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宣紙的誕生

2022-01-03由 人美renmei 發表于 林業

青檀皮是什麼皮

居“文房四寶” 之首的宣紙是傳統手工紙品的傑出代表。“宣紙”一詞最早見於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的記錄。作為與藝術共生、與文化共存的獨特手工技藝,你知道宣紙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嗎?

造紙本質上是一種將各種植物纖維重組的技術。不同的纖維能組合形成不同的紙。製作紙張時,首先要取得纖維素,即去掉植物纖維中的木質素、果膠等,製成紙漿,之後對紙漿進行抄制,形成紙張。

宣紙的誕生

最大手工宣紙“三丈三宣紙”製作場景

宣紙原產地安徽涇縣自然環境得天獨厚。該地種植的青檀皮質地細膩,纖維均勻、豐富、易提煉,成漿率高,吸附性強,奠定了宣紙上佳的潤墨性。沙田草莖稈柔軟,富有韌性,保證了宣紙良好的穩定性。這些原料經採集後,被反覆揉煉,並被放置到山坡曬場攤曬。整個過程不新增任何化學藥劑。透過風吹、日曬、雨淋等自然現象的反覆作用,原料被自然漂白,脫除了易氧化物質,植物纖維也得到鈍化,有利於延長成品紙的壽命。

宣紙的誕生

漿皮

被砍下的青檀枝首先要在火灶上蒸煮,以去除死皮。涇縣的田地含沙量較高,沙田稻草莖稈黃葉色澤黃亮,比普通稻草更適合造紙。採集來的稻草首先要用石灰嗆、醃,醃製一段時間後,再洗淨、曬乾,之後再次加鹼、蒸煮。經過幾次三番的洗滌、蒸煮、晾曬,青檀皮和沙田草充分吸收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就像老藝人們所說,“日月光華,水火相濟”才能成就中國宣紙。

宣紙的誕生

抖草坯

燎草和燎皮收下來後首先要洗滌,洗好後用榨板將水榨乾,再送到皮草選撿房進行篩選,剔除不合格的老皮。篩選工人通常為眼明心細的女工。經過選撿的皮草料要轉送到碓房進行碓打。經過人工精細挑選,好的草料可做成精品宣紙,剩下的次料經過處理後做成宣紙的外包裝。所有材料都得到充分利用,真正做到環保節約。

宣紙的誕生

挑灘

碓皮的工具是現代人難得一見的碓和石碾。石碾用來碾草,透過碓頭的敲打撞擊將檀皮的纖維糅合。經過一兩千次的敲打,加上工人不停翻邊,檀皮最終形成一塊長條。因此,宣紙的生產有“千錘百煉”之說。

宣紙的誕生

碓皮

碓打過後需將碓好的長條皮料切成小塊。切皮不僅需要力氣,還得有一定的技巧。沒有長期積累的經驗,一不小心就會將原料纖維切得支離破碎,影響宣紙品質。切皮之後,小塊皮料將經過二三十分鐘的“踏料”處理。工人一隻腳順著缸的一邊不停地踩踏,讓皮料的纖維完全融合。這與和麵的道理相似。踏料之後,和好的料被裝進大布袋後再被放入水池中搗洗。這道工序也需二三十分鐘的時間。一些雜質、灰塵將透過布袋的細縫被過濾掉。搗洗結束後,布袋裡剩下的就是潔白的紙漿了。至此,整個製漿過程才算結束。

宣紙的誕生

切皮

原料漿板被打碎成漿絮後加入一個巨大的清水池裡。兩個工人抬著放有細竹簾的竹擔架在水裡抄上兩次,細竹簾上就留下了一層層薄薄的紙漿,水則從下面的竹擔架裡流走。然後,細竹簾被放上一張有定位銷的大木床。只需輕輕一揭,紙漿就和細竹簾分開了。這一工序為撈紙,是件重體力活,一般都是年輕人來做。以一天做十刀紙計算,工人需要擺動手臂兩千次,提腰一千次,從凌晨三、四點幹到晚上,十分辛苦。撈出的紙漿層層疊疊,像剛出鍋的內酯豆腐,到一定數量一定厚度,就用大木板壓上,再加上千斤頂,擠掉水分,就可以進行曬紙了。

宣紙的誕生

撈紙

曬紙其實是烘紙。工人把撈出的紙張初步擠幹水分,一張張貼到滾燙的十米長的紙牆上炕。擠過水的宣紙像豆腐皮一樣薄,工人們揭紙的速度要相當快。曬紙車間中間是石灰排,排面由石灰加上墨液,用銅鏡人工打磨過,排裡燒著煤。撈出的宣紙經過壓榨、烘乾、澆水浸溼後送到這兒由曬紙工人一張張揭下來,再用天然松針刷把它們刷上排面烘乾。滾滾熱浪裡,工人們赤膊上陣,一張張薄如蟬翼的宣紙在他們手中顯得特別柔順。曬紙房中熱浪撲面,待上片刻就會大汗淋漓,所以曬出好紙並非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經過撈紙和曬紙,終於到了最後一道工序——剪紙。剪在這裡有兩層含義,一是檢驗,二是剪裁。經檢驗合格的宣紙用特製的大剪刀進行裁剪。宣紙的計量單位也因此被命名為“刀”。

宣紙的誕生

剪紙

宣紙的誕生

檢紙

一張張國寶宣紙,在檢紙工手中要經過多次檢查。看上去簡單的看紙檢驗,實則技術要領十分深奧。一位技術過硬的檢紙工,能在一片耀眼的白色中,以極快的速度發現紙面最細小的空洞和破損,而且知道瑕疵產生在哪個工段,也就是俗語“剪紙的師傅撈紙的匠”的來歷。

選自《書法教育》中小學版2020年

第肆

《現代書畫用紙的類別與工藝》

作者:胡玉潔

宣紙的誕生

《書法教育》(中小學版)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