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滿目青山① | 那些陪伴過佛陀的植物

2021-05-06由 生活禪時代 發表于 林業

七葉樹什麼寓意

滿目青山① | 那些陪伴過佛陀的植物

迦牟尼佛德行圓滿,他的一生中,每一個重要時刻都有植物相伴,它們是佛陀高尚情懷的代言,是佛陀精神境界的象徵和外化。這些樹的生命狀態與佛的精神身體密切相關,佛陀在菩提樹下頓悟,此樹也成為智慧樹的象徵。佛陀在娑羅雙樹下涅槃時,青翠的樹葉即時慘然變白……這是多麼神奇的植物!

些植物,有幸陪伴過佛陀,見證了佛陀在人間的一生,見證了佛陀生命中重要的時刻。兩千多年以後,依然把佛陀那光彩綻放、福德圓滿的事蹟,一一向後人述說。

01無憂樹 見證佛陀的誕生

憂樹,又名佛誕樹。《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載:“夫人見彼園中有一大樹,名曰無憂,花色香鮮,枝葉分佈極為茂盛,即舉右手,欲牽摘之,菩薩漸漸從右脅出。”佛陀的母親摩訶摩耶夫人,懷胎十月後,按照當時的習俗回孃家待產,四月初八日,行經藍毗尼園停留。看見園中的無憂樹花朵芬芳鮮豔,枝葉非常茂盛,她手攀一根無憂樹枝休息的時候,悉達多太子即從她的右肋而出。

滿目青山① | 那些陪伴過佛陀的植物

02閻浮樹 靜靜地守護太子

浮樹,即烏墨樹。佛陀少年未出家前,常在閻浮樹下結跏趺坐,沉思冥想。有一次於入於禪定,森林中其他的樹影都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移動,只有太子身後的這棵閻浮樹,樹影靜止不動,靜靜地守護著太子。

鳴菩薩所撰《佛所行贊》載:

自蔭閻浮樹端坐正思惟

觀察諸生死起滅無常變

心定安不動五欲廓雲消

有覺亦有觀入初無漏禪

離欲生喜樂正受三摩提

世間甚辛苦老病死所壞

終身受大苦而不自覺知

厭他老病死此則為大患

我今求勝法不應同世間

滿目青山① | 那些陪伴過佛陀的植物

03吉祥草 為佛陀鋪就金剛寶座

陀在菩提樹下成道時,以吉祥草鋪成金剛寶座敷坐。

滿目青山① | 那些陪伴過佛陀的植物

典載,佛陀初至菩提樹下時,天人釋提桓因化成名叫吉祥的凡人,向佛陀獻上淨軟草,“菩薩聞之。心大歡喜。我破不吉。以成吉祥。”(出自《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三)

04菩提樹 見證佛陀悟道

提樹,梵語原名為“畢缽羅樹”,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菩提”意為“覺悟”,故此樹得名菩提樹。

滿目青山① | 那些陪伴過佛陀的植物

行本起經》中記載釋尊成正覺時,看到此樹的情景:“其地平正,四望清淨,生草柔軟,甘泉盈流,花香茂潔,中有一樹,高雅奇特,枝枝相次,葉葉相加,花色蓊鬱,如天莊飾,天幡在樹頂,是則為元吉,眾樹林中王。”

嚴經·探玄記》卷二十中說:“阿說他樹,此雲無罪樹,謂繞三匝,能滅罪障,此是菩提樹。”

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中,有關於菩薩菩提心樹的譬喻,經中佛陀告訴大眾,菩薩摩訶薩菩提心樹也是如此,所發的大願功德之香是一切二乘聖者的無漏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等諸功德香都不能及。

05尼拘律樹下 梵天勸請佛陀說法

陀成道後,於尼拘律樹下接受梵天的勸請,而住於世間說法。

智度論》卷八中記載,此樹高大能覆蔭五百車乘,但是其種子卻比芥子還小,佛陀以此比喻以淨信心供養佛,其因雖小,而能得大果報。

滿目青山① | 那些陪伴過佛陀的植物

說罪福報應經》中記載,有一次佛陀在從迦毗羅衛國往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的路上,二國交界處有一株大樹,即尼拘律樹,高二十里,枝布方圓,蔭覆六十里,樹上有數千萬斛,吃時香甘,味甜如蜜。當果實熟落之後,人民取來食用,眾病皆除,眼目精明。於是佛陀告訴阿難,大眾積聚福報,就如同此樹,本來只是種了一個小核,漸漸長大,所得利益卻是無限。

06頻婆寶樹 形容佛相好莊嚴

婆樹,又作頻婆羅、果實為鮮紅色,稱為頻婆果、頻婆羅果。《八十華嚴經》卷六十五以“唇口丹色如頻婆果”,同經卷二十二以“百萬億頻婆羅香”等語形容兜率天宮莊嚴。《華嚴經·入法界品》中說:“唇紅齒色如頻婆果。”在經典中,常可見到以頻婆果形容佛陀唇紅齒白的相好莊嚴。

滿目青山① | 那些陪伴過佛陀的植物

07青青翠竹 見證佛陀一次次傳法

陀最早傳法時,沒有固定住所。後來,迦蘭陀長者以自己的竹園供養佛陀,佛陀在竹林中設立精舍,弘揚佛法,即“竹林精舍”,為印度僧團的初創精舍。迦蘭陀竹園便成為佛教寺院的起源。

滿目青山① | 那些陪伴過佛陀的植物

藏記載,禪宗祖師教示“青青翠竹總是法身”,竹是佛教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08旃檀香樹 雕刻世間第一尊佛像

檀香樹即牛頭旃檀樹。以其產地之山狀若牛頭,故稱。

滿目青山① | 那些陪伴過佛陀的植物

一阿含經》載,佛在舍衛城祗園精舍時,一日到忉利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人們以久久沒有見到佛陀,特別是虔誠的信徒、舍衛城的波斯匿王和驕賞彌城的優填王,因思念佛陀而生病。於是,二王的臣下就想到了製作佛陀尊像。據說,優填王的臣子用牛頭旃檀香木製造了一尊五尺高的釋尊立像,名優填王思慕像,即旃檀佛像,此為雕制佛像之始。波斯匿王也以紫磨金製作五尺高如來像。

嚴經》載:“摩羅耶山,出旃檀香,名曰牛頭,若以塗身,設入火坑,火不能燒。”

09樂音樹下 佛陀宣說藥師法門

音樹,又名妙聲樹,每當微風吹拂此樹,就會發出音樂般美妙的聲音。

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載:“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遊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苾芻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銷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滿目青山① | 那些陪伴過佛陀的植物

師如來唸誦儀軌》載,佛陀就是在廣嚴城的樂音樹下,宣說藥師法門及其神咒。

10108顆木槵子 佛陀教我們永斷煩惱

葉喬木,高可達15至20米。樹皮灰白色,平滑不裂。

說木槵子經》載,往昔有一位波流離國王,因為國土小,經常遭受寇賊及疫疾之災,國土不安,無法修行,因此請佛陀教以簡便的修行方法。佛說:“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槵子一百零八,以常自隨。不管在行、住、坐、臥中,恆當至心無有分散意,稱念佛陀、達摩、僧伽名,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捨命時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樂行。若復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遠斷除煩惱根,證得無上佛果。

滿目青山① | 那些陪伴過佛陀的植物

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卷一載,如果要降伏大力鬼神者,於大悲心千手千眼觀音像前,取阿喇瑟迦紫,即木槵子,以咒語加持三七遍,投入火中燒,還必須塗上酥酪蜜。

羅尼集經》卷二《佛說作數珠法相品》第十四中載:“若人常行唸佛法者,用木槵子以為數珠。”

11悲傷的娑羅樹 守護偉大的佛陀涅槃

行本起經》卷下記載,“於是菩薩坐娑羅樹下。便為一切志求無上正真之道。諸天奉甘露。菩薩一不肯受。自誓日食一麻一米。以續精氣。端坐六年。形體羸瘦。皮骨相連。”

陀圓寂於鳩屍那城外兩株娑羅樹下。《大般涅槃經》載,佛涅槃時,當時林內的天龍及八部都降下華雨感傷哀悼,林內的娑羅樹全部變白了,又稱之為鵠林。

滿目青山① | 那些陪伴過佛陀的植物

般涅槃經後分》捲上《應盡還源品》中描寫佛陀入滅的情形:“爾時世尊,娑羅林下寢臥寶床,於其中夜人第四禪寂然無聲,於是時頃便般涅槃。大覺世尊入涅槃已,其娑羅林東西二雙合為一樹,南北二雙合為一樹,垂覆寶床蓋於如來,其樹即時慘然變白猶如白鶴,枝葉花果皮幹悉皆爆裂墮落,漸漸枯悴摧折無餘。”

般涅槃經疏》卷一中則說此樹在四方代表常、樂、我、淨等四種不同的意義。

12七葉樹窟 眾弟子結集佛經

陀入滅之後,聖弟子們為了使正法久住,因此而有經典的結集,於是以摩訶迦葉為上首,發起佛陀遺教的結集,統整與記錄佛陀住世時期的說法、教誨。第一次經典結集的地點是在王舍城的七葉窟,以其洞口有七葉樹而得名。

滿目青山① | 那些陪伴過佛陀的植物

13多羅樹葉 珍貴的貝葉經傳承佛法

羅樹,又叫貝多羅樹,葉片叫做貝葉,形如棕櫚葉,呈長條形,曬乾以後可以用來刻寫文字。佛陀涅槃後,佛弟子舉行集結活動,將佛陀宣講的教法刻寫在貝葉上,統稱為“貝葉經”“貝多羅經”。貝葉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

滿目青山① | 那些陪伴過佛陀的植物

阿含經》卷十四載:“阿難!其多羅樹葉,風吹之時,有極上妙音樂之聲,猶五種伎工師作樂,極妙上好諧和之音。

羅樹的樹幹如果被砍掉,只留下根,是不會再長出新芽的,所以在佛典中,以“如斬多羅樹的頭”來比喻斷絕慾望或煩惱以及消除生死輪迴的根本。

阿含經》卷三中,以“截斷多羅樹的頭未來不再生”來比喻比丘當斷色慾貪,乃至受、想、行、識、欲、貪。經中載:“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斷色慾貪,欲貪斷已,則色斷,色斷已,得斷知,得斷知已,則根本斷。如截多羅樹頭,未來不復更生。如是受、想、行、識欲貪斷,乃至未來世不復更生。”

佛典中也常以多羅樹作為高度的計量單位,《法華經·藥王品》中說:“坐七寶之臺,上升虛空,高七多羅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