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中外文化匯聚的黃麻布村--“濱海客家”文化考察之旅(五)

2021-12-25由 體育明星也八卦 發表于 林業

黃麻是什麼東西

中外文化匯聚的黃麻布村

——“濱海客家”文化考察之旅(五)

黃麻布村位於寶安區西鄉街道黃麻布社群,地處洲石公路和福洲公路交會點附近,坐落在鳳凰山景區邊上。村落依山面水,環境優美。村內保留著清代建築

22

53

間,既有廣府風格的排屋,也有客家特色的碉樓,更有外來的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由於特殊的歷史機遇,在一個小小的黃麻布古村,廣府、客家文化融合以及中西文化匯聚,成為一個極具文化特色的村落。

黃麻布 豫章堂--羅氏客家源流

在今天的黃麻布社群大門上,書寫著蒼勁有力、躍然入目的“黃麻布”三個大字,而在其右下角則寫著“豫章堂”。儘管只有六個字,卻透露了羅氏家族的歷史,他們源於中原,根在豫章,祖上粵東,現居西鄉黃麻布。

據羅氏後人介紹,羅氏的先祖是西漢時期的大將羅珠。漢高祖時跟隨灌嬰,平定豫章,之後定居於江西豫章,即今南昌市一帶。生活一段時間後,一個分支去了福建,一個分支去了梅州。到了清初時期,他們的上祖再從梅州遷到了現在的西鄉。因此“豫章堂”一直是羅氏家族的堂號。民國以前,在他們家族的祠堂、族譜中都有書寫,後來因為被毀,所以現在在村裡修建的門樓上都寫上“豫章堂”,以章示後人不忘根本。

堂號是中國宗族文化中的一種符號,是族群識別和族群認同的標誌,也是宗族崇拜祖先、慎終追遠、團結血親、凝聚宗親的精神力量。因此,在長期遷徙中形成客家人,他們注重崇先報恩,尊祖敬宗,特別重視修譜建祠,堂號、堂聯就成為了思念祖先,弘揚祖德的一種方式。“豫章堂”正是表達了羅氏家族這份深深的中原傳統和客家情懷。

碉樓 排屋--客家廣府文化融合

在黃麻布古村的周邊聳立著三座客家碉樓,陳舊、斑駁的外觀顯示了它的歲月。在連線三座碉樓之間,則是一排排破舊的排屋,更為滄桑。它既有粵東一帶和深圳東部地區的客家圍屋式的村落,同時又具有珠三角的廣府式圍村的特點,突現出“碉樓

+

排屋”的佈局樣式。正因如此,有專家則把其稱之為“排屋樓”。

據史料記載,寶安一帶曾是廣府人的居地,在黃麻布村曾居住俞、姜、李、王等姓廣府人。後因清初的“遷海”搬離了該村。“復界”之後,羅氏客家人來到這裡便直接繼承原有的排屋,在基礎上加以圍合而成村落,保留了廣府建築的特點。後來,為了防範匪盜,他們開始修建碉樓,至清末民國時期,最終形成了“碉樓

+

圍屋”佈局的客家村落。

“排屋樓”的形成,是客家人遷徙到濱海地區後,吸收了廣府文化元素,結合自身文化特點,形成了一種既有傳統客家特色,又有廣府風格的典型建築,為濱海地區客家人所特有。如今,三座高大的碉樓巍然屹立在古村的一左一右及村後,像三個士兵在自己的崗哨上,堅守著黃麻布古村的使命。

教堂 觀音殿--中西方文化匯聚

在黃麻布村,最為引人注目的建築要數村裡兩座教堂。一是位於村中的基督教堂,另一是處於村東邊的天主教堂,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1893年德國傳教士駱潤慈來到黃麻布村設宣道所,六年後建立基督教堂。教堂活動直至新中國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被停止聚會。

1985

年復堂,

2003

10

月在原址新建教堂。

在離基督教堂不遠的地方,一座紅色的建築就是天主教堂,其修建時間和具體傳教人無從考究,但據《寶安縣誌》(

1997

年版)記載,天主教傳入寶安有

170

多年曆史,從這點來看略早於基督教堂。後來也經歷了與基督教堂一樣命運,直至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才重新恢復,並於

2002

年在原址進行重建。在深圳能並肩聳立著天主和基督兩座教堂的村莊,僅有黃麻布村。

在天主教堂背約

100

多米處,有一座觀音殿,與兩座教堂建築相比,它顯得渺小許多。在殿堂下方的土牆上,可以看到用紅漆書寫的“南無阿彌陀佛”,而在殿堂裡則迴圈播放的佛樂。

地處珠江東岸的深圳,是近代以後西方國家殖民勢力最早進入地區,也是西方文化影響最早的地區之一。西方傳教士在深圳各地進行傳教佈道,主要集中東部、中部的龍崗、坪山、布吉、西鄉和觀瀾等地的客家聚居區。而黃麻布村作為一個客家人的村落,加上封閉的地理環境,客家人易於接受外來文化的觀念,自然成為了當時西方傳教士首選的地方。因此,深圳的古村落不少,但能同時出現基督教兩派都有的,加上中國傳統的佛道文化,三教和平共處。中西文化在這裡包容和融合,黃麻布村成為一個“文化大熔爐”。

開放 包容 和諧--新老客家一家親

改革開放的發展,深圳特區的建設,讓這個有著

300

年曆史的古村,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如今,該村已經從一個傳統的客家村落髮展為寶安區西鄉街道辦的黃麻布社群,轄區面積

10。23

平方公里。原有居民從最初

300

多人發展到

1380

人,而外來民居住人口則有

80976

人。他們以“老客家”的開放、包容之心,接納來自八方的“新客家”。近年來,黃麻布社群在街道建設、學校教育、環境保護、文化設施、醫療裝置等方面,都加大投入,積極建設這個由新老客家組成的和諧大家庭。

(文

/

圖 黃震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學術顧問兼代理秘書長,蘇嘉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特聘研究員 高階講師)

即將逝去的客家村落-深圳壩光村 “濱海客家”文化考察之旅(一)

到了沙頭角,不看魚燈舞,或許有些遺憾——“濱海客家”文化考察之旅(二)

令人心動口動的“深圳味道”:客家大盤菜——“濱海客家”文化考察之旅(三)

名不虛傳的“觀瀾古墟”——“濱海客家”文化考察之旅(四)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微訊號:szkjwhyjh):立足深圳,輻射海內外,弘揚客家文化與精神,積極研究客家文化的歷史淵源,挖掘客家文化的精髓,發揚客家先輩的優良傳統,開展客屬文化的現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