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最後的華南虎——野生虎20多年未出現在人類視野

2022-01-21由 貼吧女僕長 發表于 林業

什麼叫印支運動

最後的華南虎——野生虎20多年未出現在人類視野

馴養基地的華南虎已經多年沒有在野外進入人們的視野。

在廣東53個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中,只有三個是直接以物種命名。粵北華南虎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其中之一,其所保護的物種,是位於全球十大保護瀕危物種之首的華南虎。

然而,這也是一個當前頗有些尷尬的自然保護區:20多年來,在為華南虎劃定的這片保護性粵北山林裡,人們在野外再也沒有目睹過它的實體,儘管虎蹤傳聞和人們的尋虎努力一直沒有中斷。

在中國地形圖上,有兩列橫向山脈十分顯著,它們分別是秦嶺山脈和南嶺山脈。

最早誕生於1100萬年前寒武紀的南嶺山地,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先後經歷了加里東運動、印支運動、燕山運動、喜馬拉雅運動等系列造山運動,最終在粵北一帶形成了層巒疊障、峽谷流泉的獨特地貌。加之長年受溼潤季風氣候的影響,這裡森林茂密,物種豐富,成為包括華南虎在內的動植物天堂。

不用說一個世紀前,粵北山區曾是華南虎棲息的樂園,單單70年前,這裡還普遍虎害嚴重,以虎為患。然而,上世紀60-70年代以來,中國人引以為傲的華南虎急劇衰減,甚至面臨種群滅絕命運。80年代初,人們終於在驚出一身冷汗後,開始對華南虎及其棲息地進行積極拯救。廣東粵北華南虎保護區便成立於這一時期。

即使今天,儘管國內依然無法拿出讓國際認可的野生華南虎存在實證,但不少國內動物學專家堅持認為:這片山高林茂、且與湘、桂、贛、閩四省交界相連的粵北山區,仍將或許是野生華南虎最後的棲息地。

最後的華南虎——野生虎20多年未出現在人類視野

保護區護林員的生活清苦,有人上山才能改善一下伙食。

遇“虎”

虎蹤資訊數十年不斷,1992-2002年十年間粵北共有18條確切虎情記錄

華南虎5月疑現乳源

2008年5月6日,粵北剛剛下過一場小雨。早飯後,家住乳源縣大橋鎮長山子村的村民堯紹獻走出家門,往附近的烏龜山走去。

他想去山坡上看看自家的那兩塊黃豆地。10多天前,老堯剛下了黃豆種子。“這麼一兩場雨,正是黃豆苗吐青長葉的好時光,可千萬不能給什麼野物毀了”。黃豆地位於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坳中,離村子約有1。5公里遠,讓老堯有些放心不下。

10點40分左右,老堯來到了山坳,豆田旁邊成70度的陡峭山坡上,是一片人工杉樹林。老堯正抬腳往豆田方向邁,突然覺得不對勁,他抬頭往山上一看,立馬汗毛倒豎:只見隔了兩塊花生地、約20米遠的豆田坡上,一隻老虎赫然盯著他,“有小黃牛那般大小”。只覺得頭嗡地一個炸響,老堯趕緊連滾帶爬往山下跑,一路上連頭都不敢回。

老堯回到村裡,山上有虎的訊息也頓時傳遍了全村。

11點多,正在大橋鎮政府附近吃午飯的大崗村委會副主任羅龍波,接到長山子村村民堯周南打來的電話,趕緊向韶關林業部門彙報。當天下午,韶關林業部門及相關專家趕到了烏龜山。“我手機裡存有一張華南虎的照片,我問老堯是不是這個動物,他點頭說是”,羅龍波說,老堯都60多歲了,長年生活在山裡,不可能不認識老虎。

當天下午,韶關林業部門相關人員在那兩塊黃豆地裡,果然找到了兩串足跡,一個較舊,一個較新。因為下過雨、黃豆地又被人為平整得比較均勻,留在上面的兩排足跡十分清晰。經測量、辯認,相關人員確認舊的一排足跡是狗的足跡,新的足跡肯定是貓科動物足跡,該野獸是循著狗的蹤跡跟蹤下山而來的。讓專家驚喜的是,新腳印的腳趾、腳墊輪廓清楚,其中腳印四趾張開的前緣寬6釐米、長6-8釐米,後墊單寬4——5釐米。

“但這比正常老虎的腳印明顯要小”,韶關林業部門一調查人員稱,目前不能排除是豹的可能。

打虎英雄“轉行”護林護虎

這是粵北地區距今最近的一次虎情記錄。事實上,作為華南虎原產地的粵北地區,半世紀前與老虎確實沒少打過交道。據專家考證,原產中國的華南虎,以前曾廣泛分佈在東起閩浙、西至川西、南至廣西、北及豫晉邊界的廣闊範圍內,其分佈領域約佔到國土面積的1/3。50年代,江西、湖南、廣東、貴州等省,都還是老虎較多省份,當時粵北就曾是虎害嚴重地區之一。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華南虎遭受滅頂之災。因為被當作害獸,國內各老虎分佈地均掀起了一場全民打虎運動。“這其實是個誤解,老虎通常情況下並不傷人,只有帶崽時,或者受過人傷害以及年老體弱無法獵捕時,老虎才攻擊人”,60年代粵北一帶赫赫有名的打虎英雄“陽山老虎鄧”為華南虎婉惜。在打虎時期,“老虎鄧”前後打死過6只猛虎,後半輩子改為從事護林護虎工作。

這樣,短短20年內,華南虎棲息地大幅萎縮,華南虎也從人們視野中迅速消失了。2004年,華南虎被認定為全球十大瀕危動物最優先保護物種。

華南虎極度瀕危後,各華南虎原產地都相繼傳出虎情資訊,讓人們一次次飽含期望。在粵北地區,類似的虎情資訊也一直不斷。來自韶關林業部門的一份粵北虎情資訊統計表明,在1992-2002年期間,粵北有確定老虎資訊的虎情記錄達18次,專家到現場均發現有掛爪、足跡、虎吼或食物殘跡。其中,2000-2002年期間,平均每年多達四次。

“因為粵北一直有虎情資訊,故廣東省1990年率先成立了華南虎自然保護區”,現保護區鄒文軍主任稱,當時的保護區範圍涵蓋始興、南雄、仁化、樂昌、乳源、曲江等6縣(市)的60個鄉鎮19個林場,總面積達到29萬公頃,“幾乎包括了整個韶關北部”。

最後的華南虎——野生虎20多年未出現在人類視野

粵北華南虎馴養繁殖研究中心將引進數只華南虎做繁殖研究。

尋虎

努力一直未停下來,80年代至今粵北地區共有四次大規模的搜虎行動

尋虎大半生未曾見真虎

作為大型食肉型猛獸的華南虎,不僅體色豔麗,威風凜凜,而且終身孤獨遊蕩,一隻虎的活動範圍達到幾十至數百平方公里。由於處於整個食物鏈頂端,百獸之王虎的存在,對整個森林生態系統而言,則意味著乾淨的水源和健康的森林生態平衡。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內動物學家們意識到華南虎的極度瀕危狀況後,開始積極呼籲保護華南虎。在粵北,聞虎者多,見虎者少。粵北野外究竟是否還有虎,一直是動物學家和當地政府心中的懸念。“在山區,人們將老虎叫做爛草黃,也有的地區豹、虎不分,將同屬貓科動物的金錢豹、雲豹、金貓等統統稱做豹虎”,為弄清華南虎資源現狀,20多年來,粵北地區共組織了四次大型搜虎行動。

“我也很想得到它的接見呵”,四次大型搜虎行動都參與過的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袁喜才,70多歲時還第四次參加了粵北搜虎行動。袁老師對虎的習性十分了解,他說,如今華南虎最長壽命者為26歲,一生中除了短暫的發情交配期、以及母虎帶崽時期外,多是一隻虎孤獨在群山之間遊蕩獵食,在同一個地方呆的最長時間不超過三天。

“虎的成功獵食機率並不高,國外研究機構認為是1/20,這至少說明老虎在野外的日子並不好過,經常半飢半飽”,“捕獲食物後,則連皮帶毛、帶骨及蹄一併吞下,所以古人形容為狼吞虎嚥”。讓袁老師遺憾的是,找了大半輩子的虎,也未曾能親自見過一次野生虎。

粵北有6-7只華南虎

1985-1986年,在國家林業部支援下,廣東在粵北地區進行了第一次正式華南虎野外調查,結果公佈粵北有6-7只華南虎。1990年10月,林業部和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專家一道,再次組織湖南、廣東、江西、福建四省聯合調查。10月下旬,調查隊在陽山白水磜的生人坳、秤架自然保護區的羊角坑,多處發現虎的掛爪。

“在生人坳1000多米長的山坡小徑上,相繼發現10多個掛爪,有相隔二三十米的,也有五六十米的,足跡都非常清晰”,經過現場足跡測量,一同參與調查的老獵人“老虎鄧”判斷是兩隻雄虎留下的,留下掛爪的原因,可能是為了標記領域或求偶。

1991年4月,來自湖南採松脂的民工何志水、何成上、周唐生等人,晚上住在車八嶺大尾坑的臘樹園工棚,23日晚11點半剛要睡覺時,聽到不遠處有虎叫,一時驚嚇不已。從工棚裡向外邊張望,只見月光下的山間小徑上,蹲坐著一大一小兩隻老虎,前面的小虎身高約1米,後邊大虎身高約1。2米,不斷髮出低微吼聲。20分鐘後,兩隻虎原路返回。何志水等人嚇得一夜未睡,天一亮便逃下了山。

“如果加上這兩隻,便是8只,所以最後上報的結果是:粵北尚有6-8只華南虎”,袁老師稱,包括WWF派出的老虎專家科勒夫婦在內,也都是認同這一次的野外調查結果的。袁老師總結,他們前幾次調查中發現虎蹤的地點,多處於省界附近,說明這幾隻虎可能都在湖南、廣東、江西等省之間遊蕩,幾個月甚至一兩年才重複往返回一次。其中生人坳一隻虎,明顯是從湖南浪畔湖往廣東大東山方向行進的。

最後的華南虎——野生虎20多年未出現在人類視野

韶關沙坪鎮,一棵柏樹被冰雪壓折後只剩光桿。

野生華南虎依舊蹤杳杳

此後,2000-2002年期間,國家林業部再次組織了包括浙江在內的五省調查,由於經費問題,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沒有參加這次野外大搜索。一年後,由韶關林業部門組織的野外搜虎結果為:粵北野外仍有5-6只,但這一結果未獲得國際認可。2006年10月起,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再次進入粵北地區尋找華南虎及其珍稀野生動物,調查隊的搜尋目標,主要指向最有可能仍有老虎的南嶺南坡,搜尋範圍達到35594平方公里。

如今,這支調查隊雖然找到了豹、黑熊、短尾猴、海南虎斑鳱、鴛鴦等珍稀野生動物,而神秘的華南虎依舊虎蹤杳杳……。

“現在的始興劉張家山至羅壩、東邊與江西交界的仁化、城口、長江一帶、以及清遠的秤架等地,還有華南虎在活動”,2008年6月初,兩鬢花白的韶關林場職工劉愛強師傅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語氣十分肯定。劉師傅在韶關地區前後10多年從事野外調查,與動物學家袁喜才、以及科勒夫婦等都共過事,對虎性亦十分了解。“韶關90%的動物我都認得,其中能聽辨出160多種鳥兒的聲音。”

最後的華南虎——野生虎20多年未出現在人類視野

保護區寶貝之一,身價百萬的巨毒蛇——莽山烙鐵地頭蛇。

最後的華南虎——野生虎20多年未出現在人類視野

珍貴物種較量經濟發展

“以前我們的管理範圍大而不當,而且林地產權都屬於集體林權,與韶關林業局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主要靠林業局的宏觀管理來管護這一保護區”,鄒文軍主任稱,那樣的管理很彆扭,也很難落實,加上原華南虎保護區範圍內,同時包括了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乳源大峽谷、楊東山十二度水等10多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協調管理一直難度較大。近兩年,由於即將動工的韶贛高速公路要穿過原華南虎保護區,保護區規劃調整被提上日程。

2007年底,原華南虎保護區一期規劃的專家們,再次為其二期規劃作出調整:保護區縮小至樂昌沙坪和仁化長江片,面積僅相當於原保護區面積的1/20。與此同時,原先的華南虎拯救策略也相應做出變動:原先在粵北連成一片的老虎保護區,調整成東西彼此孤立的兩小塊範圍後,新規劃中,將這兩片調整定位為華南虎優先保護區域,即實有保護區,將90年代原華南虎保護區範圍調整為外圍保護地帶。

同時,為解決各保護地帶的彼此破碎、分隔,再規劃在韶關6市、12塊分隔地塊內,建造一條連線樂昌沙坪-仁化範子山-始興劉張家山等的綠色廊道。

“不管怎麼看,粵北華南虎保護區都是一個怪胎,在與經濟發展的現實衝突中,它大面積萎縮;在保護區的管理體制方面,它也是一個關係混亂、極其不順的個例”,一位參與過兩次粵北華南虎保護區規劃評審的專家稱,這個保護區的變化,真實再現了人們的兩難:珍貴物種、乃至生態環境與地方經濟發展,哪一個更重要?

“老虎保護區怎能沒老虎”

儘管腳底的地盤是大大縮水了,但相比該保護區成立以來17年裡的懸在空中,粵北華南虎保護區主任感覺還是踏實了不少。“老虎保護區沒有老虎,可有點說不過去”,在野外搜尋暫無結果的情形下,“老虎辦”主任鄒文軍稱,眼下保護區初步啟動了華南虎野化訓練專案,已投入30多萬元,到福建梅花山老虎繁育基地訂購了兩隻小華南虎,另外還打算從重慶動物園或蘇州動物園交換回一頭小華南虎。

“年底小老虎回來後,將首先在韶關森林公園接受初步野化訓練,保護區的沙坪和仁化範子山片,則可能是未來正式野化的第一個野外訓練地”,鄒主任希望眼下很可能是野生華南虎最後棲息地的粵北山區,能早日重現虎嘯山林的情形。

保護區檔案

◎基本情況:位於韶關樂昌市沙坪鎮和仁化長江鎮地界,佔地面積16萬公頃。

◎保護物種:主要保護華南虎及其棲息地。經調查,保護區內現存有野生維管植物185科572屬1133種,野生動物27目85科305種,是南方紅豆杉、伯樂樹、福建柏、桫欏、雲豹、黑熊、林麝等珍稀野生動植物樂園。尤其是區內難得的3萬多畝原始森林,山高林茂,溪谷縱橫,一年四季風景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