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老井(非遺)

2021-12-22由 北方都市文化 發表于 林業

柳灌斗子是什麼

老井(非遺)

資料圖片

作者:

張星黎

井是東北人民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設施。

古籍對井是這樣描述的:“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謂之為井。”據說第一個在地下掘出水來的人是舜帝,第一個打出深水井的人是“百工聖祖”魯班。

早年間的大井,井口為正方形,邊長約100釐米左右。深度隨著水層的不同,有深有淺,一般深度在兩丈左右。分為井臺、井裙子、井口、井淖、轆轤把、井繩、柳罐斗子幾部分。

選址

:打井要在春天選址。太陽未升起之前,由有經驗的井匠師傅,按照“左青龍、右白虎”的方位,

在主家“左青龍”位置

,趴在地上仔細觀察地氣,所謂“地氣”,就是地面上可以看到蒸汽一樣的氣體,地氣旺的地方最適合打井。此外還要根據水脈、水位高低、方便挑水等多方面因素,綜合確定打井位置。

井開挖的同時,根據井匠師傅的要求,由有經驗的木匠師傅,按照尺寸,用“班活尺”量好用於鋪設井壁的木板(也有使用椽子的)的長度、寬度、角度,木板兩端全部留卯榫(mǎo sǔn)口(卯端為凹口,榫端為凸口,凹凸咬合,嚴絲合縫),這些木板叫做“井淖”

(nào)

。最下面的一組井淖,要做成“刀螂淖”,即朝下的一面像刀刃狀。

挖井:

井匠擇吉在選好的位置上,破土動工。一口好的水井,關乎著居民人丁的興旺,關乎著村屯的未來發展,所以家家戶戶都格外重視打井這件事。動工前,村民們會自發地舉行一些儀式,包括上香、擺供品、磕頭跪拜井神、土地神等,嘴裡還要念叨喜嗑兒:“太陽一出喜洋洋,土公、土母閃一旁,小鎬一揚,萬福吉祥”“井神賜我甘泉,保佑一方平安”等吉祥話,之後由德高望重的人用大鎬刨開第一鍬土,接著由井匠師傅開挖。先在地面上“閃”開一個5米左右的“大盤子”,往下逐漸收窄,呈漏斗狀,每到兩米左右留一個臺階,方便井匠出入,也為了井匠的安全。

井口要用木樁支起一個三稜錐狀的三角架,三角架下端懸掛一個圓鐵環(後來改用滑輪,叫“斤不落”),把挖出的土,用筐透過鐵環、繩子牽拉,運到地面倒掉。

下淖:

井挖到出旺水後,要下井淖。井淖分六冪、八冪(即六邊形、八邊形)等。一般的井使用六冪。下淖要先下“刀螂淖”,然後從下往上,依次下淖。

抱井杆:

下淖時,同時還要在井淖外端的銳角夾角處,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樹立木杆(幾冪井就用幾根木杆,木杆高度不夠,可以往上續接,高度要從井底直至井口),這些木杆叫做“抱井杆”,用其“別住”井淖不會變形。此時,要在井淖外回填黃土。

小淖:

有的井底還要下“小淖”,小淖一般也就一米多深,上水後,挖井不方便,小淖出土量少,出水量大,同時有蓄水和使水沉澱的作用。

井裙子:

下完淖後,在井口四周用25釐米左右的厚木板,鑲成邊長為100釐米左右的正方形井口,這一部分叫“井裙子”。

井臺:

用厚木板或石板,砌成邊長為2米左右的正方形或長方形,作為打水人的站臺。

井架子:

在井口後面,有一組x形木樁

距離此木樁後端約120釐米處,還有一根立樁。轆轤把穿過木杆,橫架在x形木樁交叉點、立樁上的圓眼形成的直線上。在立樁與x形木樁後端墜以重石。打水時,搖動轆轤把,後端才不會撅起。井架子安裝要結實耐用,否則使用中會發生危險。

轆轤把:

先用木條或木板做成空心的圓柱體,鐵製的或木製的搖把,用鐵箍固定在圓柱體上,這個部分叫做轆轤把。轆轤把外面拴一條結實的長繩,著水部分一般拴著鐵鏈(繩子省錢、輕便,下端用鐵鏈抗爛),鐵鏈上拴著柳罐斗子,是打水的工具。

柳罐斗子:

柳罐斗子,是柳罐匠子用不去皮的柳條,配合模子手工扎制的(柳罐匠子還可以扎制大笸籮、簸箕、煙笸籮、針線笸籮等)。柳罐在使用過程中,柳皮兒腐爛,可以迷住柳罐縫隙,不容易透水。柳罐斗子形狀如尜(gá)形,即上、下兩端稍小,肚略大,上口直徑約30釐米,高約40釐米。上口位置用柳木薄板圈邊,固定結實。還有一個牛樣子狀(扁人字形)的提樑,一般用榆木製成,提樑與井繩連線。

挖井完工,還要舉行更加隆重的儀式,燒香上供,燃放鞭炮,感謝井神與土地神的恩賜,把甘甜和幸福賜予這一方人民,接著家家戶戶排隊打水,分享快樂和喜悅。

井,不僅可以滿足一個村屯的人畜用水,還是孩子們的遊戲樂園。炎熱的夏天,淘氣的男孩子們,從大井裡打出“井拔涼水”(東北人形容水特別涼),搬著柳罐斗子一頓牛飲,之後非常豪邁地叉開雙腿、挺起胸脯,把一桶涼水從頭上直澆下來,享受這份一般人無法忍受的清涼。冬天,井臺凍成厚厚的冰臺,一跐(

)一滑,男孩子可不怕,有的乾脆趴在井臺上,把腦袋直接伸到井口裡掰冰溜子吃,不管被誰家挑水的大人看見,肯定是一頓臭罵,外加一頓“炮腳”。孩子們把井臺當做滑冰場,在上邊抽冰猴、滑冰車、打出溜滑,井臺邊的友誼和幸福,是許多人無法理解的。

在大井基礎上,後來又發展出小井、壓井、機井等取水方式,其中小井、壓井被許多個人家採用,大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機井主要用於耕地的灌溉和牲畜飲水。現在農村、城市很多地方都使用自來水了,大井基本絕跡了。

素材提供:

趙玉祥:男,1941——2018年,原扶余縣增盛鎮教師。

於連海,男,1938年出生,原扶余縣朝陽公社 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