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2021-12-24由 擺渡的船 發表于 林業

伊犁柔雅元青花多少錢

龍紋飾: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 青花夔龍紋盌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 青花夔龍紋高足碗

此器原為歐洲私人收藏,1996年6月10日於倫敦佳士得拍賣,拍品76號。此器紋飾淡雅清新,風格獨特,青花髮色明豔疏朗,釉色瑩潤。碗心和外壁繪佛經中記載的神獸夔龍,鼻長如象,尾若卷草,背長雙翼,口銜蓮花。傳世品中,同類高足碗寥寥無幾,均不

帶款

獅紋飾: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 青花獅子繡球紋碗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 青花獅子戲球紋大盌

成窯之品,獨闢蹊徑,在景德鎮御製瓷器中,鶴立雞群,世人搜求若渴。若論胎釉,可謂無出其右,成品皆質感卓絕,器身繪飾恬淡柔雅

,筆觸秀逸,引人入勝。然此成化盌尤為珍罕,相類盌者僅見一例出版,屬御窯廢址出土,刊於《成窯遺珍:景德鎮珠山出土成化官窯瓷器》,徐氏藝術館,香港,1993年,編號A11。據指,該例及其他樣式、落款相類之盌盤殘片,一同出土於成化初年第87號堆積(頁52)。江建新指,該出土盌例「為

目前所知的後一時代書寫前代年款的最早例項,它開啟了後世仿寫前代年款的先河」,此做法後朝方見廣泛採用(頁110)。此盌紋飾及率意畫風承宣德風範,亦吻合其成化初年之斷代。成化一朝,以宣德青花為模範,故猶以借鑑。本品盌底著仿款,或藉此述其靈感所出,並表對先朝成就之尊崇,更顯對宣德瓷之青睞。此盌雖似宣德,然其鈷青流暢,且無黑疵,乃典型成化初年青花特徵。

蝶紋飾: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鬥彩團花菊蝶紋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鬥彩團花菊蝶紋罐】

鬥彩團花菊蝶紋罐,明成化,通高11。1cm,口徑5。3cm,足徑5。6cm。清宮舊藏。

罐直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斂,圈足。肩及頸部均繪青花水波紋,水面漂浮紅、黃、綠相間排列的團花,寓意落花流水。腹部繪團狀菊花蝴蝶、菊花蜜蜂,上下交錯排列,間以朵花。圈足

內施

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此罐上的全部紋樣均先以青料勾畫輪廓線,凡花卉均以綠彩填塗莖葉、以礬紅彩或黃彩填塗花朵。蝴蝶或蜜蜂翅膀填塗綠彩、紅彩或奼紫彩。其中最具特點的是奼紫彩,亦稱差紫彩,施彩較厚,表面乾澀無光,故有“差紫濃厚卻無光”的說法,為成化鬥彩所獨有。罐所附之蓋應為清代乾隆時景德鎮御窯廠奉旨所配。蓋面繪團狀菊蝶紋,周邊繪折枝花紋,其上所填洋黃和豆綠彩是成化鬥彩瓷器上所不見的。其填彩技法也不同於成化鬥彩填彩時

彩料

常溢位輪廓線的的率意風格,而是嚴格控制在青花雙鉤圖案輪廓線內。查《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可知,此罐上的蓋子當為乾隆十三年督陶官唐英(1682—1756年)奉旨所配。此罐檔案中稱之為“成窯五彩菊罐”:“(乾隆十三年)閏七月初二日,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胡世傑、張玉交:宣窯青龍白地罐一件、宣窯青花白地花囊一件(銅膽)……成窯五彩菊罐一件、成窯五彩荷花罐一件、成窯五彩罐一件……宣窯青花白地豆一件。旨:著交唐英各照樣配蓋一件,其罐與花囊不可持去,另做樣帶去,仍將罐與花囊在原處陳設。欽此。”

異獸紋飾: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 鬥彩海獸紋天字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鬥彩海水異獸紋罐】

鬥彩海水異獸紋罐,明成化,高11。8cm,口徑6。6cm,足徑8。8cm。

罐直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圈足。通體鬥彩裝飾。腹部繪四隻海獸及海水江崖、朵雲紋。肩與近底分別繪下覆、上仰蕉葉紋。外底署青花楷體“天”字款。 此罐胎體輕薄,透光度強,從內壁可窺見外壁的紋飾。裝飾以紅彩和青花為主色,黃彩和綠彩為輔,明麗悅目。畫面海水洶湧,浪花飛濺,海獸形體由象頭、獅身組成,騰空而起,兇猛異常,體現出明代成化時期景德鎮御器廠制瓷工匠高超的繪畫技法。此罐因外底書“天”字,俗稱“天字罐”,是成化鬥彩瓷中的名品。這種成化鬥彩天字罐一直珍藏於宮中,清雍正、乾隆時宮廷檔案中稱之為“成窯五彩罐”或“成窯天字罐”。除海水異獸紋,有的天字罐以海馬紋、海水龍紋、纏枝蓮紋等做主題紋飾。

葡萄紋飾: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 青花葡萄紋高足碗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 白釉磬口加康熙五彩過枝松鼠葡萄盤

此件盤直口,高4。8公分,口徑21。5,足經13。4,弧壁,圈足,略微內斂。此件「明成化 白釉磬口加康熙五彩過枝松鼠葡萄盤」通體均施白釉,盤心略微內凹;圈足露胎,細白堅緻,底書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書款,外加青花雙圈。該類甜白釉盤以永樂、宣德為多見,成化朝極為少見。盤內壁以及外壁之上,亦施五彩過枝松鼠葡萄紋,於康熙一朝加彩二次燒製。應為康熙時期,本朝白釉未甄完美之時,景德鎮皇家御窯工廠以清宮內藏明代御窯白釉優質素器,加五彩創制新器,以供御珍賞,傳世極為稀少。成化白釉的精美、潤澤冠絕明清兩代。其原因部分因為成化瓷胎使用「麻倉土」之由,其土質細膩,釉面如凝脂,白中閃有牙黃,肥潤透肉色。成化白釉器物存世量極為稀少,在1975年與1987年兩次對景德鎮御窯廠珠山遺址進行發掘,出土了大量成化瓷器殘片,品種雖較為繁多,但成化時期單色釉製品出土量極少,而且有許多品種在傳世品中尚屬首見,如黃釉、白釉產品等。臺北故宮博物院在其《成化瓷器特展》中羅列有鬥彩、青花等成化瓷器數十例,但其中館藏成化白釉瓷器僅列有5件,足見其珍。其中,「明成化 白釉磬口盤」高4。7釐米、直徑21釐米、足徑13。7釐米一例,尺寸造型與本品極為一致,臺北故宮所藏該盤貼有清宮內府評定等次的黃色籤條,可說明於清宮收藏時,皇家御賞等級不俗,可資參考。本品高4。8釐米、口徑21。5釐米、足徑13。4釐米,應與臺北故宮藏品同系明代宮廷舊藏,後延續至滿人入關後清廷收藏,將素器送至景德鎮施彩,作為清代早期皇家御用之器。明代御窯器物在晚明時期,與康熙時期加彩之例,雖存世極為寥寥,但亦可在館藏作品中窺知一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例「明成化 鬥彩團花臥足小碗」,底部加紅彩「大明隆慶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識,亦有落「大明萬曆年制」款之現象。足可以茲證明在明代晚期,即有皇室認為景德鎮御窯燒造不甚滿意,並意圖把前朝燒造精緻舊器者,填著本朝款識,以供御玩之例,此種方式一併延續至康熙時期。與明代晚期不同,康熙早期御窯廠百廢待興,其燒造可呈貢的官窯作品並不甚理想,康熙皇帝則效仿前朝,命人取宮中所藏精緻舊物加彩賞玩。傳世一例,便可見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一例「明永樂 甜白釉加康熙琺琅彩花卉紋蓮花式盤」,整件作品以清澈無暇之永樂甜白釉素器為地,上飾康熙時期新興之琺琅彩,足見帝王雅趣。除加飾琺琅彩作品外,亦有如本品一般加飾五彩者;唯兩者皆採用前朝單色釉極為名貴素器,身份等級不言而喻。松鼠葡萄紋為明、清兩代瓷器裝飾題材中,較為名貴的一種。明代文獻中,曾記錄葡萄紋樣鬥彩杯、盤的名貴程度高於雞缸杯,目前存

世器物也少於雞缸杯。葡萄紋被稱為「一串金」,但直至明代末期,其審美略有改觀。從嘉靖到明末文獻上,雖還延續以「五彩葡萄杯」、「一串金」稱之,但並沒有描述器型,此類畫葡萄的成化彩瓷即為當時極為推崇的「五彩葡萄把杯」;但到明末清初卻已銷聲匿跡,不為人所提。而「雞缸杯」卻被主流審美推崇至首,而後,提及成化彩瓷器,僅只提雞缸杯的評價形式,亦變成了有關陶瓷論著的固定形式。此種對於陶瓷的認知和審美,一直延續至清代康熙前後。此時對於成化瓷器的品鑑,雖然傳承自明朝後期,但又進入了另一個階段的轉變。大眾審美取向,由偏好成化瓷器轉而至更加偏愛永、宣青花器,因此兩朝青料使用進口之「蘇麻離青」,而成化器則用國產之「平等青」等因。但宣德彩瓷亦不如成化彩瓷著色之富有詩情畫意。同時,康熙時期又特別的把成化之「雞缸杯」列為首位。足以見得,又明代萬曆朝到康熙朝是成化窯葡萄杯逐漸被雞缸杯所取代的轉變時期,但在現如今傳世品種,成化葡萄紋瓷的作品卻比雞缸杯少之又少。以至成化時期葡萄紋彩瓷外傳之例更少,直至不為人所知。也因此自明萬曆以來,雞缸杯為歷朝所仿,而葡萄紋之彩瓷,無論杯、碗、盤皆極少看到仿品。

本器之過枝松鼠葡萄紋樣,取意於宮中秘藏之明宣德帝朱瞻基所繪「鼠石圖」卷畫稿,其繪畫松鼠生動活潑,整體用彩果斷老辣;葡萄果實堆疊繁密,象徵著五穀大獲豐收和富貴,成串的葡萄還有「多」的含義。而松鼠是一種十分可愛的小動物,鼠在十二時辰為子,喻「子」之意,因此葡萄松鼠紋寓有「多子多福」、「子孫萬代」的吉祥祈願。由此可鑑「松鼠葡萄」確為帝王極為熱衷之題材。此盤之過枝松鼠葡萄紋正是藉此祥瑞之意,盤之內外,繪製葡萄果實累累,藤蔓枝葉迴環盤繞,盤內壁其間又趴臥松鼠,四足張開,昂首翹望,栩栩如生。

瓜稜紋飾: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青花纏枝花紋瓜稜瓶】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 青花纏枝蓮瓜稜甘露瓶

本品器形別緻秀挺,線條柔美舒暢,竹節式長頸,口沿飾海水紋,頸與腹部分別繪不同方向的纏枝寶相花紋,枝蔓舒捲纏繞,頗見畫筆之靈動揮灑,肩與足牆飾勾蓮石榴紋,規整而生動,深得雙線勾勒填色技法之精妙。其紋飾層次豐富,卻毫無繁密之感。胎質堅緻細膩,細白中閃米黃色,迎光透視呈牙白色;釉汁瑩白凝厚,撫之潤澤如玉,青花濃淡二色分明,色澤略見深沈,幽雅而不媚弱,一展成窯輕盈秀雅的藝術風格。無款,實為禮佛之器沿用永樂成例,故而不落年款,其品格之高更在寫款者之上,故成窯之美重在質量與內涵。目前成窯多見盤碗杯等圓器,琢器極罕,而琢器之中類若本品的高度更是寥寥無幾。其呈瓜稜形,成型工藝頗為複雜,需要分段模印再銜接而成,相似者可見1988年出土於珠山遺址的“青花雙耳球花紋瓶”,發掘者定為正統時期燒造,然若與本品的胎釉、青花、成型工藝、繪畫風格等諸多方面判斷,兩者應為同一時期,都是成窯佳作,件極為珍稀的成化御窯珍品“青花纏枝蓮瓜稜甘露瓶”,為成化皇帝崇佛教、赤誠禮佛的見證。其形提拔別緻,線條起伏變化豐富,竹節式長頸,口沿飾海水紋,頸與腹部分別繪不同方向的纏枝寶相花紋,肩與足牆飾勾蓮石榴紋。胎釉細潤晶瑩,青花濃淡二色分明,色澤較前者略見深沈,繪畫流暢細緻,幽雅而不媚弱,一展成窯輕盈秀雅的藝術風格。

淨瓶伴隨佛教的傳入在中國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其功能也隨著時代的演變而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為僧尼受戒時使用。密宗教徒在受戒時戒師要用淨瓶對其進行灌頂,顯宗亦為之相同,唐代禪宗大師百丈懷海為禪宗所立的軌儀中規定:“戒師用淨瓶灌頂,以指滴水於頂上。”因此,其歸屬為御用法器,燒造具體時間應與上述臥足碗一樣,為成化十七年至二十三年之際,同時因為御用之故,必定燒造罕少。

八寶紋飾: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 青花折枝蕃蓮“八寶”紋出戟觚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 青花蓮託八寶紋盤

盤微撇口,淺弧腹,圈足。盤心繪蓮託寶輪,內壁蓮託七寶紋。外壁飾蓮座託八寶紋。底白釉,青花雙圈內書「大明成化年制」楷書款。蓮託八寶紋最早見於元代瓷器,八寶為輪、螺、蓋、傘、蓮、瓶、魚、盤長,是佛教吉祥紋飾,纏枝蓮則象徵潔淨、連綿不斷。至明初盛行,成化窯更大行其道,尤其成化朝後期。當時皇帝篤信佛教、道教,以致京城大肆興建寺廟、舉行法事,景德鎮御窯遺址成化晚期堆積層更出土大量瓷器書寫梵藏文佛經、佛教圖案,見劉新園著作,載於1993 年香港出版《成窯遺珍:景德鎮珠山出土成化官窯瓷器》。

纏枝牡丹紋飾: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弘治 青花洞石牡丹紋盤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弘治 青花纏枝牡丹罐

本品造型端莊大氣,胎骨厚重堅緻,口沿描繪錦地祥雲紋一週,祥雲紋裝飾口沿為成化弘治瓷器獨特的裝飾手法,尤其多出現在彼時

高檔民窯器皿之上。肩部裝飾六組雲肩紋,雲肩內繪蓮託變形獸首紋,雲肩之間點綴卷草蓮紋。雲肩裝飾是元青花瓷器所始見,堪稱元青花時代色彩最濃厚的特徵之一,其形制正是摹自當時的貴族服飾。《元史·輿服一·儀衛服色》謂:“襯甲,制如雲肩,青錦質,緣以白錦,衷以氈,裹以白絹。雲肩,制如四垂雲,青緣,黃羅五色,嵌金為之。”明人楊子器在《元宮詞》曾賦詩曰:“金繡雲肩翠玉纓”,描述富麗堂皇的雲肩使得佳人生香,尊貴有加。至明初官窯尚有運用,宣德之後便沉寂不見,直到成弘時期再度興起,成為該時期瓷器最具特色的裝飾技法,如此復古的裝飾使得器皿益見尊貴古雅。腹部繪主題紋飾為六朵纏枝牡丹,但見牡丹花開正濃,妍美飽滿,仰俯有姿,枝蔓舒展輕盈,佈局疏朗清新,筆意酣暢灑脫。脛部之變形蓮瓣紋亦為此時始見之裝飾,流行至正德嘉靖時期。縱觀本品上下之裝飾清雅可人,其牡丹枝蔓均以細筆繪就,空靈舒暢,盡顯纖巧之柔美,猶見風姿之典雅。其青花一色最令人稱讚,色調沉靜淡雅,淺淡柔和,典雅宜人,陶瓷史上青花有“成弘不分”之說,此器即體現成弘特徵。紋飾採取雙線勾勒填色繪製技法,畫工規整,筆觸秀麗,疏密有致,線條優美自然,給人以清新悅目、幽雅脫俗之感,一改永宣以來雄健豪放的風格,展現出成窯輕盈秀雅的婉約之美。

蓮紋飾: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青花纏枝蓮紋葫蘆瓶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鬥彩團蓮紋高足杯】

鬥彩團蓮紋高足杯,明成化,高7。2cm,口徑6。7cm,足徑3。4cm。

杯口微撇,深弧腹,瘦底,下承以中空高足。內、外近口沿處各有青花弦紋一道,近足處有青花弦紋兩道。杯外壁鬥彩裝飾,腹部均勻分佈團蓮紋四組,間以上下對稱的變形花葉紋。足內沿署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橫排款。此杯紋飾採用勾勒平塗施彩,色彩均勻,微微凸起,富有寫實感,時代特徵鮮明。故宮博物院珍藏數件成化鬥彩高足杯,製作皆秀美,圖案新穎,除了畫團蓮紋以外,尚見有畫纏枝蓮、花鳥紋者。明成化鬥彩的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其釉色乳白柔和,更能襯托出鬥彩的鮮麗清雅。它的色彩豐富,青花呈色幽倩淡雅並有透明感,釉上彩色則有紅、黃、綠、紫四大類十幾種,彩色配製靈活自如。

竹紋飾: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正德 青花內芭蕉葉外松竹出戟觚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 青花纏枝蓮松竹紋高足碗

本品造型典雅俊秀,線條柔美流暢,胎質細薄堅緻,釉質瑩白凝厚,撫之潤澤似玉,外壁精繪纏枝香蓮紋,筆觸細膩,陰柔婉約,青花一色,

淡雅清秀,內心則裝飾月影三友圖,但見蒼松遒麴生姿,彎月半懸,意境靜謐,極清雅簡約,視之樸拙洗練之氣躍然而上。三友圖,為中國傳統藝術的經典題材,歷久不衰,入宋以後經常作為瓷器的主要裝飾,因松竹梅象徵淡雅和高潔,中國文人對此具有特殊的感情。但若如本品之月影三友圖,則更添意境,予人聯想朦朧月色之下三友彼此相依之風姿和若隱若現之美感,故月影三友圖為成化青花之特有紋飾。

嬰戲紋飾: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 青花嬰戲圖高足盌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 青花十六子嬰戲圖盌

盌敞口,深弧腹,圈足。外壁通景繪庭園嬰戲圖,十六童子三五一組,姿態生動,栩栩如生。口沿外雙線,下飾如意雲紋。足牆飾回紋。此器畫面兒童眾多,呈現出熱鬧歡快的喜慶氣氛。陶瓷上嬰戲圖自宋代起步發展,北宋末畫師蘇漢臣擅繪佛像、人物,其中尤以童嬰題材最獲讚賞,北宋青白瓷亦見刻花嬰戲紋。嬰戲圖至明清兩代到達鼎峰,從簡單的一、兩個幼童到百多個,人物皆神態活潑,場面熱鬧。嬰戲圖反映了古往今來祈求人壽年豐、多子多福、望子成龍的美好願望。

梵文紋飾: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青花梵文杯】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明成化 青花外滿池嬌雲龍紋內梵文大碗

荷塘鴛鴦圖為元代青花流行的紋飾,因寓意吉祥和諧而深受宮廷喜愛,明代五彩和鬥彩創燒成功後,多為施彩填繪,青花品類漸少。

拍品與香港蘇富比2001年5月1日所拍編號513明成化青花荷塘鴛鴦紋碗器型紋飾相同,可茲比較。拍品器形規整,撇口弧腹,胎質細密堅實,白釉潤澤凝透,通體以青花為飾,內壁口沿書梵文真言一週,碗心青花雙圈內繪荷塘鴛鴦圖案,悠然戲水,靈動可喜;外壁口頸處飾青花趕珠龍紋,腹部通景繪蓮池鴛鴦圖,清波環繞,鴛鴦戲遊,畫面生機盎然,意境愜意清新,全器青花髮色濃豔,筆觸細膩清晰,乃成化時期之佳作,極為罕見。

高士圖紋飾: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鬥彩高士杯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成化瓷器紋飾解析

【鬥彩高士圖杯】

鬥彩高士圖杯,明,高3。4cm,口徑6。1cm,足徑2。6cm。

杯敞口微撇,口以下漸收至底,淺圈足。外壁飾鬥彩“羲之愛鵝圖”和“伯牙攜琴訪友圖”,畫中蒼松翠柏、垂柳輕拂,山石花草間王羲之身穿紅衣,臨池側坐,俯視水中游鵝,一綠衣童子持書侍立於旁;俞伯牙綠衣前行,一紅衣琴童攜琴隨後。底書青花雙方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書款。此杯紋飾構圖疏朗,意境高雅,施彩以青花和紅、綠兩彩為主,並略微點染黃、褐二彩,使畫面顯得清新雅緻。

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