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這種鳥是歷代詩人的寵兒,郭沫若不喜歡,寫文諷刺,背後大有深意

2021-12-28由 錦翼 發表于 林業

鼢鼠靈去哪裡買

杜鵑這種鳥兒從它的名字上就帶著悲劇色彩。

因為傳說中他的杜是杜宇的杜,而杜宇是古蜀國的悲劇之王。

這種鳥是歷代詩人的寵兒,郭沫若不喜歡,寫文諷刺,背後大有深意

三星堆或許代表著神秘的古蜀國文化

傳說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神人,統治蜀國,是為望帝。在他治理下,蜀國日益昌盛,這個時候從荊地順水漂下來一具屍體,到了郫這個地方,人們把他打撈上來,他卻復活了。杜宇任命他為丞相,由他外出治水。但是望帝乘鱉靈外出和鱉靈的妻子私通(鱉靈妻子從哪兒來的,故事沒提),鱉靈回來後,他十分羞愧,於是將帝位禪讓給鱉靈,從此到山裡隱居。

這是揚雄《蜀王本紀》上記載的故事,《禽經》上說,望帝隱居之後,化為杜鵑鳥,到了暮春就啼叫。

陶宗義的《說郛》上認為望帝私通丞相妻子,當了隔壁老王的故事不可信,鱉靈一定是逼迫望帝退位,望帝在深山裡變成一隻鳥兒,後悔自己救了這麼一個人,導致權力易手,所以就晝夜悲鳴。

這種鳥是歷代詩人的寵兒,郭沫若不喜歡,寫文諷刺,背後大有深意

三星堆神鳥

不管怎麼說,杜鵑從一開始他就帶著悲劇,再加上它鳴叫的時候正是暮春之際,百花凋零,所以人們認為這個鳥兒的悲鳴讓春天都為之躲避,再加上杜鵑的叫聲悲苦,甚至整夜啼叫,人們把它嘴上的紅色當成了啼出來的血——杜鵑啼血更增加故事的悲痛。偏巧這時映山紅開,人們將這滿山遍野鮮紅的花兒和杜鵑啼血聯絡在一起: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杜鵑悲鳴出來的血染紅了——所以這種花又多了一個名字:杜鵑花。

這種鳥是歷代詩人的寵兒,郭沫若不喜歡,寫文諷刺,背後大有深意

映山紅

正所謂:

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

用杜鵑的悲鳴已經不足以表達這悲情,要藉助這顏色來訴說人間悲情,這比竇娥都厲害了。

除了杜鵑、杜宇這兩個名字,這鳥兒還被稱為雋周——這是師曠在《禽經》對他的稱呼,還說他叫怨鳥,為什麼這麼稱它雋周,我們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了。

在屈原的《離騷》裡他被稱為鵜鴂(tí jué):

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他擔心鵜鴂的鳴叫讓百花凋零。

這種鳥是歷代詩人的寵兒,郭沫若不喜歡,寫文諷刺,背後大有深意

杜鵑

辛棄疾認為這鳥兒跟杜鵑不是一回事,他寫過一闕《賀新郎》,在題目裡他便說:別茂嘉十二弟。鵜鴂、杜鵑實兩種。

所以在他的詩裡鵜鴂和杜鵑是一起叫的: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

但更多的文人認為這兩種就是一隻鳥,如果鵜鴂真的就是杜鵑的話,這個名字一定是從鳥鳴之聲中變化而來的。

這種鳥還有一個奇特的名字叫謝豹——這是一個奇怪的名字,杜鵑跟豹子有什麼關係?還要謝謝豹子?

這種鳥是歷代詩人的寵兒,郭沫若不喜歡,寫文諷刺,背後大有深意

杜鵑

晉朝的張華說是因為杜鵑這種鳥整夜悲鳴,叫聲最悲的時候,他就倒掛在樹上,叫聲如同謝豹。(啼苦則倒懸於樹,自呼曰謝豹)

原來是根據這種鳥的鳴叫聲起的名字。

陸游在《老學庵筆記》裡說這是吳地對杜鵑獨有的稱呼。

“吳人謂杜宇為謝豹。杜宇初啼時,漁人得蝦曰謝豹蝦,市中賣筍曰謝豹筍。唐顧況《送張衛尉》詩曰:‘綠樹村中謝豹啼。’若非吳人,殆不知謝豹為何物也。”

吳地沒有杜宇化鳥的故事,所以他們就根據鳴叫聲把這種鳥稱為謝豹,把和這個時候有關的蝦啦、竹筍啦都冠以謝豹的名號,他還舉了唐朝一個詩人的句子:綠樹村中謝豹啼,如果不是吳地的人,誰知道這謝豹是什麼啊?

這種鳥是歷代詩人的寵兒,郭沫若不喜歡,寫文諷刺,背後大有深意

杜鵑

他這話說得有點絕對,唐朝的段成式博聞強記,不光知道這種鳥叫謝豹,還知道有一種蟲子叫謝豹,而且不在吳地,在河南。

虢州有蟲名謝豹,常在深土中。司馬裴沈子常掘坑獲之。小類蝦蟆而圓如球,見人,以前兩腳交覆首,如羞狀。能穴地如鼢鼠,頃刻深數尺。或出地聽謝豹鳥聲,則腦裂而死,俗因名之。

據他在虢州(這地就是在的河南靈寶一帶)所見,這種蟲子,稍微類似蝦蟆卻圓圓的如球,見到人,用前兩隻腿交叉覆蓋著頭,就像害羞的樣子。能像鼢鼠一樣在地裡挖掘洞穴,頃刻間就能挖掘幾深尺。它之所名叫謝豹,實則是因為聽到謝豹鳥叫聲,就會腦裂而死,因而叫它謝豹。杜鵑是

這種鳥是歷代詩人的寵兒,郭沫若不喜歡,寫文諷刺,背後大有深意

酉陽雜俎

但是大家覺得謝豹如果只是鳥叫聲就沒意思了,後來演化出了一個故事。

《樹萱錄》上記載:

“昔人有飲於錦城謝氏,其女窺而悅之,其人聞子規啼,心動,即謝去。女恨甚,後聞子規啼則怔忡若豹鳴,使侍女以竹枝驅之曰:‘豹!汝尚敢至此啼乎?’故名子規為謝豹。”

有人在成都謝家喝酒,謝家女兒偷偷看上了他,但是這個人聽見杜鵑名叫,就要回去了。姑娘生氣了,再聽見這鳥兒叫,彷彿是豹子叫一樣,她讓侍女拿著竹枝去驅趕,說:“豹,你還敢在這叫嗎?”

有趣的是,故事裡的男子為什麼聽到了杜鵑的叫聲就要走呢,這肯定是一隻四聲杜鵑,因為這種杜鵑的叫聲聽起來像是“不如歸去。”

這種鳥是歷代詩人的寵兒,郭沫若不喜歡,寫文諷刺,背後大有深意

不如歸去

提醒在外的遊子趕快回去。

所以杜鵑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思歸。”——這是一種讓人思鄉的鳥。

不知道是不是跟思歸有關,杜鵑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叫“子規”,《禽經》上說:“江介曰子規,蜀右曰杜宇。”也就是說最初在江邊一帶被稱為子規,想必最初也是從勸子歸變化而來的。

不管謝豹作為相思的鳥兒,還是讓人歸去的鳥兒,杜鵑的聲音裡都帶著悲苦。

這種鳥是歷代詩人的寵兒,郭沫若不喜歡,寫文諷刺,背後大有深意

杜鵑

甚至人們都把它當成不吉利的鳥兒。

《酉陽雜俎》上就說:

杜鵑,始陽相推而鳴,先鳴者吐血死。嘗有人出行,見一群寂然,聊學其聲,即死。初鳴,先聽者主離別。廁上聽其聲,不祥。厭之之法,當為犬聲應之。

杜鵑鳥在陽氣上升的時候開始鳴叫,第一個鳴叫的鳥必然吐血而死,如果有人出門看見一群杜鵑在樹上,誰都憋著不叫,這個人如果學杜鵑叫,也會死。即便你不學,第一個聽到杜鵑叫的人也要和親人分離,上廁所的時候聽到杜鵑叫,也不吉利。當然也不是沒有破解之法,這個時候如果你大聲學狗叫,就可逢凶化吉。

這哪兒是杜鵑鳥啊,這分明是殺人刀,還好有破解之法。

這種鳥是歷代詩人的寵兒,郭沫若不喜歡,寫文諷刺,背後大有深意

南朝有個詩人叫鮑照,他有一次出門就遇見了一隻杜鵑,

愁思忽而至,跨馬出北門。

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荊棘鬱樽樽。

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蜀帝魂。

聲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飛走樹間啄蟲蟻,豈憶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惻愴不能言

看著這隻杜鵑,他想到了古蜀國的帝王,可憐這悲苦的鳥兒在樹上啄蟲子吃,哪兒有一點當年天子的樣子,詩的最後,他說感念這生死變化無常,內心一陣悲愴湧來。

這種鳥是歷代詩人的寵兒,郭沫若不喜歡,寫文諷刺,背後大有深意

杜鵑

按照段成式的說法,大概他是第一個聽見杜鵑叫的,後來他就死在了亂軍之中。

李白晚年被流放,遇赦歸來,走到宣城,看見杜鵑花,他就想起了自己當年在蜀地聽到杜鵑悲鳴,就寫詩說: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按照段成式的說法,李白這是在想我咋這麼倒黴,想必當年在蜀地聽見杜鵑叫沒有學狗叫吧——當然這是我臆測的。

杜鵑叫聲再悲,但它卻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寵兒,除了上面提及的這兩位,杜甫、白居易、蘇東坡等許多赫赫有名的詩人,都為它寫過詩。

近代文學大家郭沫若先生寫過一篇《杜鵑》,作為四川人,他說杜鵑是他老鄉的魂魄所化,提起它就有說不盡的詩意。但是郭沫若卻不喜歡杜鵑,因為杜鵑自己不營巢,也不孵卵,他們把卵產到鶯的巢穴中,小杜鵑孵化之後,還要把別的雛鷹都推擠出巢穴之外。

這種鳥是歷代詩人的寵兒,郭沫若不喜歡,寫文諷刺,背後大有深意

郭沫若先生

杜鵑竟然是如此欺世盜名,如此殘忍。

我一直以為他說的杜鵑習性是近代動物學家發現的,後來我讀杜甫的《杜鵑行》,看到:“

君不見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鳥至今與哺雛……

”杜甫說的就是杜鵑生子自己不養,讓別人來喂——原來古人早就知道這點。

這種鳥是歷代詩人的寵兒,郭沫若不喜歡,寫文諷刺,背後大有深意

葦鶯喂杜鵑

不過杜甫諷刺的唐肅宗與玄宗父子之間的事情,郭沫若寫此文的時候,正是1936年,正是日寇窺伺中華的時候,他把日本比作杜鵑,說的是他們在中華文化下哺育下長大,卻如此狼子野心,恩將仇報。對於中國,他當然是希望是鳳凰,必然在火中涅槃重生。

這麼說來,兩首詩的意境就差遠了。

這種鳥是歷代詩人的寵兒,郭沫若不喜歡,寫文諷刺,背後大有深意

鳳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