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待梔子花開,成熟後摘取作藥,心煩尿黃都不是問題,你瞭解嗎?

2021-12-28由 本草世界 發表于 林業

梔子可以去黃疸嗎

一首《梔子花開》憑藉其朗朗上口的清新旋律廣為傳唱,火遍大江南北,勾起了人們嗅覺上的芬芳回憶。年輕人期待花開時的絢爛,掌握生活智慧的老人則常去收割它成熟的果實,比起感官刺激,老人們更注重實用性。

其實梔子花的成熟果實是一味十分常見的中藥——梔子,花因子得名,子因狀得名,為什麼呢?《本草綱目》提到“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又因為是植物,所以加了一個“木”字旁以示種屬。

待梔子花開,成熟後摘取作藥,心煩尿黃都不是問題,你瞭解嗎?

初秋時節,梔子就差不多成熟了,果皮呈黃色就可以採摘,藥農會除去果柄及雜質,曬乾或烘乾後封裝起來。亦可將果實放入沸水(略加明礬)中翻燙,或放入蒸籠內清蒸半小時後取出曬乾即成。

梔子味苦性寒,可歸心、肺、胃、三焦經。《神農本草經》言其“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皰皶鼻,白癩,赤癩,瘡瘍”,可見當時梔子主要適用於熱證瘡瘍類疾病,仲景名方之一的梔子豉湯可治療心煩失眠一事未能得到記載,到了陶弘景時在《本草經集註》中才補充了梔子可治胸悶、心煩之功效。

這體現出中醫藥學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領域,更多的是靜水流深、蘊藏生機,期待有識之士在實踐中勇敢探索後不斷加以補充。

如今的中藥學從梔子所主治的病證中總結出了它的功效,基本為瀉火除煩、清熱利溼、涼血解毒

1.瀉火除煩

梔子善於消瀉心、肺、胃經之火邪而除煩,火為因、煩為果,梔子是治療煩躁屬熱者最為常用的一味中藥。多用於治療熱病心煩、鬱悶、躁擾不寧等,常與淡豆豉合用(即梔子豉湯)以宣洩邪熱,解鬱除煩;若火毒熾盛,高熱煩躁,神昏譫語者,則須配伍黃連、連翹、黃芩等涼血解毒、瀉火除煩之品,如清瘟敗毒飲。

梔子歸經較多,除了能清心火,還可清肝膽之火,對於肝鬱化熱者,臨床醫家在逍遙丸基礎上配伍牡丹皮加梔子,形成丹梔逍遙丸(即現在許多中成藥加味逍遙丸,諸位要多觀察配方的具體成分,以免誤買)。

2.清熱利溼

待梔子花開,成熟後摘取作藥,心煩尿黃都不是問題,你瞭解嗎?

本品有清利溼熱,利肌退黃之效,能清肝膽以及膀胱溼熱,《藥性論》用梔子“通小便,解五種黃疸”,作用範圍較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現代多用於肝膽溼熱鬱結所致的黃疸、發熱、小便短赤等證。

若與茵陳、大黃合用,可以增強利溼、退黃作用,即茵陳蒿湯;若配伍黃柏,可增強清除溼熱作用,即梔子柏皮湯。

3.涼血止血

待梔子花開,成熟後摘取作藥,心煩尿黃都不是問題,你瞭解嗎?

梔子性寒且入血分,故可清血中之熱,《本草綱目》用梔子“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便血/崩漏)、血淋”等多種出血症狀,若出血量大,醫家常將其炒炭以增強其止血之功。

只要是血熱妄行所致,無論吐血、衄血、尿血等都可以應用此藥,常與茅根、生地、黃芩等清涼止血之品同用。

4.解毒消腫

梔子治療瘡瘍腫毒等病的經驗自《神農本草經》就有記載,治療體表組織的感染如痤瘡、癤腫等,可與連翹、蒲公英等清熱解毒之品同用,還可將生梔子粉調成糊狀(水或醋)溼敷跌打扭挫的腫痛之處療效極佳,有無感染內服外敷均有效,不過更多人選擇將其外用,畢竟誰也不喜歡“吃苦”嘛。

待梔子花開,成熟後摘取作藥,心煩尿黃都不是問題,你瞭解嗎?

《聖濟總錄》還載有一粥方,以梔子仁五枚、白米五合煮粥,先以水三升,煎梔子至二升,濾去滓後下米,等到米熟之後就可食用,此方能治發背癰疽、目澀、小便赤等症。不過這個粥方一定要在患者確有熱象時才能使用,不然雖有米粥和中也難消梔子苦寒傷正的副作用,有病則病受而正不受藥,無病則正受而反致病苦,諸位萬不可隨意試藥。

臨床醫生使用時也應注意脾虛便溏、食少等中氣不足者要慎用。除煩時用量不必大,火熱越盛才量越大,但內服劑量也當在5~30g範圍內,畢竟一副藥中還有其他的“小夥伴”與梔子並肩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