餘篇。

摘選自:文學陝軍,版權屬作者所有。

作者/來源:秦嶺文苑

貟靖:禮泉御杏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