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2022-01-15由 雲和旅遊 發表于 林業

苦櫧木堅硬嗎

我叫徐行順,在1954年出生在雲和縣石塘鎮灘下村。從我記事開始就知道父親徐時蘭是當時麗水造船界的老把式,有著一身好手藝。18歲那年,我就到麗水造船廠跟隨父親學習造船手藝,一學就是9年。出師後我開始闖蕩江湖,招收徒弟製造各種船隻,包括運輸船、過渡船、捕撈船、旅遊船、帆船等,至今已有30多年。

追溯起來,我已經是第三代傳承人了。我的外公張岡昌就是一個造船高手,造船技藝高超,祖居石浦。為了發展造船事業,他帶著我的母親舉家遷往龍游,開辦造船廠,生意火紅。到上世紀30年代初期,龍游開通了火車,航運事業衰退。他遷回麗水市大港頭鎮,繼續經營造船業。他辦的船廠,資金雄厚,技術力量強,每4天可出一艘新船,在當地也是數一數二的。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卜偉紹/攝

古時候,八百里甌江及其密佈的支流,織起了大山深處的水網。山裡人因陸上交通不便,所以選擇乘坐帆船走出大山。而在河流平緩地帶,帆船更是當地人的謀生工具:或做擺渡生意,或靠捕魚謀生,也有人做水上運輸生意,往返龍泉和溫州,將青瓷、雪梨、香菇、竹、木、柴、炭等透過水路外銷溫州地區,返回時裝些鹽等生活用品。我因造船技術精湛,很是吃香,專門請我去造船的人非常多。不僅雲和緊水灘庫區周邊的漁民請我去造船,連蓮都、龍泉、景寧等地的居民也慕名前來訂做船隻。經年累月我製造的甌江帆船已不下2000艘。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陳忠人/攝

從木頭變成帆船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製作一條6。5米長的小船要一個星期,製作一條13米長的船要半個多月時間,而我做過最大的一條船長有18米,做了將近3個多月。一艘好的甌江帆船是要經過設計、製材、木工、漆工等十幾道繁複的工序,材料主要是木材、油灰、釘、麻絲,工具用的是鋸、刨、鑿、錘、手提電鑽。一般甌江帆船身長10。10米,寬2米,高1。72米,前方正中豎一木帆桅,高8-10米,帆寬約2米。造船時,首先要根據所建造帆船的大小,設計各部件的尺寸和結構,挑選樹齡老、木質堅硬耐用的松木、杉木、樟木、苦櫧木作為材料,根據船身的大小製作船底板、漂板、短板、龍槽、馬腿、梁頭、板榫,然後將各個部位利用其中的榫卯結構和船底釘、船漂釘、龍糟釘和墊板釘等配件將船組裝起來,然後在船板縫裡嵌入桐油灰,塗刷幾層桐油,這樣新船才能下水。這些工序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這些活的技術要求是非常高的,每一步都不可以粗心。船造好了是要常年在水上跑的,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一點都馬虎不得。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現在的造船生意一點都不好做,這些年來甌江沿岸撤渡建橋以後,很多渡口都消失了,渡船人的生意明顯減少。再加上公路運輸發達起來了,運輸船也基本上沒有了,我也就很少有機會再去做大的運輸船了。但最近兩年庫區水域面積不斷增加,許多人喜歡前往庫區釣魚,也開始時興乘船垂釣。還有就是庫區漁民,要到水庫裡捕魚、捕蝦等,小帆船用起來方便、靈活,他們也喜歡用。再加上這幾年造船的人少了,我造船技術在麗水一帶也是有口碑的,因此就有許多人前來找我幫他們造船。現在,不僅雲和緊水灘庫區周邊的漁民請我造船,蓮都、龍泉、景寧等地的許多人也慕名前來。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雖然我已經制造的帆船不計其數,但是造新船時還是要非常仔細。每條船的承重不同,船體的結構要求就不同,給捕魚的人用起來很舒服的船,給捕蝦的人用可能就不舒服了。比如要是發動機、螺旋槳裝得太前面或太后面了,水的阻力就大,船就開不快,位置裝偏了,船開得快時可能會翻掉。一條6。5米長的帆船,我要日夜趕工一個星期,才能按時交到客戶手中。還好,我造的兩千多艘船,沒有一艘船被客戶退回來重新加工過。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鄒金清/攝

造船技藝瀕臨失傳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這輩子我總共帶了三個徒弟,算算年紀現在都40多歲了,除了一個叫饒文武的還在緊水灘龍門和我一樣從事造船外,其他徒弟早已經改行。現在會這門手藝的人越來越少,全麗水也已經屈指可數,我徒弟已經算是年輕一代了,其他的年齡多數在60歲左右。

造船比較辛苦,收入也不算好。這幾年,鐵船、水泥船的出現,尤其近年來公路、橋樑的大量建設,村村通了公路,使大量漁民上岸改行。許多造船手藝人紛紛改行轉業,作為造船人的後代,我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遺憾——擔心甌江帆船製作工藝要失傳。遠的不講,就連我自己家的兩個兒子都不願意子承父業,大的兒子在雲和開起了挖掘機,小兒子在義烏搞汽車修理。而當年和我一起跟隨父親學藝的弟弟,如今已經轉行到一家裝修公司做師傅了。

甌江帆船的製作工藝是甌江流域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取料到新船下水,整個工藝流程和技術,沒有一張圖紙和說明,圖紙都在我腦子裡。我現在也老了,眼看著當年一同造船的同行都不幹了,年輕人都不願意學,心裡有些著急。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卜偉紹/攝

甌江帆影重煥生機

石塘灘下帆船節

近幾年,雲和縣大力推廣旅遊專案,小順村的農家樂、漁家樂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石塘鎮小順村開農家樂的陳幼和就請我幫他造船。起先是造了七八艘木船,沒想到竟然吸引了很多專門前來釣魚的客人,大家都搶著租船,簡直是供不應求。後來他又請我再幫他造了十幾艘木船,那段時間真的是忙的沒日沒夜。現在想想,雖然很累人,可也是很值得的,不然就沒有“甌江帆影美如畫”這一說了。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如果沒有人造船了,那甌江帆影的美景也就消失了。我想不管生意好壞,我都會堅持下去。這輩子我就認定造船了,雖然我的小輩們都不願意學了,但如果還有人想拜我為師,我會將自己的手藝毫無保留地傳給他們,讓這門手藝繼續傳下去。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非遺傳承 | 我的帆船夢

本文由徐行順口述,葉林紅整理。

徐行順,省級非遺專案“甌江帆船製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葉林紅,女,雲和縣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

排版整理:雲和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