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小老樹”是怎樣做成的?

2022-01-18由 花木盆景藝術 發表于 林業

米葉冬青怎麼養

一、向大自然學習扦插苗培養“小老樹”

在當時,主要是為了解決山水盆景的配樹問題,選用了小葉冬青、六月雪、爬地蜈蚣等,隨後又引進了米葉冬青、對節白蠟、火棘、真柏等葉片比較小的植物材料。近30年來,在經過了長時間的探討、分析和摸索,我們最終下決心利用嶺南截幹蓄枝法下功夫培養“小老樹”。把握好在修剪造型上枝條豐滿、節間緊湊的要求,主要面向微型盆景、山水盆景用樹,培養製作直幹小樹和多幹叢林式小樹。

“小老樹”是怎樣做成的?

▲岱廟圍牆上的古柏根幹裸露、神枝沖天,老態龍鍾、舍利飛揚,彰顯著齊魯大地的文化底蘊和風韻。

二、對大自然樹木造就法的感悟

“小老樹”從小苗抓起,先從基礎培養,初期一年修剪一次。隨著日積月累,小樹剪口癒合,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用途,經過不斷地修剪來逐漸完善樹的形態。初期的小樹沒有老化程度。由於樹種的差異,如對節白蠟,它的生理特徵是皮層光滑呈灰白色,培養幾年後也不會出現變化,看上去總是有些嫩氣,這就是品種的特性。怎樣對它進行改造呢?只好去觀察大自然當中的古樹自然形成的過程,並加以分析。想方設法完善它的樹型、樹姿和樹的老化程度。經過很長時間的“造就”,培養出“小老頭”樹,讓人們去觀賞和品鑑。只有不斷向大自然討教學習,借鑑和再現大自然對樹木的“天然造就法”,進而轉變為盆景創作的技法,才能將盆景製作好。

“小老樹”是怎樣做成的?

▲黃山一景。自然界的樹木靠天生存,雨水多的年頭它生長旺盛,遇到乾旱天氣它就要死亡。一般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樹木最為多見。尤其在一棵樹上反映出來的,有死的一部分,也有活著的,生死團抱在一起,展現出大自然中生命的頑強和一種天然的神韻。

三、定向培養與技法上的運用

在“小老樹”的培養過程中,一定要定向培養。比如:微型盆景用樹,一般從根部到分枝點不超過5cm—7cm,樹木變化萬千,但無論怎樣變化,還是怎樣的樹型,總之整體的平均高度在13cm—15cm,粗度在2cm—3cm,這種比例有一定的表現力,能去掉微型盆景的“苗氣”和“嫩氣”。

“小老樹”是怎樣做成的?

▲直幹樹的培養可以走捷徑。在扦插苗時選用直的,生根後直接上盆。培養一本多幹式,扦插苗成活後上盆,將基部的芽點上端剪去,也可以將枝條橫向栽植,把枝條直接埋在土面上,一年後接地的枝條出現生根、連根,也很有趣味。用扦插苗培養微型、小型盆景,它的變化萬千,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形態。

“小老樹”是怎樣做成的?

▲怎樣解決小樹不老的問題?像對節白蠟、小葉冬青、米葉冬青、榔榆、爬地蜈蚣、火棘等,利用它們生長速度快的特點,長到一定的粗度,在冬季修剪完後,運用“大自然造就法”,借鑑古樹、老樹的蒼老之態,合理化、藝術化地運用技法,加快製作培養過程,才能把微、小型盆景昇華到“小老頭”樹的老辣之姿。

運用技法

(一)樹幹加工,仿受病蟲害而出現的孔洞。可以用雕刻機在比較呆板的基幹接點部雕刻出下大上小的不規則三角形,深度為乾的1/3至1/2即可,切忌選在正面。同時,在乾和根部四周選比較突出的部分進行多點蹭皮。隨著蹭一下皮層,這樣乾和根部癒合後是連在一起的。

“小老樹”是怎樣做成的?

▲“小老樹”雕刻過程:①利用手拿雕刻機對小樹加工②雕刻出長形疤痕③雕刻旋轉疤痕④對基部雕刻不等邊三角形的空洞

(二)對底部的枝條,撕裂出的部位所出現的疤痕,它的形狀是上大下小,一般有逗號的形狀。用雕刻機從上向下雕,一定要根據樹幹的比例來掌握,過大失去比例,過小經過癒合後會出現合併。這種做法主要是向下部撕裂的效果。隨著木質的腐朽,皮層的癒合會產生妙不可言的藝術效果。

“小老樹”是怎樣做成的?

▲數次雕刻癒合後的效果

(三)表現自然古樹幹的扭曲法。根據樹幹與枝的走向,有方向性地扭曲姿態,但樹幹又表現不出來,這就要依據整體的變化方向,對樹幹從底部到枝幹部進行皮層劃痕,要有深有淺,輕重一定要掌握好,且不要急於求成。

(四)比較呆板的枝幹,空白比較大的地方,可以用直刀剝皮法。

“小老樹”是怎樣做成的?

▲自然界出現的物體撞擊的疤痕,形態不一,多數表現為中間大兩頭小,處理這種疤痕時只需將木質露出來即可。

(五)刷皮變色法。要輕,但也不是一次完成,且根、幹、枝都要處理。

(六)嶺南的錘擊法。要根據樹的綜合情況,有針對性地處理。這種辦法一定要在根幹接合部錘擊,但根部裸露不好的儘量不用。

以上加工方法,要靈活運用,千萬不能生搬硬套。

“小老樹”是怎樣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