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有關“太陽寒水”的思考

2022-01-26由 網路知識多 發表于 林業

為什麼地氣上升為雲天氣下降為雨

太陽寒水、太陰溼土、少陽相火、少陰君火、陽明燥金、厥陰風木,這六個論斷非常出名,在中醫基礎的課程中多次提到。對於一般的學者來說,背下來應付考試而已,不僅如此還有許多的人前赴後繼的支援宣揚這個論斷,用上這個晦澀的論斷顯然能夠提升自己的“檔次”,儘管他們牽強附會的解釋之後以為自己解釋清楚了,但我還是不甘於背誦和推崇一些沒有道理的內容,仔細思考了一番。

一般的人提及太陽寒水,有兩種解釋思路,一種為太陽就是寒水,一種則是太陽造成了寒水。著名中醫劉力紅老師的解釋就屬於後者。

劉力紅老師在《思考中醫》中用了兩方面的知識解釋,一個是八卦(當前易醫派主張這樣解釋),一個是大氣雨水形成的過程。用這兩種方式解釋太陽寒水,結果理論上是拔高了,但讀者更加似懂非懂,還是不知道。最多隻是知道太陽有了是太陽,寒水因有水氣蒸騰昇高後變寒了,繞了一大圈知道了它兩能夠勉強發生關係,但太陽如何就寒水仍然一頭霧水。我敬重劉老師的學識,但書裡對太陽寒水的解釋著實牽強了些,類似於說,太陽使水蒸騰了水升到天上就變寒了,所以就有了寒水,也就是說太陽是水變寒的動力!

倪海廈在講傷寒論太陽病時提及了,“正常人體表面板是冷的”,他還說,“之所以有這層寒水是將人體和外界形成隔絕層保護人體”。換句話說,如果是燥熱那就是病態了。有沒有起到隔絕作用其實未可知,隔絕了什麼也未可知。面板的結構天然就是體外與體內環境的邊界,是身體的城牆(城門是毛孔)。即使知道了這些我們還是不明白太陽為什麼寒水?

我們發現面板總是“冰涼”的,現代中醫解釋為太陽寒水。其實這個現象非常容易解釋,萬不必故弄玄虛,面板就是浸泡在空氣中,最高溫也就是空氣溫度,再加上蒸發的作用,有可能還要略低,尤其相對於觸控者的手溫會有種冰涼和吸熱的感覺,感覺上溫度也許更低。

我們逆向思考一下,為何體表冷的狀態是正常,為何不是熱的狀態。我們可以想見,如果是高熱的,那麼則人體需要隨時向外界大量散熱,人體就是一個散熱器,那麼為了維持體表的高溫,人體的能量消耗一定不小,可以理解為人的“待機”功耗太大。這恐怕不適合人的生存,大自然也許會把這樣的人類淘汰吧。

從能量的角度來說,人體如果能設計成為或說進化成為一個類似保溫箱(冰箱)的結構也許是較為理想的,也就是說在體表和身體內部中間有一層防止熱量散失的結構,而且當人需要大量散熱的時候還可以開啟它,最大限度的向外排熱。不過,這個聽起來就很難實現。

如果,僅僅是類似保溫箱防止熱量外散,估計還是容易一些,比如脂肪層就能完成這樣的工作(這與鳥類的羽絨,獸類的毛不是一回事)。那麼,始終還是一個有重大缺陷的設計。如何處理呢?

其實,這個排熱機制已經在人體實現了,那就是排汗。也就是前面我們思考過的“傷寒反發熱”的時候討論過的汗法。但凡有不正常的熱,多餘的熱,身體都會試圖應用汗法排出體外。

人如果能像魚蝦蟹一樣終身低體溫那待機功耗就更低啦,不過更低的體溫可能意味著我們只能生活在水裡,或者需要冬眠啦。這個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犧牲的自由也太多了!

話說回來,為何太陽就寒水了?誰提出來的啊?

清·黃元御的《四聖心源》雲:“寒者,太陽水氣之所化也。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人為膀胱”,古人真是智慧,很早就弄清楚了,蒸騰氣化與寒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絡。難道是黃元御提出來的?

那麼太陽水氣就是具有太陽性質的水氣?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理解為受太陽之熱而氣化。那麼,按照這一思路,我們可以做兩個思路的理解:第一,太陽寒水就是由於太陽氣化水蒸騰帶走熱量形成的寒,帶走了熱,“留”下了寒。第二,則是氣化的氣態水隨著上升形成冷氣團,這個冷氣團為水氣所化。但天上的冷氣團實際為地氣所化,《內經》雲“地氣上升為雲,天氣下降為雨”,那麼這裡透過上升而變寒的地氣絕非我們所說的太陽之水氣,充其量只能算作受了太陽之氣而得熱蒸騰而上的水氣,而不是自身有太陽之特性的水氣。

所以,一定讓我選擇一種,我更趨向於第一種理解,即太陽寒水應該是具有太陽屬性之水氣蒸騰氣化而留下的寒,蒸騰時留下了寒,自然也就能寒冷體表之水,太陽之水,故而有了太陽寒水,有了體表的低溫現象。

如果說,這個太陽寒水的觀點是清朝才被提出來,我們萬不必花費這麼多的心思來刨根問底問清來由,充其量也就是一家之言。我還是要問,這個太陽寒水究竟是怎麼來的,我們向上搜尋,問問《黃帝內經》?

我們看《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

這裡顯然沒有提到太陽寒水,說了寒水,但指的是腎,也就是少陰腎。所以寒水者當為少陰腎,而不是太陽膀胱。

我們再來看《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鬼臾區曰:“……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溼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這六元倒是和文章開頭提到的六個論斷從數量上相合了(這裡講的六元就是我們熟悉的“五運六氣”中的六氣)。

這的提到了“太陽之上,寒氣主之”,但這裡有一系列的“之上”和“主之”,這裡的“之上”和“主之”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從這些並列的句子中來看,少陰是腎,熱氣主之,太陰是脾,溼氣主之……太陽是膀胱,寒氣主之。難道“太陽寒水”是出自這裡?那麼這裡的“之上”如何解釋, “之上”解釋為它本身,顯然這個解釋方法太過勉強!即使這樣解釋,也只能看到“太陽寒氣”,無法順利過渡到“太陽寒水”,而且還是“太陽”為“寒氣“主之。          如果“之上”為它的表裡相關的臟器,那麼就出現了矛盾,因為陽明太陽少陽皆為表腑,它再也麼有表了,最多就是與之相合的組織了沒有臟器了。        如果“之上”為它的統領者,那也是它的統領者被寒熱溼燥火所主。        或者,我們理解為“當令,上位”,也就是說當“太陽上位當令時,寒氣所主”。

顯然,從這裡我們找不到太陽寒水,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除了解釋為“太陽是寒水”和“太陽造寒水”,我們是不是可以想想也許這個短語用其他意思更為貼切要義。比如,“太陽主寒水“或者“寒水主太陽”? 根據這條思路,溫病學派也有人持太陽主寒水的解釋,這裡我不贅述。

但無論是那條解釋,看客們應該都感覺理解起來費精費力,這和臨床有很多聯絡嗎?如何指導臨床?說實在的還真看不出來!

既如此,我們還是不要學明清醫學,為了理論而理論,掉進理論主意的漩渦中難以自拔了。也許也就是某個醫學理論派杜撰出來,抑或缺失了上下文的理論,不去深究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