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篆刻章法之--輕重的處理手法及要領

2022-01-01由 一曲笛音 發表于 林業

印章如何刻細

篆刻印文的筆畫有繁有簡,筆道有粗有細。按慣例,筆道多為重,少為輕:“粗”為重,“細為輕。在章法經營時可用調節字、畫、行的粗細、輕重的手法,來增強全印的輕重對比,和表現筆情、墨意、刀趣、石味熔為一爐之趣。常用的手法主要有二:

(1)輕重調節以求協調

若印文繁簡懸殊,為求平衡協調,一般多采用對繁者使筆畫稍細而輕之:簡者使之稍粗而重之的處理手法。如“撫戎司馬”,“撫”字繁,故輕之。亦可用輕重之法,求變化破板滯。

篆刻章法之--輕重的處理手法及要領

撫戎司馬

如“陷陣司馬”左右輕,中同重。而“豹騎司馬”則四周輕中間重。

篆刻章法之--輕重的處理手法及要領

陷陣司馬

篆刻章法之--輕重的處理手法及要領

豹騎司馬

繁簡輕重的變化手法微妙,線條粗細的差別不大。這是一般規律,名家為追求奇趣,有時卻反其道而行之。如鄧石如所刻“靈石山長““靈、長”二字繁,反重之:“石山”簡卻輕之,輕重對角呼應,協調和諧。全印筆酣墨飽,充滿圓渾樸茂之美。若按一般規律處處理,反覺平淡。這說明了,對輕重關係的處理應依章法、韻味的需要而定,不可任意為之。

篆刻章法之--輕重的處理手法及要領

靈石山長

(2)輕重有變,刀筆渾融

篆刻是書法與鐫刻相結合的藝術。作品線條粗細的變化,既是章法輕重變化的重要因素,也能表現筆情、墨意、刀趣、石味之美。篆刻家常用線條粗細的變化來表現落筆、運筆與收筆時的輕重、疾徐、使轉、提按,把筆情、墨意充分表現出來,有刀有筆,刀筆相融。如吳讓之所刻“實事求是”,四字的落筆、收筆,點畫道勁。“事”的三橫和“求”字下部的四點起筆略重,又有變化。把書法之點畫,雖落筆相同,長短一樣,但因用力輕重的差異,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表現得淋漓盡致。

篆刻章法之--輕重的處理手法及要領

實事求是

篆刻作品線條的粗細、輕重的變化,主要是由用刀的輕重形成的。所以線條輕重的差異,既可表現章法的變化,也可顯示“刀石味”之趣。如齊白石用刀輕重沒有一定程式,刻出的線條變幻莫測,輕重自如。如“九十二翁”、“奪得天工”大刀闊斧,以單刀衝刻而成。由於用力輕重不同及印石爆裂的差異,線條粗細變化極大,不做修飾,痛快淋漓起伏跌宕,霸悍之氣逼人。

篆刻章法之--輕重的處理手法及要領

九十二翁

篆刻章法之--輕重的處理手法及要領

奪得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