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2022-01-11由 秦川風雨 發表于 林業

燕雲臺主要講述什麼

電視劇《燕雲臺》終於迎來了大結局,這部劇是一部完全站在遼國視角上的大女主戲,主角蕭燕燕經過諸多磨難和考驗,從天真爛漫的契丹少女成長為殺伐果斷的遼國太后,在韓德讓、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等人的協助下,將遼國帶入了鼎盛時期。這部劇是由小說改編而成的,因此開播以來一直飽受爭議,但仍收穫超高人氣。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燕雲臺》中的蕭燕燕

很多看過電視劇的觀眾,不禁對《燕雲臺》的歷史背景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就來給大家說一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宋、遼建立

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中國從此進入了四分五裂的五代十國時期。五代指的是中原地區先後出現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政權。十國指中原地區之外相繼出現的十個割據政權: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

這時的中國,那是一個“亂”字了得!你方唱罷我登場,皇帝輪流當,致使原本經濟重心的北方人口銳減,土地荒蕪,社會經濟日益落後於南方。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晚唐到五代的中原混戰,政權衰微分裂,自顧不暇,卻給北方契丹民族的社會經濟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公元907年,出生於契丹迭剌部貴族家庭的耶律阿保機被推舉為可汗。

耶律阿保機身形魁梧,武藝高強,據《遼史》記載,他“身長九尺,豐上銳下,目光射人,關弓三百斤”。能開三百斤的弓,在崇尚勇武的遊牧民族中,阿保機著實是個厲害的角色,而且還具有雄才大略。他繼任可汗以後,契丹逐漸強大起來。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耶律阿保機畫像

阿保機的妻子述律平,也就是後來的述律太后,也是一位果敢、有雄略的女中豪傑。在她的支援下,耶律阿保機平定了“諸弟之亂”。在“鹽池之變”中,她又設計上演了一幕“契丹版鴻門宴”,設伏兵殺死了七部貴族首領,協助丈夫順利統一了契丹八部。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登基稱帝,國號契丹。公元947年,其兒子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耶律阿保機就是遼太祖。遼國建立後不斷吸納中原文化,重用漢族人才,制定法律,改革習俗,創制契丹文字,逐漸發展為北方大國。至今,俄語發音稱中國仍為“契丹”,足見其影響。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述律太后畫像

《燕雲臺》劇中的蕭燕燕就是遼國第五代皇帝遼景宗的妻子、第六代皇帝遼聖宗的母親,尊號“承天皇太后”的蕭綽,小字蕭燕燕。蕭綽家族本不姓蕭,姓拔里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是漢高祖的鐵粉,因為追慕劉邦與蕭何的君臣之誼,便將自己的耶律氏兼稱劉氏,將乙室、撥里氏等幾個開國功臣,賜姓蕭氏,並規定契丹“王族唯與後族通婚”,王族是耶律氏,後族就是蕭氏。所以,大遼國自然就是耶律氏和蕭氏的天下。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五代十國後期形勢圖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趁周恭帝柴宗訓年幼,根基不穩,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被擁立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混戰的五代時期就此結束。

宋太祖即位後,平定叛亂,穩定內政,透過“杯酒釋兵權”將國家的權利集於一身,雪夜訪宰相趙普,確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決策,意圖透過戰爭統一中國。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公元976年,宋太祖統一全國的宏圖偉業尚未完成,卻突然去世了。宋太祖趙匡胤前一天晚上,召其弟趙光義在宮中飲酒,當晚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忽然在萬歲殿崩逝,享年五十歲。隨即弟弟趙光義就宣佈即位,是為宋太宗。關於宋太宗趙光義是如何當上皇帝的,歷史上眾說紛紜。古代皇帝的繼承都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即父親死了,兒子繼承,只有在沒有兒子或者兒子不行的情況下,才讓兄弟接班。可趙匡胤有兩個兒子,大的叫趙德昭25歲,小的叫趙德芳18歲,他倆都有條件當皇帝。可為什麼是弟弟當上了皇帝,更蹊蹺的是,沒過幾年宋太祖的兩個兒子和另一個弟弟趙廷美都莫名其妙的死了,這一下讓宋太宗究竟是怎麼登上皇位的,又多了一份猜疑。這樁歷史大懸案,到如今還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欲知真相,只能去問當事人了。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宋太宗趙光義畫像

但不管怎麼樣,宋太宗就是當了皇帝,或許是為了讓大家信服,他當上皇帝后很努力的。宋太宗喜歡讀書,“開卷有益”的典故就來自於他,他每天堅持閱讀,有時因國事忙耽誤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常對左右的人說:“開卷有益(只要開啟書本,總會有益處的)。他勵精圖治,想成就一番事業。他遵循哥哥“先南後北”的策略,沒過多久就滅了吳越國,統一了南方,後又率軍親征,擊退遼國援軍,滅掉了北漢,結束了十國的分裂局面,形勢上統一全國。隨後趙光義著手繼續北伐,而他的兩次北伐都遭遇失敗,失敗的原因都是因為同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就是蕭燕燕。

蕭燕燕自小就聰慧,是契丹貴族中有名的才女。17歲進宮被冊立為皇后,30歲被尊為皇太后,開始了持續27年的臨朝攝政生涯。歷史上,她是一位有膽識,有謀略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甚至有人說她是遼史上,唯一能媲美武則天的女人。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蕭太后蕭綽畫像

幽州之戰

五代時期後晉高祖石敬瑭為感謝契丹族幫助其滅掉後唐,入主中原,幹了件缺德事,把燕雲十六州也稱幽雲十六州(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兩省北部的土地)割讓給了契丹,並自稱“兒皇帝”,不過後晉最終還是被契丹滅國了。燕雲十六州,以幽州(今北京一帶)為中心,十六個州連成一片,扼守長城,易守難攻,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侵襲的天然屏障。失去了這十六個州,整個中原就無險可守,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下,一旦鐵騎南下,將是一馬平川。這些地方後來就成為遼國屢擾宋朝邊境的基地,對宋朝的衰變乃至滅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後晉高祖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

公元979年六月,滅掉北漢的宋太宗躊躇滿志,親率十萬大軍,欲北上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起初宋軍突破遼軍的阻截,進圍幽州(今北京一帶),結果在高粱河一戰中慘敗,宋太宗中箭受傷,近臣情急之下找來一輛驢車,帶著宋太宗乘坐驢車逃離戰場,給後世留下一個“大宋車神”的傳說。遼軍則乘勝追擊至涿州,北宋的第一次幽州會戰宣告失敗。

當時,遼國的皇帝是遼景宗耶律賢,他雖有謀略,但常年多病,所以遼國實際的掌權者就是皇后蕭綽。耶律賢對自己的皇后很是看重和信任,兩人有沒有真感情,不得而知,但卻生下三男三女六個孩子,對於連二胎都不敢生的我們,真是讓人嫉妒羨慕恨啦!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燕雲臺》中的遼景宗和蕭皇后

《契丹國志》中記載道“刑賞政事,用兵追討,皆蕭皇后決之,遼景宗拱手於床榻而已”。這一幕好熟悉呀,這不就是契丹版的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嗎?在她的努力經營下,遼國政局穩定,國力強盛,軍事上日漸優勢。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燕雲臺》中的遼景宗和蕭皇后

公元982年,遼景宗去世,長子耶律隆緒繼位,是為遼聖宗,因年幼,其母蕭燕燕臨朝攝政。北宋雄州守將賀令圖以遼帝年幼、內部不穩,建議宋太宗再攻幽州。宋太宗心動,心想著這孤兒寡母一定好欺負。自高粱河一戰落敗後,趙光義一直在積極籌劃二度北伐,一雪前恥。公元986年三月,北宋兵發三路攻遼。東路曹彬出雄州,中路田重出飛狐,西路潘美、楊業出雁門,三路合圍幽州。

此時的蕭皇后早已晉升成了蕭太后,她臨危不亂,偕遼聖宗親赴前線督戰,調兵遣將,指揮若定,派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等大將迎戰,把宋軍的幾路大軍全部擊潰。楊業率孤軍英勇作戰,終因寡不敵眾,身負重傷,墜馬被俘,最後絕食三天而死,其首級被耶律斜軫獻給蕭太后母子。蕭太后很是佩服這位素未謀面的北宋英烈,為表彰其忠君氣節,下令修建廟宇以示紀念。不得不佩服這位女軍事家的胸襟和氣魄,她和楊家將的交集也僅限於此,不料卻被後世刻意抹黑,從此惡名天下傳。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燕雲臺》中的蕭太后

自此,北宋發起的旨在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幽州之戰,因自身原因以慘敗而結束。宋太宗這次失敗以後,真的是被打怕了,以後再也不提北伐的事情,甚至一提到遼軍,就直哆嗦。不止是他,整個宋朝都得了“恐遼症”,並打從今兒起,宋朝的策略就改成了“守內虛外”,“守內”就是把國內老百姓管得嚴一點,“虛外”就是對外敵能躲就躲,能讓就讓。當然這個外敵,現階段主要是遼國。

此時的遼國,在蕭太后的帶領下奮發圖強,國力越來越強盛。說到蕭太后的豐功偉績,就一定要說一說這個遼史上最牛的漢族大臣韓德讓,他是遼臣中輔政最久、影響最大的一人。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燕雲臺》中的韓德讓

此人也是有勇有謀,遼軍大敗宋兵於高梁河,韓德讓功不可沒,蕭燕燕當上太后,他就成為遼國的“攝政王”。他把漢人治理國家的那一套,都拿去用在治理遼國上,把遼國治理得很好,大有超越宋朝的趨勢。

兩人年幼相識,一個是契丹才女,一個是漢族才俊,兩人情投意合,並且定下了姻緣。但由於蕭氏一直都是遼國的後族,遼景宗選中蕭綽之後,這對苦命鴛鴦就被迫拆散。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燕雲臺》中的蕭燕燕和韓德讓

遼景宗死後,蕭綽與韓德讓舊情復燃,據史書記載,蕭太后攝政時,常出入韓德讓帳中,與他共同參決軍國大事,“同臥如夫妻,同案而食”。歷史上,蕭綽還曾經一反在皇宮中宴請皇親眾臣的慣例,在韓德讓的帳室中大宴群臣。這場宴會被後世人認為是蕭太后與韓德讓自己舉辦的婚宴,所以才有了蕭太后下嫁韓德讓的傳言出現。不管下嫁的事是真是假,但蕭綽對韓德讓的寵愛和器重是不爭的事實。契丹貴族胡裡室在打馬球時,誤傷了韓德讓,戀愛腦的蕭太后立馬勃然大怒,將胡裡室當場處死。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讓人不禁聯想到了孝莊太后和多爾袞!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燕雲臺》中的蕭太后和韓德讓

澶淵之盟

反觀此時的宋朝,這些年都在原地踏步,宋太宗把精力都放在了對付內部的叛軍上了。公元997年,宋太宗死了,太子趙恆即宋真宗即位。宋真宗從小養在深宮,膽子很小,不喜歡打仗,尤其畏懼遼國。人有的時候越是怕什麼,越是來什麼。遼國對宋朝步步緊逼,不斷南下侵擾宋朝。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宋真宗趙恆畫像

公元1004年,蕭太后和遼聖宗耶律隆緒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攻宋,意圖收復南關十縣。遼軍一路勢如破竹,前鋒直達澶州(今河南濮陽)。起初,宋真宗聽信大臣進言,打算做個“逃跑皇帝”,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宋真宗御駕親征。澶州城橫跨黃河兩岸,宋真宗在寇準、高瓊等文武大臣的護衛之下,渡過黃河,來到澶州北城。這時候,各路宋軍也已經集結到澶州,將士們看到宋真宗的黃龍大旗,士氣高漲,歡聲雷動,高呼“萬歲”!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宰相寇準畫像

此時,遼國大將耶律斜軫、耶律休哥已經相繼去世,大遼出現了人才斷層。關鍵時刻,遼軍主將蕭撻攬,又稱蕭撻凜,在陣前視察地形時,被宋軍一箭射死,遼軍因此銳氣大挫。遼軍主將一死,又是同族兄弟,蕭太后又痛惜又害怕,輟朝五日,又見宋真宗親自率兵抵抗,權衡利弊後,就有心講和。

最終,宋遼雙方正式達成和議,宋朝每年給遼朝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稱“歲幣”;北宋與遼朝確立了叔侄關係,宋真宗尊蕭太后為叔母,遼聖宗稱宋帝為兄;雙方開放邊境貿易等。澶州又稱做澶淵,歷史上把這和議叫做“澶淵之盟”。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澶淵之盟》畫像

大宋向遼國進貢,顯然有失顏面,但以當時的形勢,和解確實是最明智的決策,再說區區三十萬歲幣,對大宋而言,算不了啥,咱大宋不差錢!宋遼兩國自此一百多年內沒有發生大的戰鬥,這也使沉淪在兩百多年混戰中的黃河以北人民,終於得到了暫時的安定。

這位懂政治、有謀略的蕭太后,執掌遼國朝政近四十年,最後還為遼國爭取了歲幣,也為兩國開啟了長達百年的和平,也算是名利雙收了!

公元1009年,蕭燕燕因病逝世於行宮,後葬於乾陵。去世十五個月後,韓德讓也隨之病逝,陪葬於乾陵蕭燕燕墓旁,繼續守護愛人,韓德讓也因此成為葬在大遼皇陵中的唯 一一個漢人和臣下。二人終其一生不負彼此,不負大遼天下。

趣說《燕雲臺》背後的宋、遼歷史

《燕雲臺》中的蕭太后和韓德讓

宋太祖建國時採取的重內輕外和重文抑武的國家政策,對宋朝影響非常深遠,一方面使得宋朝內部安定而少有內亂,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與文化科技繁榮;但另一方面也因此導致宋朝軍事力量積弱,不敵北方遊牧民族,不管是今日的遼國,還是明日的金朝,都是如此。所以,有很多人把中國歷史上的宋朝稱為“弱宋”。

據說宋太祖趙匡胤曾給子孫留下了一份遺訓,遺訓的內容有下列三點:

(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這份遺訓,所以,在新舊黨爭當中失勢的官員並沒有因此被殺頭,還可能會隨著政局的演變由罷黜而又重新回到權利中央。

正是這種溫和的政治氛圍,宋朝成為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社會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從某種程度上講,“弱宋”並不弱。

不過,宋朝的歷史教訓,再次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只有文治,沒有武功,是行不通的。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經濟再繁榮、文化再燦爛,也終將朝不保夕。只有國家強盛,才能護人民周全。身為華夏兒女,生在當下盛世,國泰民安,國強民富,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