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2022-01-03由 央廣網 發表于 林業

芨芨草屬於什麼草

央廣網寧夏5月28日訊息(記者郭長江 許新霞 見習記者彭照)芨芨草,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乾旱帶上的一種耐旱、根深、耐寒、不懼鹽鹼的野草,即便是在最貧瘠的土地上,也能茁壯成長。春末夏初,吳忠市紅寺堡的荒原上,一簇簇的芨芨草雖還沒有返青,卻已悄無聲息地挺起了“腰桿”。在回族婦女李耀梅的眼裡,芨芨草不僅給了她戰勝一切艱難的精神力量,同時也給她帶來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李耀梅(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凌晨4點多,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大河鄉龍源村43號農戶家的燈,亮了。屋裡,一陣窸窸窣窣的響聲後,傳來了牽拉細繩的“嗡嗡”聲和“叮叮、咚咚”的敲擊聲……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李耀梅的家(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這是李耀梅的家。還賬,在過去的三年多里,幾乎佔據了她生活的全部。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李耀梅在一絲不苟地扎笤帚(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今年55歲的李耀梅曾經身患多種腫瘤,前後做了大小七次手術,身上留下了很多疤痕,欠下了近9萬元的外債。2009年,不堪忍受家暴的她與丈夫離了婚,帶著11歲的女兒淨身出戶。同時還揹負著看病欠下的所有債務。這些債,全是向做小買賣時認識的一些並不富裕的攤主借來的。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夜以繼日干活的地方(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為了照顧女兒上學,她在老家同心縣的城郊租了一間每月租金六十元的房子。憑藉著自學的扎掃帚和笤帚的手藝,一邊掙錢維持著母女倆最基本的生活,一邊一點點償還著債務。因為做過手術不久,還不能幹太重的活兒,每天黃昏,她都會進城撿拾集市上別人丟下的硬紙板、飲料瓶等廢品,換點零用錢補貼家用。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精心製作(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2014年10月,李耀梅母女倆隨著寧夏自治區“十二五”生態移民,從同心縣預旺鎮青羊泉村搬遷到了現在的紅寺堡區大河鄉龍源村。一些撿來的木渣、燒坑用的廢木頭、一個泡菜罈子、一個電飯鍋、一個案板、幾隻碗、幾雙筷子,是母女倆全部的家當,加起來不足三百元,搬遷所需的幾萬塊錢全都是東拼西湊借來的。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又一把掃帚紮好了(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2015年,李耀梅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生計和女兒,她經常奔波於同心與紅寺堡兩地。9月的一天,舊賬尚未還清的她在騎著電動車撿拾廢品的路上,因躲避車輛連人帶車一頭栽到了二十多米深的溝底,人事不省。剛上高二的女兒媛媛(化名)聽到訊息趕往同心縣醫院。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清晰可見的傷痕(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頸椎嚴重受損,右腿四處粉碎性骨折,頭部、左腿血肉模糊,腳掌肌肉撕裂……讓媛媛既揪心,又稍感安慰的是昏迷的媽媽嘴裡一直喊著自己的名字。面對嚴重傷情,縣醫院束手無策,連夜將李耀梅送往二百多公里外的寧夏附屬醫院。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貫通的傷疤(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到了醫院,大夫估算說大約需要五十萬元的醫療費才能把李耀梅搶救過來。媛媛聽後,如五雷轟頂,一頭栽倒在醫院的走廊裡。醫護人員趕緊將她抬到床上。幾小時後,媛媛醒過來了,喝了幾口水,稍微緩了緩精神後,一聲不吭地離開了醫院,留下了仍舊昏迷的母親和陪在一旁、不知所措的姨媽。

誰也不知道,原來年僅17歲的媛媛懷揣著帶有媽媽體溫的手機趕往同心老家和紅寺堡兩地求援。能不能成功,她心裡一點底都沒有。但她必須去做,因為這是救媽媽命的唯一機會。她從手機和媽媽保留的一個小本子上找到一些以往媽媽常給發貨的小商販的電話號碼,逐一打了過去。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相伴的家當(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天多時間,紅寺堡的李燕梅、同心縣的老丁和楊增雲,還有一個手機裡標註為韋州鎮“老顧”和下馬關“小馬子”等幾個人居然一下子湊了21萬多元。媛媛說,她清楚地知道大家只所以願意把錢借給自己,主要是因為媽媽平時為人誠信善良,將心比心,危難時機,大家也都願意幫助她們母女。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慷慨解囊的李燕梅(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在紅寺堡開發區羅山商城門口的一家日雜店裡,曾經借錢給李耀梅救命的李燕梅還清楚地記得四年前媛媛到店裡求助的情景。她說,當時孩子一路哭著跑來找她,說媽媽出了車禍,需要借錢搶救。她問,得多少錢?孩子說,姨,越多越好。李燕梅自己當時手頭只有3萬元現金,就趕忙從朋友處借了2萬元,湊了5萬元交給了媛媛。至於欠條、利息啥的,根本沒想過,只想著救命要緊!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生命的綠色(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像李燕梅一樣,借給媛媛錢的,都是和李耀梅擺地攤賣掃帚時結識的一些小生意人。每次念及這些人,李耀梅眼裡總會閃現出淚花。她說,總共有五個人。其中,楊增雲、丁雪峰、李燕梅三個知道名姓。“小馬子”和已經過世的“老顧”現在都叫不上名字。雖然一張欠條都沒打,但這些借錢給自己的客戶永遠都在她的心底裡“存著”呢。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身邊最沉默的“好夥伴”(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這筆沒有一張欠條的錢,把昏迷了四天四夜的李耀梅從死神手裡拉了回來。她前後動了兩次大手術,頭上留下四道口子、縫了47針;頸部還戴上了哈羅氏架;右腿關節處打了兩條鋼板,還從跨骨上取了一塊骨頭補到腿骨處;左腿外傷縫了多少針,連她自己也說不清楚了。然而,高昂的醫療費讓李耀梅不敢在醫院多待一天,住院僅十三天,就出院了。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紮好的笤帚(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回憶那段經歷,李耀梅不住地感嘆:“當時,救護車從銀川把人拉到同心,按市場價格要價1300元。可媛媛只有800元錢。司機只收了700元就把人送回來了。送到出租屋裡後,又找人把她抬到了床上”。救護車走了,母女二人四目相對,一無所有。女兒忍不住悲從心起,淚如雨下。李耀梅摸著女兒的頭,安慰她說,別哭,只要媽還活著,總有站起來的一天。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難忘最困難的場景(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從此,除了相依為命的女兒,李耀梅心裡還記掛那些幫助自己度過生死難關的人,早點還清大家的“情義債”成為激勵她重新站起來的動力。2016年6月,女兒高考剛結束,李耀梅開始從病床上爬起來幹活。

在李耀梅家房子裡靠牆一米多的水泥地上,有一個雞蛋大小、十多釐米深的小坑,這是李耀梅自己挖出來的。當時她右腿骨折未愈,不能蜷曲,更不敢用力。她乾脆坐在地上,背靠著牆,把傷腿橫在一邊,用一根鋼釺一頭扎進小坑裡,一頭頂在腰眼上,代替著右腿,與剛剛康復的左腿形成合力,才能蹬上勁兒,就這樣,開始了扎笤帚、笤帚頂賬還債的日子。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斷齒梳(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從此,凌晨三、四點起床,夜裡一點以後睡覺成為李耀梅的常態。無論女兒怎麼勸,也無濟於事。勸不住母親,女兒就儘自己所能分擔媽媽的辛勞。摘枸杞、站櫃檯、擺地攤、搞促銷,一分一分幫著媽媽攢錢還賬。上學的生活費,除了國家給予的補助,她沒問媽媽要過一分錢。每年放暑假,還跟著媽媽到二百公里以外的六盤山裡去拔做掃帚用的原料醉馬草、芨芨草。娘倆每次在山下租一間小屋落腳,早晨七點多上山,太陽落了才下山。四十多天,娘倆能拔1萬多公斤草,夠扎5000把掃帚。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與客戶交流(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扎掃帚時,大部分時間都不能戴手套,否則用不上力。這可是個力氣活兒,時而坐下、時而起來、腳蹬手拉,釘釘子、刨光掃帚把……一把掃帚除掉前期剝草皮等工序,大約需要二十分鐘,平均下來,能掙個四塊多錢。面對近30萬的“賬”,大字不識一個的李耀梅從不去想這個“天文”數字。在她的心裡:錢,一分一分賺;債,總有一天能還清。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挖草藥賣錢(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常年勞作,李耀梅雙手手指已經不能正常伸展,手掌心更是佈滿了厚厚的老繭。

2018年,國家扶貧補貼幫助李耀梅在家門口蓋起了一間簡易的工棚。李耀梅乾脆把鍋碗瓢盆和床搬了進來。去年5月,在龍源村扶貧工作組和村委會的幫助下,她還貸到了5萬元扶貧貼息貸款,承包了60畝荒地種植高梁,用高梁秸稈扎笤帚降低成本。工棚裡碼放整齊的高梁、芨芨草、醉馬草,在她眼裡,全是“寶貝”。加上政府的幫扶,更是提升了她還清一筆筆欠賬的“底氣”。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雨中奔波(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2018年2月,學習市場營銷的女兒幫李耀梅在網上註冊了“龍源村掃帚廠”的快手賬號,吸引了七千三百多名粉絲的關注,也拓寬了銷售渠道。李耀梅還透過網路從山東購進了兩臺輔助扎掃帚和剝草皮的機器。效率也從以前一個小時做三把掃帚提升到了一個小時能做十把。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準備出“活”嘍!(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直到2018年年底,李耀梅終於還清了最後一筆9100元欠款。拿著還剩下的900元錢,李耀梅走進久違了的肉鋪,秤了130元錢牛肉,買了一隻雞和一些菜。回到家後,她把肉燉到鍋裡。

濃香的肉味瀰漫在簡陋的工棚裡,李耀梅一邊笑,一邊想起這幾年和女兒的經歷。一會兒笑,一會兒又止不住兩頰滾滾的淚水。還賬的幾年間,她沒有添置過一件新衣,一年吃菜的所有費用,加起來還不到一百元,兩年多沒嘗過肉的滋味。多半時間,甚至都靠吃野菜度日,偶爾才捨得加點土豆和蘿蔔,還經常一天只吃一頓飯。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與鄉扶貧工作隊負責人交談(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在李耀梅的心裡,有一個最樸素的信念:窮了不奔親,凍了不奔燈。欠債還賬的事情,她從未和家人親朋提起過。在最困難的時候,每年還擠出幾百元錢孝敬雙親。

一牆之隔的鄰居虎佔芳平時只看到她家晚上的燈總亮著,卻並不知道她欠賬還債的事兒。用她的話說,活了四十多歲,從沒見過這麼勤勞的人。數九寒天,村民們都在家裡“貓冬”,只有李耀梅不論颳風下雪都在一刻不停地幹活。她也時常將李耀梅作為榜樣,教育孩子們要吃苦耐勞。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一絲不苟(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除了那些一次借了幾萬元幫她的人,平時幾百、幾千幫助過她的人還有很多。儘管不識字,可李耀梅卻將一筆筆“情義債”刻在了腦子裡,經常叮囑女兒不要忘了。女兒也將那些幫助過她們的人的電話都記了下來,說等將來長大了,一定會報答他們。

誰也沒有想到,剛還完債,生活稍有起色的李耀梅就琢磨著要求退出建檔立卡戶。這讓龍源村扶貧工作組組長楊文廣吃了一驚。可李耀梅說,如今,自己債還清了,日子也越來越好了,村上和工作組對自己的照顧已經夠多了,不想再給村裡添麻煩。另外,脫貧主要得靠自己辛苦奮鬥,她想把建檔立卡戶的名額讓給比自己更窮的人。聽完李耀梅的訴求,村委會和扶貧工作組從起初的驚訝,慢慢也變得理解了。楊文廣說,今年,李耀梅應該可以如願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行列。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養羊(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如今,“無債一身輕”的李耀梅除了繼續扎掃帚、笤帚,還養羊、餵雞。雖然臉上還有車禍留下的長長的疤痕,腿裡的鋼板也沒有取掉,每逢陰雨天經常隱隱作痛,走路依然一瘸一拐,可笑容卻一直掛在她的臉上。未來,她還有一個小小的願望。那就是:辦個掃帚、笤帚加工廠,請一些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人來一起幹,同走富裕路!

特稿:荒原上的芨芨草

接受採訪(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採訪臨結束時,她自言自語,更像在反問自己:“別人都那麼幫我,我為啥不靠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其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