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據說過臘八要聽著《開粥廠》才配!登峰造極的“馬善人”!

2022-01-24由 相聲迷 發表于 林業

燒千張紙有什麼講究

據說過臘八要聽著《開粥廠》才配!登峰造極的“馬善人”!

一代宗師馬三立的相聲藝術生涯中塑造了很多巔峰性的人物形象,《西江月》裡的馬大學問、《文章會》裡的馬山芋、《開粥廠》裡的馬善人……。都早已成為不可代替的標誌性符號且深入人心。後輩相聲藝人已經沒辦法再塑造一個讓觀眾認可的其他形象。今天恰逢臘月初八,聊聊馬三爺的《開粥廠》也算應時到節。

據說過臘八要聽著《開粥廠》才配!登峰造極的“馬善人”!

馬三爺的《開粥廠》有資料可查的是三個版本,分別是楊少華、張慶森、王鳳山三位給馬三爺量的活。楊少華的版本屬於“打補子”,因此不必細說,內行觀眾也不值得過多研究。與張慶森先生合作這段時間馬三立正值壯年,這兩位一位來自天津,一位來自東北,在北京相遇後一見如故,兩人的關係可謂既有買賣也有交情。在配合上,張慶森縫的緊、馬三爺賣“三節”的貫口快而不亂,慢而不斷,揮灑自如。

據說過臘八要聽著《開粥廠》才配!登峰造極的“馬善人”!

後來因為張慶森先生得了眼疾,不得已退出舞臺。後來馬三立與王鳳山合作時已是步入老年,兩位都早已功成名就。在張壽臣先生去世後,馬三立成為行內的領袖,而王鳳山也被公認為王派快板的創始人。兩位藝術上、身份上都不低,在搭夥說《開粥廠》時又是另外一種風格。馬三爺更注重鋪墊部分對“馬善人”形象的刻畫,使情節更加完善,人物性格更加飽滿。馬三爺的個人氣質很有老派文人墨客遺風,貫口自帶韻律感,這與《開粥廠》這塊活高度契合。王鳳山先生在量活時,應了三爺“不攪和”的要求,一直到底包袱之前都是託著三爺說,直到末尾急轉直下的“刨”,讓三爺在底包袱上抖得更響。

據說過臘八要聽著《開粥廠》才配!登峰造極的“馬善人”!

《開粥廠》這個段子後來極少有人敢演,主要還是因為誰都沒把握再樹立一個讓觀眾信服的“張善人”、“李善人”。早些年,何雲偉、李菁在臺上使過這個段子,反響一般但勇氣可嘉。作為完全“宗馬”的何雲偉敢於拿起馬三爺這塊活重新演繹,本身就是一次自我突破。上綱上線的理論儘量少談,還是為大家整理幾個片段,供眾位慢慢回味吧!如果以下內容還不夠腦補畫面,歡迎各位行家在評論寫下您心中《開粥廠》的經典金句。

曾子曰: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曾子曰:不能飽漢不知餓漢飢;曾子曰:一羊也是趕倆羊也是放。

鐺鐺鐺,三點啦……

你信不信,你要不信你是孫子!

惹惹惹,敲大鑼,羅羅缸,賣鮮姜,大爺不怕小八卦,這都曾子說的。

翡翠的犄角,貓眼的眼睛,贔屓的尾巴。月牙河,漢白玉的石橋。河裡的金魚、銀魚兒賽過叫驢,那蛤蟆秧子跟駱駝那麼大個兒。

馬:臘八粥連祭灶的都給。王:都給什麼呀?馬:熬粥嘛,臘八粥啊!米料啊!拿!每人一份兒。每人給一斤江米、一斤黃米、一斤大麥米、四兩菱角米;半斤綠豆、半斤紅豇豆、半斤小豆、一斤生栗子、二斤小棗、半斤核桃仁、四兩冰砂糖、二斤潮白糖、二兩玫瑰、二兩木樨、二兩青絲、二兩紅絲、二兩葡萄乾兒、二兩桂元肉、千張紙、元寶、蠟一份兒,一張燒掛、半斤南糖、一斤關東糖、五個糖瓜兒、十個糖餅兒、一捧炒豆、一個酸面兒火燒、外加一把草料、涼水每人一杯(頓一下)涼水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