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一個“緩”字成就一個帝王(民間故事)

2021-11-28由 9413布衣百姓 發表于 林業

緩是什麼意思

您知道嗎?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之所以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就因為一個“緩”字緩得好啊!

公元的1357年,朱元璋經他的大將鄧愈推薦,覓得一個寶貝謀士,這個謀士叫朱升。

一個“緩”字成就一個帝王(民間故事)

(朱升劇照)

朱升給朱元璋是怎樣“謀”的呢?

原來,朱升給朱元璋謀劃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戰略。

這個戰略就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一個“緩”字成就一個帝王(民間故事)

當時的情況啊,朱元璋能夠

打出一塊地盤,是因為得到了江淮一帶老百姓的支援,部隊與老百姓融合,成了魚與水的關係,因此,朱元璋的兵源才如此廣大、部隊才如此迅速發展。

“高築牆”的含義啊不單是要建立一個強大和鞏固的戰略根據地,在元軍的包圍之中站穩腳跟求得發展,而是還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用來防衛和進攻。朱升這個貢獻的這個戰略,與朱元璋圖謀大計、平定天下的遠大抱負完全吻合。

實施 “高築牆”戰略,朱元璋真的有了一個穩定、鞏固的戰略根據地。

那麼,“廣積糧”戰略又是怎樣的呢?

朱元璋盤踞在應天,就是我們現在的南京,江淮一帶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按理說,糧食應該不成問題!可是恰恰相反,那個時候元末的江淮一帶啊,自然災害不但嚴重、而且持續的時間長,老百姓吃飯都看日子,哪有糧食拿出來支援朱元璋的起義軍呢?唉,戰火紛亂,青壯年都去參軍打仗了,種田的都是些老弱病殘、糧食產量低,老百姓能交出的軍糧就更少了。

農民出身的朱元璋知道這個理,幾十萬起義大軍靠“取之於民”,吃老百姓的喝老百姓的,那老百姓以後的日子還怎麼過啊?長此以往必然會遭至老百姓的反對!於是朱元璋下令各部,全都要在駐地開墾荒地,種植糧食。

一個“緩”字成就一個帝王(民間故事)

並以部隊種植糧食的多少來決定賞罰。您說,您長几個腦袋?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時耕種、閒時練兵”的運動開始啦!

“廣積糧”的舉措真的好!人勤地不懶,金燦燦的稻子堆滿倉。曾經給老百姓帶來沉重負擔的“交軍糧”政策取消了,您說老百姓高興不?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三大戰略中,“緩稱王”是最後一個環節。兵強、糧足不等於你就是勝利者!朱元璋他知道,誰笑到最後誰才是真正的勝利者這個道理。此時的他,十分冷靜,他不為什麼的“帝”啊、“王”啊迷住心竅!為什麼呢?

這還用說嗎?“人怕出名豬怕壯”、“出頭的椽子先爛”啊!你一稱王稱帝,和朝廷勢不兩立,朝廷就要派重兵來圍殲你!

一個“緩”字成就一個帝王(民間故事)

和其他起義軍迫不及待地稱王稱帝,被元軍打得“遍體鱗傷”相比

,朱元璋的“緩稱王”戰略的確是一妙招。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力量就這樣一天天積蓄。公元1364年,朱元璋憑藉自己強大的軍隊和廣闊的地盤“水到渠成”地自立為王,“順其自然”的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這正是“一個’緩’字成就一個帝王”啊!

一個“緩”字成就一個帝王(民間故事)

(斑竹壋鎮文遠長蒐集整理) 20200811