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丹參的人工栽培技巧:掌握4種繁殖方式,助力藥農穩定增收

2021-12-05由 農學博士教種植 發表于 林業

丹參靠什麼傳播種子

丹參是唇形科植物丹參的乾燥根和根莖。丹參最初記載於《神農本草經》,具有活血祛瘀止痛、清心祛煩的功效,是我國常用的大宗中藥材之一,在我國的四川、山東、河南、安徽等地區均有廣泛種植。

目前,丹參的育種栽培工作處於起步階段。不同來源丹參之間的親緣關係尚不明確,人工栽培也存在較為嚴重的混雜現象,規模化不均、產業化不高。作為一種常用中藥材,全國的年需求量為 400-500萬公斤。丹參的高產及其深加工技術,對於丹參的開發利用和增值具有重要意義。

丹參的人工栽培技巧:掌握4種繁殖方式,助力藥農穩定增收

一、丹參的生物學特性

丹參屬於典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在35-80釐米,根較為細長圓柱形,肥厚、肉質,外觀為磚紅色、莖直立方形,有小堅果4個,呈現橢圓形,果實成熟的時候變為灰黑色。丹參的花期在每年的5-7月份,果期在6-8月份。丹參比較喜歡氣候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的種植環境,比較適宜種植在土層較厚、排水良好、肥力中等、通氣良好的沙壤土上。

丹參的人工栽培技巧:掌握4種繁殖方式,助力藥農穩定增收

二、丹參的主要繁殖方式

1、分根繁殖

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我們一般選擇分根種植方式,種用丹參留在地裡,在栽種時要隨栽隨挖。正常情況下,可以選擇直徑在0。3釐米、根身粗壯、色澤鮮紅的丹參側根作為種子,在每年的2-3月進行栽種,或者在10月份收穫時選種栽植。設定行距為45釐米,株距為30釐米,穴深保持為4釐米,施加豬糞豬尿,作為基肥使用,每一畝土地施加1500-2000公斤農家肥。在栽種時,根條長度為4-6釐米,並做好防凍措施,蓋上稻草保暖。

2、扦插繁殖

這種種植方式一般應用在華北、江浙地區。華北地區一般在每年的6-7月份種植,江浙地區在4-5月種植,取丹參上方的莖葉,並及時剪成5-10釐米的小段,將下部枝葉全部剪除,上部枝葉剪除一半,隨剪隨插。並且按照20釐米行距、10釐米的株距進行插種,插條埋在土壤下6-8釐米。扦插完成之後,需要立即澆水,並根據天氣情況,及時遮陰。等到丹參植株生長到3釐米之後,移植到田間進行種植。

3、種子繁殖

又稱為育苗繁殖,在北方地區,一般3月份進行條播育苗,在種子上方覆蓋1-1。5釐米厚的土,播種之後立刻澆水,並加蓋塑膠薄膜,以保證土壤足夠溼潤,一般需要15天就可以出苗。在江浙地區,6月種子成熟,採收後立即播種覆土,澆水後蓋草,以便保持土壤足夠溼度,10月種植到大田內。

4、直播繁育

在華北地區,一般在4月播種,選擇穴播或條播的方式。如果穴播,每穴種子控制在5-10粒,每一畝土地條播0。5-0。6公斤的種子,溝深為1釐米,種子上方覆土0。6-1。5釐米。

丹參的人工栽培技巧:掌握4種繁殖方式,助力藥農穩定增收

三、丹參的人工種植技術

1、選址整地

在種植丹參時,一般需要選擇向陽、土質深厚、排水性好的地區作為種植區域,儘量選擇砂質土壤。如果土壤黏度過大,就會影響排水,進而影響到根系的呼吸,導致爛根現象的出現。在前作秋季作物收穫之後,需要對田間進行深耕,第二年春季種植之前,作寬度1。2米、高20釐米的田畦,畦溝寬為25釐米,在整地時,每一畝土地施加1500-2000公斤的肥料作為基肥。如果想要實現高產,就應當選擇1-2年未被汙染的區域作為種植地,為藥材丹參的生長奠定高產基礎。

2、起壟覆膜

耕作後的土壤要達到上虛下實,平整無坷垃,即可開始打畦。作畦大致可分為高畦和作壟兩種,高畦整地較快省時,但產量不及作壟,壟栽丹參一般比高畦增產10%左右。

(1)作壟

壟高設定為20釐米,壟頂寬為40釐米,每壟栽2行丹參即可。壟栽丹參可以提高地溫,雨季便於排水,不容易得根腐病,是提高丹參產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壟面要做成中間略高,兩邊呈緩坡形狀。

(2)地膜覆蓋

地膜為高壓低密度乙烯薄膜,其厚度需要為0。13-0。18毫米,幅度在90-120釐米。一般畝用量為7-10公斤。丹參覆蓋地膜有利於保墒增溫,地膜應該緊貼壟面覆蓋,並按照行株距破洞移栽。

丹參的人工栽培技巧:掌握4種繁殖方式,助力藥農穩定增收

3、移栽定植

丹參的移栽分為秋栽和春栽,主要以秋栽產量較高。秋栽丹參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進行,必須在霜降以前,早栽早生根,成活率較高。一般選用根直徑在0。3釐米、葉片數大於10 片、苗高在10釐米以上的大苗,切主根2釐米長並用50%多菌靈溶液浸根10-15分鐘,以促分根和殺菌。隨後按照株行距20釐米×25釐米進行栽植,挖9釐米左右深的種植穴,每穴栽種2-3株,及時澆水穩根,在澆水完成後,及時覆土至平穴,並用細土將穴邊地膜四周土壤壓實。

4、大田管理

(1)追肥

​為了促發棵和促根條膨大,丹參的生育期中需追3次肥。追肥可以結合中耕鋤草進行。第1次追肥需要在丹參返青時施提苗肥,每一畝土地用漚腐的人糞尿1250-1500公斤,並沖水澆施;第2次追肥必須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施肥。不留丹參種子的地塊,可以在剪過花序之後,每一畝地施用腐熟的人糞尿1000公斤、餅肥50公斤;第3次追肥必須在每年的6月-7月,剪過老杆以後進行,施用長根肥,適宜重施,每一畝地施入濃糞屎500公斤,並配合施用過磷酸鈣20公斤、氯化鉀10公斤。第2次和第3次追施均以溝施或穴施為好,施肥完成後及時覆土蓋沒肥料。

(2)中耕除草

一般在丹參的整個植株期,開展3次除草,第一次為苗高6釐米的時候進行,第二次為6月份,第三次為7-8月。之後就不再進行中耕除草,絕不可使用除草劑。

(3)排灌

在移栽完成後,我們必須保持土壤足夠溼潤,以確保植株的成活。成活後一般不澆水,乾旱時及時溝灌或澆水。雨季要及時排水,以防爛根,追肥後要澆水。

(4)摘除花薹

丹參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陸續抽薹開花,為保證養分集中於根部生長,除留種外,一律摘除花薹,時間宜早不宜遲。

丹參的人工栽培技巧:掌握4種繁殖方式,助力藥農穩定增收

5、病蟲害防控

丹參主要以根腐病、根結線蟲病、葉枯病和菌核病4大病害為主,以蚜蟲、銀紋夜蛾、棉鈴蟲和蠐螬4大蟲害為主。一般需要採用綠色防控技術有效防治丹參病蟲害。

農業防治:合理輪作,不種重茬,並加強檢疫,不從疫區採種,加強肥水管理,培育壯苗;適時中耕,進行人工除草。

物理防治:我們需要安置誘蟲板和頻振燈。

化學防治: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並加強病蟲害監測,最佳化農藥配方,安全、精準、交替使用農藥,充分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和數量,安全間隔期內禁止使用農藥。

(1)病害

☀根腐病:高溫多雨季節容易發病。受害植株根部發黑腐爛,莖葉枯萎死亡。在發病初期,我們可以用70%甲託懸浮劑1000-1500倍液灌根防治。

☀根結線蟲病:根結線蟲主要寄生於鬚根形成大大小小的根瘤,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和品質。由種根和土壤傳播。在發病初期,可以用5%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2500-3000倍灌根防治。

☀葉枯病:在發病初期,植株的葉面會產生褐色圓形小斑,病斑不斷擴大呈現灰褐色,葉片焦枯,植株死亡,病情嚴重會影響丹參產量。在發病初期,可以用70%甲託懸浮劑800-10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

☀菌核病:這種病害主要侵染莖基部、芽頭和根頸部,受害部位變褐腐爛,有鼠糞狀菌核和白色菌絲體,莖葉發黃,植株死亡。在發病初期,可以採用50%速克寧1000-1500倍液灌根防治。

(2)蟲害

☀蚜蟲:主要以成、若蟲吸食莖葉汁液,可以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3000-4000倍液噴霧。

☀銀紋夜蛾:幼蟲主要咬食葉片,在其幼齡期,必須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

☀棉鈴蟲:幼蟲危害蕾、花、果,影響種子產量。從現蕾期開始,可以用5%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2500-3000倍液防治。

☀蠐螬:幼蟲咬斷苗或啃食根部,容易造成缺苗或根部空洞。在田間發生期,推薦用90%敵百蟲1000-12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700-1000倍液澆灌。

丹參的人工栽培技巧:掌握4種繁殖方式,助力藥農穩定增收

四、丹參種植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丹參根段繁育技術的成活率有待提高

在丹參的主產地,大多采用種子育苗,並結合分根和蘆頭的育苗方式進行繁殖。種子繁殖存在基因交流,可以選育出更適宜環境的後代,分根和蘆頭繁殖方式能保持優良性狀的遺傳,無性繁殖對丹參總體質量較好。為了提高丹參產量和品質,建議繼續進行丹參繁育技術的對比試驗,對生長量、產量、質量、有效成分含量進行對比分析,以獲取生產、加工需求相適宜的丹參繁育方式。

2、連作障礙問題嚴重

連作丹參的地下根莖韌皮部發生萎縮、黏連、腐爛,根徑減小、產量下降。華北地區重茬種植的 丹參在產量和質量上降低較大,而多年連作、重茬地塊的發病普遍,危害較重。重茬丹參90%以 上存在外觀粗糙、根瘤增多的不良現象,連作3年以上的地塊土傳根部病害發生普遍,大量線蟲寄生,一般地塊病蟲株率在20%-30%,重者發病率在50%以上,甚至根部直接腐爛,造成死苗。經驗表明,起壟平栽並運用綜合防治,實行3年一輪作,能夠有效減輕連作病蟲害發生,降低農藥殘留。今後要加大連作對活性成分影響及障礙防治技術研究,採取合理的栽培制度,探索綠色控害技術,以期解決丹參重茬低產、低質的問題,實現連作無汙染、長勢好、品質高的最終目的。

丹參的人工栽培技巧:掌握4種繁殖方式,助力藥農穩定增收

農學博士有話說:農村的丹參種植戶,需要結合地方情況,積極開展丹參高產栽培技術和田間管理措施的宣傳,實現科學種植、科學管理,最終實現丹參中藥材的豐產增收。科學的人工栽培措施,能夠顯著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升農戶的經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