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2022-02-02由 最新淮州 發表于 林業

雄蛾酒是不是騙人的

在小淮兒時的記憶中

咱們淮州附近

有很多人家都在養蠶

熟蠶結繭

用於製作天然蠶絲的

轉龍絲廠

更是遠近聞名

影片載入中。。。

蠶絲(silk)是熟蠶結繭時所分泌絲液凝固而成的連續長纖維。也稱天然絲,是一種天然纖維。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蠶絲,乃我國古代文明產物之一,其之發明當為極早之事,據考古發現,約在4700年前中國已利用蠶絲製做絲線、編織絲帶和簡單的絲織品。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

在轉龍鎮三繞高速路收費站的對面,有一片被圍牆圍住的老建築,轉龍鎮的人基本上都知道,這裡就是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在大家的心目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關於老工廠的記憶。像轉龍絲廠這樣的老廠,

它們承載著金堂輝煌的工業歷史,裝滿了城鎮發展的記憶,也鐫刻著很多人的青春年華。

如今,它們漸漸蒙塵於歲月,只留下斑駁的機器和古老的院牆,向大家講訴著它曾經的輝煌~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小淮查閱資料得知,轉龍絲廠於1980年04月29日在金堂縣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註冊成立,當年的註冊資本為187萬元人民幣。2011年,轉龍絲廠停產,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繁華,但只要一提起這裡,總能勾出大家心中的記憶。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在絲廠老員工劉國林叔叔的帶領下,小淮和同事一起進入了絲廠內部,有幸參觀了這個曾經承載了近千位員工青春的蠶絲大廠。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走進轉龍絲廠

轉龍絲廠內部,

住宿區、食堂、生產區

,簡單又清晰的區域劃分,卻承載著當年大部分人的年輕回憶。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當年充滿歡聲笑語的住宿區,如今也是屋門緊閉,一片安靜,門前的乒乓球檯彷彿還有當年大家嬉戲打鬧的場景。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繅絲車間、復搖車間、鍋爐車間

。。。儘管現在已經人去樓空,但是依然能夠看出當年的繁華的場景。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一件件工具,整齊地擺放在車間內部,彷彿這裡的工人們,只是下了班,去吃個飯,馬上還會回來繼續工作。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在車間的麻布口袋上,我們還發現了十幾年前的蠶繭,它還是那樣的潔白。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絲廠的車間內,當年安全生產的口號還非常清晰。瞬間就讓我穿越回80年代工廠生產的場景。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員工們伴隨著廠裡的廣播響起,騎著腳踏車上班下班,到了午時,端著飯盒子排隊去食堂裡打飯,生產著繅絲的機器不停的轟隆轟隆,紡車繼續吐著長長的蠶絲,時不時從廠門外開來幾輛大卡車,顛簸出一路的灰塵。。。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金堂的“絲綢之路”

在絲廠附近,我們還偶遇了轉龍絲廠的老領導,說起絲廠,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是滿臉的驕傲。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據他介紹,絲廠

建於1978年

,佔地面積有21畝左右。當時是由國家出資10萬塊,他們建了廠,

買了一個鍋爐、16臺製綢機、4臺繅絲機

,由此便開始了轉龍絲廠30多年的生產經營。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因為產量高,生產的蠶絲品質好,絲廠規模不斷得到擴大,對人員的需求也不斷增加,雖然在78年建廠時只有十五個工人,但是

在92、93年的時候,

廠裡員工就發展到了1000多人

,工人們主要來自竹篙、轉龍、隆盛、廣興、又新、雙河等周邊場鎮。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當時這裡生產的絲綢、蠶絲可不得了,可是要

出口到其他國家

的,現在絲廠的檔案室裡面都掛著當年的出口證。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這在那個年代可是相當牛氣的,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絲廠的員工每個月有一百七八的收入,要知道,當時大部分人的工資就只有幾十塊錢。當然,能夠進入市場工作的條件也是相當的高,不僅要求人員身體素質好,還要需要有人做擔保。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轉龍絲廠的興盛,不但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還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聽轉龍的同事說,他們小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養了蠶,等到結成了蠶繭,便拿到絲廠裡面來賣。而轉龍鎮的蠶桑文化也一直延續至今。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四川省蠶桑第一鎮

資水河橫貫6個村的轉龍鎮,天然植被豐富,山青水秀,早在1991年就被命為“成都市綠化之鄉”。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改革開放以來,轉龍鎮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結合宜桑宜蠶的土壤、氣候、豐富的非耕地資源及充裕的勞動力等優勢,走出了一條以蠶桑產業帶動其它產業全方位發展的新路子,成為了

“四川省蠶桑第一鎮”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雖然轉龍絲廠已經不再生產,但是近幾年,金堂縣小喬蠶桑專業合作社傳承蠶桑文化,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合作在全鎮組織老百姓大規模種桑,新拓展品種50餘種,種植面積1000餘畝。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桑蠶衍生

紅極一時的轉龍絲廠,員工由15人發展到1000多人,產品出口海外

現在的轉龍鎮,不僅僅有成片的桑園,還有各種由蠶桑衍生的特色產品,如桑葉茶、繭畫、蠶桑被、桑葚酒、雄蛾酒。。。當地的桑蠶民俗文化節也是獨具特色。

小夥伴們

大家有空不妨來轉龍鎮看看

感受一下這邊的桑蠶文化吧!

或許有一天

轉龍絲廠也會重新煥發生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