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霸王”一詞源自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力拔山兮氣蓋世

2021-12-22由 語文360 發表于 林業

霸王屬什麼

垓下歌

朝代:兩漢 作者: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一詞源自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力拔山兮氣蓋世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力可拔山啊氣可蓋世,可時運不濟寶馬也再難賓士;

寶馬不賓士啊,還有什麼辦法?虞姬呀!虞姬呀!我該如何安排你?

註釋

兮:文言助詞,相當於現代的“啊”或“呀”

奈何:怎麼辦

奈何:怎樣;怎麼辦

若:你

#FormatImgID_2#

【作品鑑賞】

《垓下歌》楚霸王項羽在進行必死戰鬥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在進行必死戰鬥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垓下歌》中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既顯示出罕見的自信,卻又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嘆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現出如此豐富的內容和複雜的感情,真可說是個奇蹟。

“力拔山兮氣蓋世”一句,項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風雲的業績。項羽是將門之子,少年氣盛,力能扛鼎,才氣超群。他胸懷大志,面對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於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壯語。項羽是頂天立地的英雄,23歲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率領江東八千子弟投入起義的大潮,成了諸路起義首領中妁佼佼者。鉅鹿一戰,項羽破釜沉舟,與幾倍於己的秦軍進行浴血奮戰,奇蹟般地滅了秦軍主力,被各路諸侯推舉為“上將軍”。此後,項所向披靡,直至進軍咸陽,自封為西楚霸王。但從這一句詩中也可以看出,項羽誇大了個人的力量,這是他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FormatImgID_3#

《垓下歌》項羽不是新時代的驕子,而是舊制度的犧牲品

“時不利兮騅不逝”,天時不利,連烏騅馬也不肯前進了。項羽不是新時代的驕子,而是舊制度的犧牲品。在四年的楚漢戰爭之中,他雖然與漢軍大戰七十,小戰半百,打了不少勝仗,但仍是匹夫之勇,既不善於用人,更不會審時度勢,他的失敗根本不是什麼天意,全是咎由自取。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項羽面臨絕境時的悲嘆。項羽被漢軍追及,撤至垓下,陷入漢軍重圍,以致眾叛親離,帳內只剩下他心愛的虞美人。他夜不能寐,與虞姬悄然相對,借酒澆愁。突然,四面傳來陣陣楚歜,項羽愕然失色,驚呼 “漢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項羽明白自己到了窮途末日,絕望的痛苦襲擊著他。王位、天下,得而復失,連自己心愛的女人和戰馬都保不住了。項羽關心他們的命運,不忍棄之而去。虞姬也很悲傷,眼含熱淚,起而舞劍,邊舞邊歌,唱道:“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歌罷,自刎身亡,好不悲壯!

讀完《垓下歌》,掩卷回味,使人悟出無論是誰,無論他曾經怎樣的不可一世,煊赫一時,如果他辦事不遵循王者之道而失去民心,使事態發展到不可收抬的地步,到那時,即便有移山倒海之力,也不可避免地要走上失敗的道路。

作者介紹

“霸王”一詞源自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力拔山兮氣蓋世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蘇宿遷)人,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與“謀戰派”孫武、韓信等人齊名。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從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鉅鹿之戰摧毀章邯的秦軍主力。

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後與劉邦爭奪天下,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長江段西)邊自刎。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霸王”一詞,源自項羽。項羽至今為止一直被評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勇猛的著名武將,稱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項羽功高偉業,人稱“西楚霸王”,但未成帝業,自刎後葬於五泉莊墓俗稱“霸王墳”

五泉莊墓俗稱“霸王墳”

五泉莊墓,俗稱“霸王墳”,位於曲阜西周魯國故城東北角之東約100米處,原封土直徑約50─60米,現存封土直徑30多米、斜高20多米。乾隆版《曲阜縣志》記載:“在魯城東里許,俗稱為霸王冢,”也就是當地傳說的“古城大冢”。乾隆27年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汾編纂的《闕里文獻考》記載:“曲阜城東北有古冢,俗名霸王頭,相傳為項羽首處雲。”當地也有霸王故事的傳說,也有名人記詩,如清代顏光猷《贊霸王墳》詩:“四面楚歌霸業移,烏江戰敗有誰知,魯人尚自終臣節,閉戶弦誦拒漢師”。

“霸王”一詞源自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力拔山兮氣蓋世

項羽的霸王祠

霸王祠位於安徽省和縣烏江鎮鳳凰山,也稱項亭、項王亭、楚廟、項羽廟,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於此。當時就墓葬了項羽的“分裂之餘”即殘骸和血衣,故稱“衣冠冢”。後人於此建亭祭祀,人稱“項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年),書法家李陽冰篆額曰:“西楚霸王靈祠”。唐會昌元年(841年),宰相李德裕撰寫《項王亭賦並序》內稱:“自湯武以干戈企業,後之英雄莫高項氏,感其伏劍此地,因此,賦以吊之。

“南唐文學家徐鉉撰寫《項王亭碑》,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命名烏江項羽廟為“英惠廟”。歷代屢經修葺與擴建,有正殿、青龍宮、行宮、水靈宮等共99間半。傳說皇帝方可建祠百間,項羽雖功高業偉,但終未成帝業,故少建半間。殿內有項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並有石獅、旱船、鍾、鼎碑等文物。

項羽心高氣傲,性格單純,最終與愛妾生離死別、兵敗劉邦 

項羽滅秦後,他自立為西楚霸王。他按自己的意願好惡而封,引起被封為漢王的劉邦不滿,劉邦十分惱恨項羽,養精蓄銳,出兵攻佔關中,奪子霸王的土地,乘勝大舉東進。楚霸王憑著驍勇善的軍事優勢,回兵大敗劉邦,他們之間的戰爭打了整整五年。項、劉二人被迫休戰講和,東屬楚地,西屬漢地,各守疆界,彼此不再侵犯。第二年,劉邦利用項羽撤兵的機會,全力追擊殲滅楚軍。楚霸王迅速集結三十萬人馬,回擊劉邦的漢軍直殺得漢軍漢將抱頭鼠竄,關上城門,叫戰不出。

劉邦是個善於用智謀的人,手下又有一批足智多謀的軍師和將軍,他們決心聯合齊王韓信、魏相國彭越等各路實力強大的諸侯一起合圍項羽。劉邦還許下諾言:只要打敗項羽,他將把臨淄和大梁的土地劃歸韓信和彭越。各路諸侯得到許諾,更加擁戴劉邦,幾支人馬匯合一處,兵多糧足,聲勢浩大,

“霸王”一詞源自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力拔山兮氣蓋世

他們放火燒燬楚軍的糧庫,埋下霸王項羽日後作戰無有糧草供應的禍根。後又引誘項羽進入圈套

霸王項羽決心守住城池,何況江東是項羽起兵的地方,人心歸向霸王,一兩個月後,漢軍糧草接濟不上,必會不戰自退。

這天,項羽的伯父項伯面帶興奮匆匆報告,說是漢軍中有個投降的謀士李左車求見大王,願為大王效力。項羽正愁沒有人為自己出謀劃策,白天而降一個李左車,真是驚喜交加。何況這個李左車的遭遇人所共知:他曾在趙王駕前輔佐國事,不得重用;他投奔韓信,韓信受封齊王后,驕傲自信,凡有策劃皆由自己決斷,對帳下謀臣言不聽,計不從,逃離者十有八九,自然李左車也難逃這種境遇。項羽對李左車很是看重,立即派人將他引進帳中盤問、考察,李左車恭謙謹慎,一副十分真誠的模樣:“大王,我一身無依,四海為家,願投麾下,如能得到大王信任,就是叫我以命相抵,我也願意。”項羽對他言談舉止十分滿意,然而目前兩軍正在交戰,詐降的奸細太多,不可不防啊!項伯一旁直言相探:“兩國交兵,不得不防詐降之人。”

“我不過是個謀士,又不能帶兵上-陣作戰,就是有什麼計策,也只不過是說出來,由大家商議,聽不聽最後還在大王。至於您這邊力量的虛實佈置,韓信早有探報,根本不需要我冒殺頭的危險詐降探聽。大王倘若見疑,是臣兩眼不明,誤投其主,實為最大的愚蠢,莫若死在大王面前,以明心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