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揭秘澳大利亞核汙染問題

2021-12-31由 水畔網行 發表于 林業

低量衝擊波是什麼意思

前不久,日本政府已批准計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後的100多萬噸廢水排放到大海中,這些經過處理的廢水依然含有放射性物質。此事激起了世界許多國家的抗議。核廢水一旦入海,放射性物質將逐步擴散至太平洋區域,環太平洋國家和地區都將遭受不同程度的核汙染。也就是說,日本的核事故,最後需要全世界為其“買單”。作為南太平洋沿岸國家,澳大利亞也難逃日本核廢水的汙染。

澳大利亞鈾礦原料非常豐富,但沒有研發核武器,屬於無核國家。但是,澳大利亞在歷史上曾多次面臨核汙染問題。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2019年3月曾經報道,位於悉尼南部盧卡斯高地(Lucas Heights)的核設施發生化學品洩漏事故,三名員工因沾染化學物質被送往當地醫院接受治療。

澳大利亞核科學和技術組織發言人稱,3月1日上午8時,核藥品製造大樓的一個蓋子從管道上脫落,造成約250毫升的氫氧化鈉洩漏,導致工作人員沾染到這一化學品。該發言人表示,事故發生所在的核藥品製造大樓與核反應堆並無關聯。

新州救護機構表示,氫氧化鈉是劇毒,會導致嚴重燒傷。事件發生時,化學品濺到兩名男性員工和一名女性員工的手臂及臉上。事發後,這三名工作人員已被送往悉尼薩瑟蘭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盧卡斯高地核反應堆出產用於醫療影像診斷的物質,是澳大利亞唯一的核反應堆。近年來,該反應堆已給公眾造成數次核汙染恐慌。早在2017年8月,一名工作人員因掉落一小瓶放射性物質,帶著兩副手套仍被汙染,導致雙手起泡。按照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該事件被認為是2017年全球最嚴重的核汙染事件。

2018年10月,一份針對該反應堆的報告認為該設施沒有達到現代核安全標準,需要更換。該報告對該反應堆的安全規範進行稽核,提出了85項整改建議。

不料,一週後的10月25日,這個距悉尼中央商務區僅40公里的核反應堆又一次引發汙染恐慌。澳大利亞核科學及技術組織(Australia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ganisation,ANSTO)確認在23號樓內工業處理區工作的五名僱員被空氣中的碘同位素汙染。五名工人受到了一定劑量的輻射,一名員工被送去進行甲狀腺掃描,另一名員工因為攜帶汙染物而要剃掉部分鬍鬚。

揭秘澳大利亞核汙染問題

圖1 澳僅有的核反應堆 五名工人受到輻射汙染

回溯歷史,更嚴重的核汙染事件發生在半個多世紀之前。

1956年10月4日16時30分,英國在南澳地區進行“水牛2”原子彈爆炸試驗,這次被爆炸的原子彈當量為1。5萬噸,引起公眾恐慌。

英國軍方公開宣稱此次核爆的目的是:

1。是向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和英國不同軍兵種的軍官展示核戰爭的場景以及原子彈爆炸對坦克﹑飛機﹑醫療設施以及動物造成的破壞程度。

2。是讓各國軍官體會面對核武器時軍人的心理反應。

100名澳大利亞官兵奉命在核爆炸後進入輻射汙染地區,英軍美其名曰“實地觀察核爆效果,讓澳軍熟悉核戰爭是怎麼一回事”!

在“水牛”系統核爆實驗中,英軍首次進行活體實驗:在爆炸現場附近拴養了大量的動物活體,以檢驗原子彈爆炸對動物造成的影響。

原子彈爆炸實驗後,進入輻射汙染區的軍人看到多數動物或者被徹底摧毀,或者被炸得慘不忍睹,而這些軍人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也深受了核輻射的影響!

揭秘澳大利亞核汙染問題

圖2 澳大利亞軍人親歷了核試爆

日本新聞媒體曾經披露了一件鮮為人知的史實:澳大利亞西部維多利亞大沙漠的南端,有一個叫馬拉靈加的地方。1955年,英國將此作為自己的核武器試驗基地,並在長達8年多的時間裡,先後進行了多次各種型別的核試驗,從而使這裡成為核汙染的重災區。

揭秘澳大利亞核汙染問題

圖3 在澳大利亞進行的核爆炸

據專家介紹,馬拉靈加地區的核汙染並非直接產生於核爆炸,而是來自於那些為證實核武器可靠性而進行的輔助性小型試驗。這些“小試驗”所產生的核汙染,至今也難以消除。一項耗資8000多萬美元的清除核汙染的工程曾在這裡進行。馬拉靈加核試驗場佔地約2000平方公里,四周被高三米的鐵絲網所包圍,鐵絲網上懸掛著“小心放射線”的警告牌。研究人員身帶放射線探測器一踏上這裡的土地,儀器便發出連續不斷的滴、滴聲,它表明這裡是放射性物質鈽的高濃度汙染區。在靠近鐵絲網的地方,一支由40多人組成的施工隊伍利用推土機和剷車等工具在不停地施工。人們計劃在這裡挖掘數個巨大的深坑,將受汙染的表土鏟去15釐米,然後用推土機推入深坑。現場的施工人員說,在這裡施工是極其危險的。此外,人們還計劃將受到核汙染的材料、瓦礫及其他殘留物全部填入21個深4米的洞內,透過巨大的電流,使這些受汙染的廢棄物溶化,最終將其玻璃固化封存。

英國終止了在這裡的核試驗後,於1967年曾對這一帶進行過一次清理,並宣稱已經沒有危險。此後,遷居他鄉的土著居民陸續返回馬拉靈加地區。1984年,澳大利亞政府重新對這裡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放射性物質鈽的汙染依然相當嚴重。對此,澳大利亞政府與英國政府進行了交涉。雙方達成共識,決定繼續清除馬拉靈加地區的核汙染,其費用由英國分擔40%,澳大利亞分擔60%。

與清除核汙染施工有關的澳大利亞放射線研究所的基思·羅坎博士指出,人們如果在這裡居住一年,受到的放射性物質照射量將高達300毫希沃特;如果居住10年,其骨癌的發病率將高於15%。造成這一嚴重惡果的元兇,並非是在該地區進行的幾次核爆炸,而是數十次假想事故的小型試驗。

羅坎博士說,核爆炸引起核裂變後,其核物質的半衰期較短,不會產生大的危害。問題在於當時為證實核爆炸可靠性所進行的那些輔助試驗。這些小型試驗幾乎都未產生核裂變,但放射性物質鈽239(總量約22千克)卻向四處擴散開來,其核物質的半衰期長達2。4萬年,幾乎成為永久性的公害。對此,澳大利亞政府釋出安民告示說,按照計劃,經過清理後其核汙染程度可以降低90%,雖然居民不宜在此居住,但土著居民在這裡狩獵暫時停留還是安全的。而一些專家卻持不同觀點。一位弗林德斯大學的講師指出,核汙染即使部分清除,也不足以保證該地區的安全。如果我是土著居民,是不會涉足這裡狩獵的。政府的調查報告證實,馬拉靈加核試驗場擴散的核物質鈽的微粒曾隨風飄落到150公里以遠的地方。

在馬拉靈加地區進行的清除核汙染工程最終效果如何,人們不得而知。而如果要將包括低汙染地區在內的核汙染徹底清除的話,則需要花費幾十倍於現在的投資,這恐怕是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實現的。

據英國BBC 2001年5月12日報道,英國在澳大利亞進行的核試驗歷程是:

1952年-1963年:英國政府在澳大利亞開始核試驗

1956年:馬拉靈加沙漠成為英國在澳大利亞進行所有核試驗的地點

1967年:馬拉靈加核試驗基地正式關閉

1984年:因擔心核試驗帶來安全的隱患,成立澳大利亞皇家委員會

從網上查詢可知,50年代英國在澳洲的核試驗,地點主要位於以下三處:

1。 蒙特貝洛群島(Montebello Islands)

2。 鴯鶓荒野(Emu Field)

3。 馬拉靈加沙漠(Maralinga)

從地圖上看,這三處核試驗地點位於西澳和南澳地區,屬於荒無人煙的邊遠地區,與西澳首府珀斯和南澳首府阿德萊德的距離比較遠。當時軍方設立了3200平方公里的軍事禁區。這裡到澳洲最大城市悉尼直線距離為1900公里 。

揭秘澳大利亞核汙染問題

圖4 英國在澳洲的核試驗地點

澳大利亞政府曾經就英國使用澳洲軍人進行核輻射試驗問題要求英國賠償。

英國國防部承認,曾經在50年代核輻射試驗中用了澳大利亞軍人,澳大利亞繼而派老兵事務部長到倫敦進行交涉。

蘇格蘭鄧迪大學的羅夫女士在對澳大利亞檔案檔案的研究中發現有24名澳大利亞軍人被用來測試不同衣服在核戰中對輻射的保護能力。羅夫女士說,在馬拉靈加沙漠進行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爆炸後數天或數個小時,一些軍人被要求穿上特殊的服裝在爆炸地點行走和匍匐前進。

但是英國國防部說他們只暴露在非常低量的核輻射下,沒有使他們受到危害。澳大利亞政府對英國國防部所謂這些試驗對人體無安全危害的說法並不滿意。

英國確實在50年代和60年代對一些英聯邦國家的軍官進行試驗。這些人只被要求作為後勤支援而加入試驗。測試的是微量輻射對服裝的作用而不是對人體的作用。澳洲南部核試驗倖存者之一哈德遜說,他的前戰友們因為暴露在核輻射下致病,死亡率驚人的高。

哈德遜60年代初在澳大利亞皇家空軍服役,他說,危險程度之高,人們在戰場上的存活率也比在馬拉靈加要高。

莫里斯邁律師代表30位因受核輻射影響而尋求賠償的澳大利亞退伍軍人。他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他的委託人長期以來一直說他們被當作試驗品。

英國在澳大利亞進行核試驗,雖然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但核試驗的放射性元素殘留的危害及影響,難免令人擔憂。

查閱資料可知,按照實驗環境的不同,核試驗可分為大氣層核試驗、高空核試驗、地下核試驗和水下核試驗。

當年英國在澳洲進行的核試驗主要都是大氣層核試驗(指爆炸高度在30公里以下的空中核試驗和地(水)面核試驗)。大氣層核試驗除了利於觀察和檢測以外,試驗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汙染,且不利於保密。

而大氣層核試驗因其對環境嚴重的汙染,早在1963年被《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所禁止(法國和中國並未加入其中,法國在1974年進行了最後一次大氣層試驗,而中國則是在1980年)

核試驗的汙染分為兩種途徑,一種是產生放射性氣溶膠等放射性汙染物,對呼吸系統及人體體表產生危害;另一種是隨風向擴散產生的汙染。澳洲核試驗中,核燃料在爆炸中形成煙塵飄揚空中,危害面積非常廣泛。

核試驗利用高溫分裂鈾的過程會產生一百多種新的化學物質。核反應堆完全熔解後,會釋放一些較低毒性的放射性氣體,包括氮-16、氚和氪。這些氣體比較輕,會快速消散,對人類的危害不大。

核反應堆完全熔解後,會釋放出另一種危險物質銫-137。銫-137有劇毒,是主要的核汙染物質,其半衰期為30年,並會透過食物和水攝入,或者透過空氣吸入。嚴重者會引發甲狀腺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膽管癌、神經細胞肉瘤和淋巴肉瘤等疾病。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在距離最後一次南澳核實驗已經過去了60多年,銫-137經過2個半衰期,其所剩餘的能量大約為25%,對於人體的危害已經微乎其微。他們以日本長崎為例試圖分析澳洲核試驗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1945年在長崎一顆名為“小男孩”的鈾彈在距離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與澳洲核試驗有著類似的爆炸方式與時間),造成廣島市24。5萬人中的20萬人死傷,整個城市化為廢墟。

揭秘澳大利亞核汙染問題

圖5

揭秘澳大利亞核汙染問題

圖6

揭秘澳大利亞核汙染問題

圖7 日本被原子彈轟炸後重建對比

經過幾十年的自然變遷和人類活動,城市建設帶來的改變,如今的長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絲毫看不出這是一個在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城市。

根據實測資料發現,長崎的的輻射水平為0。038usv/h,換算下來差不多是0。33msv/年。在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提供的天然輻射源照射的世界平均值中,陸地輻射外照射年有效劑量為0。48msv。也就是說,長崎的輻射水平,已經低於世界平均天然本底(是否低於長崎戰前的本底水平,因為缺少資料,不好判斷)。

【作者注:天然本底一般是指天然本底輻射,包括宇宙射線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發出的射線。世界上有些地區,由於地表層含有高濃度的鈾、釷,從而使地表γ射線劑量高於一般地區,稱為高本底地區。例如,印度的克拉拉邦、巴西的大西洋沿岸以及中國廣東陽江縣的部分地區。】

由日本長崎,我想到了中國的核試驗基地——羅布泊。

羅布泊是世界最大的核試驗場,佔地約10萬km³。分為4個試驗區,三個為地下核試驗區,一個為大氣層核試驗區。1964~1996年,中國在羅布泊進行了45次核試驗,是不是如今遍佈核輻射呢?

揭秘澳大利亞核汙染問題

圖8 中國在羅布泊進行核試驗

核彈在空中爆炸,實際造成傷害的是爆炸衝擊波。這樣的情況下核輻射來不及侵入物體就消失了,所以核輻射消散得很快。羅布泊也同樣如此,核武器對該地區都是在空中引爆,並沒有給那片土地帶來更多的危害。

在羅布泊旁邊的馬來村,是中國核試驗發射場地,先後共有兩代人前去開發中國的核武器事業,將曾經僅有幾十戶人的小村落髮展成了人口大村。自中國停止核試驗後,曾經的實驗場所並沒有被封存起來,開啟了發達的旅遊業。裡面醫院、超市、銀行等等設施一應俱全。值得一提的是,實驗基地的旅遊景點都不收取門票,免費提供紅色文化傳播。而那附近的人們個個安居樂業,享受著和平年代的快樂。

揭秘澳大利亞核汙染問題

圖9 馬來村建起了兩彈城

還有人說,抽菸危害勝過核汙染。

揭秘澳大利亞核汙染問題

圖10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香菸中其實也包含有一種危險的放射性物質——-釙210,香菸被點燃後,釙-210能揮發成為煙霧的一部分被吸進肺部,它可以在人的肺部、肝臟、血液中累積,是造成肺癌、白血病和膀胱癌等的原因之一,每天抽一包半香菸的菸民,每年受到的輻射量相當於1-1。5msv。所以如果想遠離核輻射的危害,吸菸的讀者還不如好好把煙給戒了。

有人可能會問,進行過多次核試驗的澳大利亞到底安全不安全?

作者用Google搜尋全世界截至2019年的核試驗資料,發現美國共在本土、大西洋、太平洋、阿留申群島進行了1032次核試驗;前蘇聯截至1991年解體之前,共進行了715次核試驗;中國進行了45次核試驗!相比之下,我倒是覺得60年前做過10餘次核試驗的澳洲應該算是一個安全的國度。

雖然核汙染給附近的村落帶來巨大的災難,而且當時政府對該事件的隱瞞為眾人所指。但隨著70年代的媒體曝光,當時政府已進行了清理、賠償與和解。 如果我們為了半個世紀前發生在1900公里之外的核殘留恐慌,那麼距離平壤195公里遠的首爾豈不是要為朝鮮的核爆試驗而遷都?距離朝鮮核爆基地不遠的東北幾大城市是不是都要搬遷?

綜上所述,英國在澳大利亞進行核試驗是歷史汙點,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只有牢記歷史教訓,才能避免錯誤再一次發生。澳大利亞核汙染的危害性屬於可控範圍。要知道,當今世界上並沒有完全潔淨的土地,關鍵是它離我們有多遠,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所以,對澳大利亞核汙染問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無需過分恐慌和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